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宋仁宗一生坎坷,幼年继皇帝位,遭到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之久,亲政后面对遗留的烂摊子,发奋改革仍不能实现剧变。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对西北部边疆长期骚扰,宋军在同西夏作战时屡遭失败。不仅如此,在地方上也是黄河决堤、旱涝不断。因此,仁宗朝相对之前相比,可谓是多事之秋。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西夏叛乱

宋真宗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就再未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后为了安抚党项政权,也是采取了以“金钱换和平”的原则,即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向西夏赏赐金银、茶、帛若干。元昊成为首领后,一反常态,对长期屈从于宋朝极为不满,在宋景祐元年就给自己建立了年号,并且时不时的骚扰宋朝边境,但是此时对宋朝还存在敬畏之感,所以将矛头指向了周围的吐蕃等地。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经过几年的征战,元昊统一了整个河西地区,实力大大增强,实力强了,说话自然也就硬气了。景祐五年,元昊称帝,国号为夏,自称大夏,因为其属地位于西北地区,故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之为西夏。

广募兵卒之弊

由于宋朝长期处于安定的局面,军队战斗力也相对较弱。在于西夏战争中可谓是接连失败,如三川口之战,大将刘平等人被俘。为了应对西北战事的需要,朝廷广募兵卒,据《宋史》兵志部分记载,此时的兵力一度达到150万之多。此时宋朝在籍的人口总数在一亿左右,也就是相当于六十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当兵,可想而知所占的比例有多大。清朝人口突破三亿大关的时候,当时的八旗及绿营军的总数也才在90万左右。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兵力众多也有着很多好处,在对西夏作战抵御外敌及平定饥民暴乱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那就是士卒叛乱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庆历以来,这种无休止的叛乱已经让朝廷达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其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当属贝州兵判。

贝州叛乱

贝州起义的领导者为王则,王则本是河北涿州人,因为家乡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饥荒,于是为了活命而四处流亡,后到达贝州,为一个地主放羊,才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当时朝廷在广募士兵,于是他就放弃了放羊的工作参了军。不久就在军队中还当了一个小官,后来他以宗教为工具,编造了《五龙经》等书籍,称弥勒佛转世,鼓动人们造反。当时河北地区信奉弥勒佛的人很多,所以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听信了他的宣传洗脑,决心要起来反抗朝廷,与朝廷为敌。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王则本来打算在庆历八年正月初一起事,但是由于手下一个信徒跑到北京留守处告了密,于是最后决定提前起义。庆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正是京城举行郊祀天地的日子,贝州知府也率本地官员在天庆观祈祷,王则趁机率领信徒一举攻占了府衙,抢夺了武器,并最终活捉了贝州知府,最终占领了整个贝州。王则占据贝州后,并没有向周围进行攻打扩张,而是在贝州自立为东平郡王,定国号安阳,年号得胜。不仅如此,还要求贝州城内年满12周岁以上、790周岁以下的男丁全部招募为士兵,还要在脸上刻上“义军破赵得胜”六个字,公开与朝廷对抗。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赵宋王朝以来,虽然宋朝与辽、西夏作战中失败较多,但是宋朝采取了用金钱换和平的方式,维护了边疆安定。但是最不能容忍的确实直接威胁赵宋皇室的内忧,对于农民起义军是坚决消灭的。而贝州叛乱又与其他农民起义不一样,这次的规模太大了,不仅自立为了郡主,还建立了国号和年号,公然与朝廷对抗。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为了平定贝州叛乱,宋廷先后调集了十万大军进讨,大军团团将贝州包围,但是僵持了一个月都没有一举攻下。后来宋军采取了挖地道的方式,宋军在北面攻打吸引起义军的注意力,难免则偷偷地凿地道。贝州城中有心向朝廷的汪文庆等人,他们向城外射箭书,约定为内应,共同对付农民起义军。就这样,在内外联合的基础上,加之地道的功效,贝州起义仅仅存在了66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一步登天存在吗?宋仁宗时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称王建国家!

综上,有时候军队的数量多不一定是好事,要的是战斗力,也就是精,只有精兵良将才能起到保家卫国的效果。宋仁宗时期,一味的招募士兵,虽然在数量上增多了,但是也带来了超级大的副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各地起义不断,多的都无法想象,使得社会中的矛盾更加激化,可谓是加速了王安石变法的到来。

参考文献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③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