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code>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code>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金粉世家》是我國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的經典作品,200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在當年掀起了收視狂潮。至今我依然忘不了那鋪滿院子的百合花和整片盛開的向日葵田。許多人惋惜金府少爺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悲劇,我卻看到了一個在封建愛情之殤下,新女性如何一步步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出走”。

張恨水先生筆下的女主角冷清秋是中國傳統女性與現代女性的完美融合,她的身上,不僅有傳統女性的知書達理、大方端莊,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追求。

清秋被總理府的七公子金燕西一見鍾情,在金家少爺展開瘋狂的追求後與之相戀——結婚——分手,這樣一個宛若清泉的女子雖遭遇了“齊大非偶”的悲劇,但是我們仍能從她身上看到性格堅韌、獨立自省、追求自由平等的現代女性意識的覺醒。她的命運不只是她個人的命運,還是那個時代所有受封建思想、渴望衝破枷鎖的女性的縮影。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01 性格堅韌——如盛開的百合,驕傲又倔強

她是出生於沒落書香門第的清貧女子,人如其名,有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又如盛開的百合花純潔、素雅;有著花季少女的純真與浪漫,又愛多愁善感,清冷孤傲。

冷清秋的性格是命運使然。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只留她與孤母置身於城市的貧民之中,自小見識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多舛的命運造就了她的孤傲、清高,也塑造了她要強、堅韌和獨立的個性。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清秋是倔強的,骨子裡追求獨立,愛恨分明,對趨炎附勢、不務正業從來都是嗤之以鼻。嫁入金家之後,清秋與金家人格格不入,與其他三位妯娌不同,她無法忍受終日打牌喝茶消遣度日,無法心安理得地靠家族的庇佑生活。清秋不願像丈夫一樣“啃老”,婚後偷偷地找了份小學老師的工作,還常常為報社撰稿,用所得稿費請燕西吃飯,卻換來燕西的不屑一顧。

清秋是獨立的,她不願做丈夫的附庸,不能接受玩偶式的婚姻生活狀態。面對燕西的紈絝作風,清秋沒有和他一起沉淪享樂,而是時常加以勸誡。在一次爭吵中,燕西諷刺清秋嫁入金家後,吃穿用度都是金家的,應該一切對他唯命是從。對此,清秋反駁:“你就是這樣量定我了嗎?我今天就恢復原來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點東西。”“我為自己顧全自己的人格起見,我還是回家去,穿我冷家的衣服,做我窮人家的女兒。”

在這場婚姻裡,她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低人一等而趨附;在總理府這個豪門大家族裡她沒有因為“門不當戶不對”而自卑,依然保持她原有的堅強、獨立和自尊,在所謂的上流社會過她幽靜淡雅的生活。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02 女子有才亦有德

冷清秋自小受書香家庭影響,酷愛讀書,又寫得一手好詩,可以說是才女一枚。用張恨水先生的話說,她是“才納古今”,金鳳舉也稱讚她“真是看不出來,一個十幾歲的女子,有這樣好的文字,前途實在未可限量。”“莫向東西問舊日因,看花還是去年人。明年花事知何似?莫負今年這段春”,從清秋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多愁善感,又心思單純的佳人,彷彿一束未受塵世汙染的百合花,獨立於世。

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才氣逼人的清秋卻既有傳統女子的道德品格,又有現代女性的獨立思考。


嫁入金府之後,清秋依然保持著和以前一樣的性格品行,衣著素雅,勤儉持家,努力地讓自己融入這個大家族。同時又不失自我的個性,堅持讀書寫詩的愛好不使自我沉淪奢靡之中。清秋的才氣,讓她有了不同於那些嫁入豪門就欣喜若狂努力躋身貴婦之中看戲、打牌、無所事事的品質;正是這種才氣,使她對自己的這段婚姻有了理性的思考與自我反思。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有人說清秋眼皮子太淺,愛慕虛榮,是個不折不扣的“拜金女”。其實不然,堂堂一個總理府的公子,玉樹臨風,甜言蜜語,很少有女子不為所動。清秋也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也有少女對浪漫的嚮往,對白馬王子的憧憬。但是清秋在認清燕西的紈絝本質和婚姻的不幸後,對自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其實自己實為金錢虛榮引誘了,讓一個紈絝子弟去施展他的手腕……我該死極了。”

對自己的婚姻,她並不看好,“無論感情好不好,一個女子作了紈絝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喪失”。你看,她並不因成為了闊太太而沾沾自喜,反而清醒地認知了自己的虛榮,這樣的理性思考在當時實屬難得。

驕傲的“灰姑娘”變身一躍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並不快樂,她也自知。這種自知正是女性意識在悄然萌芽、生花。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03 為了平等與自由,毅然“出走”

生活在封建傳統的大家族中,女子受封建禮教和倫理的束縛,都有以夫為綱的傳統思想,逐漸淪為男權的“玩偶”和附庸。這一點從金燕西娶清秋的原因中便可看出,“若說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際場中新式女子。但是要結為百年的伴侶,主持家事,又是樸實些的好。若是我把那個女孩子娶回來,我想她的愛情,一定是純一的,人也是溫和的,並不像交際場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動,她還要干涉你的行動。”在金家少爺的眼中,從始至終清秋是個予取予求的玩偶,並沒有將她放在平等的對立面。

清秋卻不同,她在新式學校讀書,接受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啟蒙教育,因而更向往自由平等,不甘做男人的附屬品。她和燕西的結合正是自由相戀、追尋真愛的結果,即使門第有別她也要努力一試,打破封建的枷鎖,爭取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在燕西一次又一次地夜不歸宿,流連於風月場後,清秋逐漸認清了這段婚姻的本質。在她看來,

“夫妻是完全靠愛情維持的,既沒有了愛情,夫妻結合的要素就沒有了,要這個名目上的夫妻何用?反是彼此加了一層枷鎖”。當她發現燕西移情別戀,準備和白秀珠一同去德國留學時,毅然決然地帶著兒子搬到了二樓,粗茶淡飯與世隔絕,最後藉著一場大火帶著孩子悄然離開金家,放棄了金家少奶奶的頭銜甘願做回一個普通人。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其實,清秋本可以像其他豪門太太一樣,對丈夫的花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衣食無憂地做一輩子少奶奶,但是她不能忍受不公不平等的愛情,她要的不是委屈求全,而是有愛情的婚姻。放眼當下,像清秋這般敢於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女性又有多少?

清秋的勇敢“出走”,源於她的獨立自主,追求人格自由,也是那個時代深受“五四”新思潮影響的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敢於衝破傳統婚姻的牢籠,敢於和封建奴役的枷鎖說“不”。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結語:有人說:“一個女人成熟的標誌,是學會狠心,學會獨立,學會丟棄不值得的感情。”在這場愛情的悲劇中,冷清秋是不幸的,失了青春也失了愛情;在人生的長河中,清秋又是幸運的,終結了這段婚姻的不幸走向了自由,完成了女性在自我救贖道路上從自我覺醒到行動上的反抗。她綻放,宛如一枝百合;她離去,好似一撇鴻影。清夢已經過,秋心終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