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怪象,你混得好別人眼紅,你混得不好別人瞧不起你。認同嗎?怎麼看?

中培集團鄭sir


你好!我是川二叔!很高興能回答你提出的、一些農村怪象,你混得好別人眼紅,你混得不好別人瞧不起你。你認同嗎?你怎麼看的問題?我來闡述一下個人觀點。

  1. 首先認同你的觀點,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和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尤其農村比較嚴重,大家都知道農村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在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有些人心胸開闊會一笑抿恩仇,而一些人會記恨在心。經過時間的推移這種積恨會一直在心裡,當你過得好了別人會嫉妒你,當你不好了會鄙視你有一種優越感存在。

2.城市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各式各樣的圈子,你混好了就可以進入,你混差了就遠離你。只是城市人比較含蓄,不會直接去把意思表達出來,還有城市裡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讓你無心去理會。所以你才會感覺農村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3.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在你的生活中它們是看客,因為你的生活與它們毫無關係、不能左右你也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一家人和睦相處、孝敬父母、夫妻相敬如賓、孩子健康快樂、自己工作順利。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到你,讓你釋懷開來,活出精彩的人生!


川二叔


不僅是農村城裡也是一樣的吧,你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管別人那麼多幹什麼,你過日子是過給別人看的麼,顯然不是。

當年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家裡兄弟姐妹多,條件非常不好經常都吃不飽飯,鄰居們說是很同情他們,其實就是看不起人家,還在背後笑話人家。

後來這家人的孩子長大成人,到外地打拼十多年,回到村裡修了小洋樓,還買了幾十萬的豪車,鄰居們一個個羨慕得不得了,說人家走狗屎運了,當年怎麼怎麼窮,此後大部分鄰居都不跟他家來往了。

只要你想開了,日子是活給自己的,別人怎麼看你也改變不了,管他幹嘛。


範四雜談


確實是人性問題,即使是在自己家庭中都是這個樣子的啦。賺得到錢,很多人都有事沒事對你好,賺不到錢了,家裡的人都對你冷嘲熱諷的,在我婆家就會經歷這樣的事情,以前有工作,家公家婆都客客氣氣,後來回家生二胎了,家公家婆都沒有好臉色看,都不想說這些人,在這個經歷過程中,唯一讓我內心溫暖的只有我大姐,知道我窮,知道我負債,對我依舊如從前,沒有任何的的不同,她對人的好是發至內心的,做任何事都對你好,不會像有的人心那樣,一旦看到你不同情況了就說三道四的,有的人對你的好,也得一把嘴,實際的東西半件也沒有做過,他的好也就得空口說白話,所以經歷這麼多算是看清很多事情,希望我姐健康平安快樂一輩子。以後的日子加把勁兒去努力,過去經歷的就經歷了,人性的東西本來就如此,不要因為別人的複雜影響了自己一如既往的真心。






林玉萍


你好!你的觀點我是十分認同的。其實攀比心無處不在。很多時候家人的叨叨並不是埋怨,其實就是善意的攀比。

眼下農村很多惡性攀比,東風吹,戰鼓擂,不正之風正在愈演愈烈。比如某地結婚的彩禮3斤3兩到現在的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再比如某地農村宴請的婚宴每桌只有10人確要上到30多道菜,你家裡又不是開礦的,何必為了攀比借錢充面子?自己的路自己走,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過度攀比必定受害。活在當下,知足才好。

我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2015年,他去農村參加一個朋友父親的葬禮,當時是包了500元的人情禮,結果朋友不收,事後才瞭解到朋友是嫌少,沒法記到賬單上,他們這個賬單要在村裡張貼出去的。人家當地的風俗是最低2000元起步,上不封頂!這個上不封頂不知你們怎麼理解?

正所謂: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也滑,人心更復雜。


果豐


這就是人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有的人有點錢了,就開始炫富了,看不起比自己窮的人。比如說我一個親戚,說他吸的煙是幾十一包,喝的酒是幾百一瓶,泡的茶是上千一罐,有酒席時,隨的禮金比你多等等,說你那十幾塊錢一包的煙,幾十塊錢一瓶的酒,二三百一袋的茶葉,也敢拿出來招待客人等等。他也不想想,他也有窮的時候,也經歷過為了拉扯兩個孩子,一年到頭也買不上一件新衣服,也經歷過小孩生病時,走遍親戚朋友也借不到十塊八塊錢時的那種無奈。

現在看到我混得可以了,就如果養雞,我喂雜糧,長得慢,產蛋少。他喂飼料加豆粕長得快,產蛋多,他的母雞一天產蛋三十來個,雞蛋賣不動。我的母雞一天產蛋十來個,雞蛋供不上。他在外面造謠說我的雞蛋打了色素,餵了添加劑。任他說破天,人家也不信他,我也不理他,他也拿我沒辦法,到最後反倒把自己氣著了。所以說,對這種人,要做到心中風平浪靜,兩耳不聞窗外事。做好自己就好,有那 閒心去生悶氣,不如想想創業的點子。





溪上小草


一些農村怪象,你混得好別人眼紅,你混得不好別人瞧不起你,我認同,真的有這樣一個群體:看人下菜,狗眼看人低,嫉妒心特別大,就見不得別人比他好。我覺得這些人素質低下,沒涵養,做人不應該這樣。

我有個高中同學,家裡不太富裕,沒考上大學只能回到村裡種地,那時候既沒有學一門手藝謀生,也不會種地,村裡人見了他免不了調侃、譏諷。他聽說我家養著五六隻奶牛,效益還不錯,也想養奶牛試試,結果左鄰右舍跑了幾家沒借到錢,記得那幾年奶牛價格特貴,剛落地的小牛犢子也得四、五千塊錢呢,連他的哥哥嫂子都怕他還不了,不借!還冷言冷語:俺的錢一苦一落掙來不容易呢,借你當遊戲玩兒了,俺一家子喝西北風?不務正業,怪不得連個爛大學都沒考上呢。

後來,我家淘汰倆只產奶不多的成年牛,他就先遷回去試著養了,開始不到倆三年,連續產下三隻標準的荷蘭奶牛犢子,一公倆母,他都養著,“雞生蛋,蛋生雞”,一直到去年,他已經是全鎮有名的規模養殖大戶了,結婚生子還開了加工廠。我碰見他時候,一臉愁容:原來,當初沒錢人人躲著走,連親戚也嫌棄,如今混得出人頭地了,又四處招來眼紅。鄰居嫌牛糞味兒大,要拉幾車當化肥,否則就要上訪告狀。他哥嫂來要錢,說侄兒上大學沒錢,還有家裡老人年紀大了,吃喝拉撒睡一切也必須全部由他負責……

雪中送炭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別人過得好那是人家本事,不應該嫉妒眼紅;別人落難時候,能幫一把就不要袖手旁觀,當你也碰到個馬高鐙短時,別人也定會傾力幫你的,到那個時候就能夠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人實際也是幫己。


鄉村映山紅


樓主問題中有個詞語提的很好“淳樸”,當今農村人們生活好了,都蓋上新樓買上小汽車了,但很多人說好像少了些什麼,或者好像什麼變了,什麼沒了,我認為就是沒了“淳樸”,或者叫丟掉了淳樸。

那淳樸到底是怎麼沒的,到底是怎麼看人眼紅嫉妒,嫌貧愛富的,其實不只是農村人這樣,我覺得城裡人更是這樣,這裡重點圍繞農村說起吧。

農村在進城務工熱開始之前,其實農村人真是很單純很淳樸的,那時候就連誰家鴨子跑在另一家田裡下蛋了都會拿去還人家,我聽一個朋友說起自駕去西藏,他們到了一個村被一個小女孩攔下問他們是不是要經過另一個村,小女孩拿了一千塊錢讓幫忙帶去另一個村的姐姐,這換做在城市是完全不能想象的,素不相識給陌生人一千塊錢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揣進自己腰包。

扯遠了,回到樓主問題農村的眼紅攀比,現在可謂是成了一股歪風邪氣,就連一家子親戚都是有錢的一堆、沒錢的一堆,同學聚會也是如此,聽說有些地方農村買了小汽車停在屋前不開,就為了相互攀比,你混好了回去親戚對你又是笑又是阿諛奉承,混不好了回去人家都不會正眼看你一眼,就連現在小孩放學家長沒開車來接,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覺得丟面子。這是何種社會風氣,如果不是家長這樣,小孩兒們會這樣?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不良風氣,不只是農村,只能說農村的反差太大太明顯,現在學校我覺得不能只顧語數外,更多的應該教教中華傳統美德,家長老師以身作則來共同營造一個好的教育氛圍,除此外農村的婚嫁風俗也是很嚴重的,房子、車子、彩禮,說實話現在的年輕人幾個能趕在結婚前擁有,在這些惡俗和麵子背後,最終苦的還不是農村家庭和自己還有年邁的父母。





霧農視界


你混得好別人眼紅,你混得不好別人瞧不起你,我了非常認,而且身有體會。農村人教育水平低,唸書小,特別是上歲數的,唸書更小,有些小學都念不完,就下來務農,因而知識水平低,認識事理方面欠缺,法制觀念淡薄。 有些道理,在農村說不明白。我有一鄰居,我門口都想佔放柴草,我不讓,他憑歲數大,耍無賴,叫我打他,我能打他嗎?他七八十歲了,最後我老婆以惡治惡,才把他治服。 至於你有錢了,買東西多了,他說你誇富,一副羨慕嫉妒恨的感覺,心裡說,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有兩個錢嗎?若日子遇到難處,或者生意賠了,他聽說了,一副幸災樂禍的感覺,心裡美滋滋的,再叫你顯擺,現在沒錢了,不屑一顧。 我有個街坊,早年摩托車剛興時,叫我買輛,我說我那能買起了?買不起,你買吧,他聽了非常自豪,認為咱過得不如他。那一年我外出幹活,沒有摩托車不方便,便買了一輛,他知道了什麼感覺不知道,反正我一騎摩托車出去,他馬上躲一邊,或者回家,不和你打照面,其心理可想而知,一直很長時間。 早年我爸供我三兄妹唸書,那時沒有果樹,只有花生、玉米,可想而知一年能掙多少錢,而我們三兄妹都念高中以上,家裡花銷結據。有一次我爸找一個石匠借五十元,他都沒借,怕我家還不起。現在他過得也不好,他怎麼不想想我家困難只是暫時的,他比我父親現在生活水平差遠了。 農村小農意識,老話說只看鼻尖點利益。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大多數還是識大體,顧大局的。只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心態有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只是個別現象。


五叫山優質有機蘋果


我也很認同,就拿我們這邊來說,親戚家人賺錢也不會告訴你有什麼路子,害怕你比他賺的多。也不會告訴你他很賺錢!我自己要幹個事他們不但不支持,反而給我拆臺,潑冷水,我爸是個純粹的農民,那有受得了他們的蠱惑。


向言農經


這不是農村的專利,同樣也是城市的,只不過城市一般集群人數少,鄰居大都不串門,不像是農村,整個村的人都可能來你家說東拉西,集群性比較大,就比較容易產生對比,這不是農村的專利,而是這種人性缺點在農村被放大了。

在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中曾經寫過,男主決心要為貧窮的受到壓迫的農村人做些事情,於是他打算放棄自己的土地,全部免費給農民,但是卻被農民懷疑是一場陰謀,讓他們租種,他們又懷疑是地主斂財,讓男主失望之極,但是男主回到城市的時候發現,原來城裡的人和農村人一樣,只不過他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吃人不吐骨頭。

對於人性的弱點,其實並沒有什麼階級、地域之分,只不過有些地方被放大有些地方被縮小了而已,而影響他們的是教育。

因為教育會讓你懂得剋制,懂得原諒他人和自己,而農村很多人正好缺少的就是教育,實際上,他們是從溫飽線上掙扎出來的,對於他們來說“活著”才是第一準則,而上層建築精神卻還是匱乏的,這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社會拉大了這種差距,事實上,我們的祖先不都是靠著採摘、種植、打獵才得以生活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