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人類從森林走來。

300萬年前,人類剛剛與動物界分離時,森林是人類最早的家園,“走出森林”是人類文明的第一個起點。如今為了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和健康樂園,我們又“迴歸森林”,這一輪迴具有特殊的人文意義和時代價值。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

所謂森林康養,是指依託優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有機結合,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閒及醫療、康體服務設施,在森林裡開展以修身養性、調適機能、延緩衰老為目的的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森林康養產業,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產業實踐層面,都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這並不妨礙各界在森林康養產業的探索步伐。接下來我們就圍繞“森林康養”這一主題,探究其國內外經驗與發展路徑。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一 國際經驗

國外對森林康養的研究較早,其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每個階段每個國家的研究內容和側重點都不一樣。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國外森林康養產業的3個發展階段

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幾種較具代表性的發展模式,即森林醫療型的德國模式、森林保健型的美國模式和森林浴型的日本模式。

(一)森林醫療型的德國模式

德國是世界上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最早的國家,早在19世紀40年代,有關專家就在德國的巴特·威利斯赫恩鎮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截至目前,在德國全境,共有約350處獲得批准的森林療養基地。德國政府已作出明確規定,該國公民到森林公園花費的各項開支,都可被列入國家公費醫療的範圍。

在德國,森林康養被稱為“森林醫療”,重點在醫療環節的健康恢復和保健療養,並且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強制性地要求德國公務員進行森林醫療。隨著森林醫療項目的推行,德國公務員的生理指標明顯改善,健康狀況大為好轉。

此外,森林醫療的普及和推廣,帶動了就業的增長和人才市場的發展。巴特·威利斯赫恩鎮60%到70%的人口,從事著與森林康養有密切關聯的工作,大大地推動了該鎮住宿、餐飲、交通等的發展。

同時,森林康養行業的發展,大大激發了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對於康養導遊和康養治療師等方面的人才,市場需求空間很大。在產業發展中,德國還形成了一批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團,例如高地森林骨科醫院等。

(二)森林保健型的美國模式

美國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發展養生旅遊的國家之一。美國的林地面積佔到該國國土總面積的30%以上,約有2.981億公頃。美國目前人均收入的1/8用於森林康養,年接待遊客達到約20億人次。

美國的森林康養場所通過提供富有創新和變化的配套服務,以及深度的運動養生體驗來吸引遊客,並能夠實現集旅遊、運動、養生於一體的綜合養生度假功能。

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森林健康,保持生物物種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和穩定發展,同時也使森林能夠保持健康的、適合被開發利用的狀態,美國林務局(USForestService)一方面努力通過投入大量資金和制定嚴格的標準來防治病蟲害;另一方面,組建了森林保健技術企業隊(Forest HealthTechnology Enterprise Team)來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

森林保健技術企業隊歸屬於州有和私有林綜合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它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利用綜合評價模型,適時定量調整資源管理計劃和森林管理的整個過程;開發和研究決策支持系統,改進決策方法;促進森林保健信息的宣傳,推廣森林保健產品;完善技術開發項目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技術轉讓;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汙染;全面掌握農藥在防治非目標病蟲害、影響生態系統等方面的效果;設計和研發噴灑模擬模型,提高和改進施放系統等。

(三)森林浴型的日本模式

相較於德國,日本的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晚,1982年才從森林浴開始起步,但其發展較為迅速。截至2013年,日本共認證了57處、3種類型的森林康養基地,每年有數億人次到這些基地進行森林浴。

日本還專門成立了森林醫學研究會。研究會的成立和發展,豐富了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加快了產業實踐發展,成效十分顯著。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在森林健康功效測定技術方面最先進、最科學的國家。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之所以能夠獲得快速的發展,有三項措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一是制定統一的森林浴基地評價標準。為建立嚴格的行業准入機制,日本政府與相關機構一起,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之後,制定了一套科學、全面、統一的森林浴基地評選標準,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以此來有序有效地促進森林保健旅遊開發。該評價標準包括兩個方面,即自然社會條件和管理服務,從中又細化出8個因素,共有28項評價指標。

二是大力加強森林浴基地建設。森林醫學研究會甫一成立,就劃定了4個與森林康養相關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森林浴基地和步道建設。截至目前,先後共審批了森林浴基地和療養步道44處,這些基地和步道幾乎遍及了日本的所有縣市。

三是強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從2009年開始,日本每年組織一次“森林療法”驗證測試,報名參加考試者眾多。根據測試結果,通過最高級的考試者,可獲得森林療法師或森林健康指導師的從業資格;通過二級資格的,可從事森林療法嚮導工作,來推進森林浴的發展。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二 市場需求

健康是人類的永恆話題,目前我國至少有80%的人群處於亞健康,至少30%的人群屬於亟待醫療保健範圍,至少有3億人需要醫療保健,這是森林康養產業最基本也最可靠的市場基礎。目前我國每年森林旅遊人數超過1億。森林康養的生命意義非常突出,完全符合21世紀人們迴歸自然、追求生命質量的心理需求。

1.疾病類人群

這是森林康養首先要滿足的特殊人群。在我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數量非常龐大,預計有4.5億人。混亂的生活方式是三高人群大量出現的根源,其飲食、鍛鍊、休息、睡眠、精神等方面沒有科學化、合理化、理智化。

傳統的藥物治療的方法對三高人群來說效果很差,不能治本;森林康養則從改變三高人群的生活方式入手,在森林這一特殊環境下,利用食物調節、睡眠調節、休息調節、鍛鍊調節、心情調節等綜合手段,讓三高人群迴歸大自然,順其自然,吃得健康,提高睡眠質量,心身愉快,精神興奮,從根本上增強三高人群的免疫力。

其實,不少疾病均由人類免疫力下降引起,通過森林康養增強身體免疫力,等於構築起一道預防疾病的牢固長城,這種積極預防思想與《黃帝內經》的“治未病”思想不謀而合。因此,通過增強疾病患者的免疫力,森林康養可以大大降低疾病患者的痛苦指數,具有強大的醫療價值,而這正是疾病患者最需要的科學調養方式。

2.亞健康人群

亞健康是現代社會的通病,也是現代人的普遍健康問題。俗話說:“好人常有三分病。”不少疾病來自亞健康,亞健康往往導致重大疾病的爆發。因此應從源頭消除疾病的根源,防止各類疾病的爆發。

其實,處於亞健康狀態下的人們還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疾病並沒有呈現出壓倒性趨勢,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期,投入的治療成本和生理上的痛苦度都很小,還可以提前消除重大疾病隱患,挽救生命。從這一層面上講,亞健康的生理保健是現代人的頭號任務,其中最急切的任務是改變人們“亞健康=健康”的認識誤區,改變這一錯誤觀念和思想非常重要,這是消除疾病、延長壽命的思想基礎。

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叫苦。”其實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其免疫力還處於強勢地位,如果這個時候進行健康保養,可以產生非常好的效果。森林康養作為一項新型的保健方式,從增強自身免疫力角度入手,從根本上提供堅實的預防功能。非常適合亞健康人群的身心調養和恢復。

3.養生人群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生命,也就沒有一切。養生需求將是現代人最強烈的需求,誰都希望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這不僅包括生命的長度,也包括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如今不少人的養生方式存在誤區,最明顯的一個誤區就是單純依靠養生食品,特別是所謂的保健品,而並沒有從根本上形成養生模式。

森林康養是一種全系列、多形式、多工具的養生方式:

一是森林食品,讓人們吃到純天然、在城市中很難吃到的食物;

二是森林體驗,讓人們在森林中獲得特殊的鍛鍊,體驗森林的寧靜、森林的景觀、森林美妙的生態系統、森林裡的攀爬鍛鍊、森林的睡眠方式、森林的漫步方式等,這些在城市中無法實現的體驗方式將是養生的最佳工具;

三是休閒方式,創新和改變休閒方式,將文化、旅遊、修身養性等結合起來,使人們感受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提升自我的修養水準,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事業的使命感。

這些養生方式將是高水平的養生創新,遠比單純依靠養生食品高級得多,效果也會好得多。

4.養老人群

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城市養老成為一大社會難題,預計我國目前1.5億老人需要養老,城市養老人群難以保障。森林康養將提供一種新穎的養老方式,給有經濟實力的老人群體提供最舒適、最健康的養老條件。老年人喜歡寧靜的環境,森林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在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不少老年人的心願。

5.旅遊人士

旅遊成為大眾化行為,我國每年的旅遊人次超過8億,其中森林旅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人們喜歡到森林中旅遊,體驗特殊的森林旅遊,這是森林康養的社會基礎。喜歡森林旅遊的人士,將是未來森林康養的主要人群之一。

傳統意義上的森林旅遊,大多是走馬觀花,時間比較短,醫學價值並不大,健康恢復功能也不大,不能納入嚴格意義上的醫學程序,也不能形成完整的森林康養產業鏈。森林康養必須嚴格遵循醫學規律,才能從生理指標上真正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態,為期一週的森林康養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改善人們的生理指標,將人們從亞健康狀態調整到基本健康狀態,如果能堅持兩週以上,醫療效果會更好。

6.愛好鍛鍊人士

鍛鍊是強身健體的基本手段,森林康養將提供一種森林環境下的鍛鍊方式,人們在森林裡可以開展各類鍛鍊活動,比如在樹木之間的索道上攀走,這對人們來說將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不僅可以鍛鍊體魄,還可以修煉心靈、倍增勇氣,可以成為鍛鍊人士最喜愛的鍛鍊方式。

森林行走鍛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森林步道有硬道路、軟路、石子路、泥濘路、斜坡路等各種方式,人們行走在不同的森林步道上,取得的鍛鍊效果不同,心境也不同。

7.修行人士

森林康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文化性質的心身康養。比如禪宗文化源遠流長,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認可,修行人士在森林裡進行禪宗文化修養,將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中國道教之所以將修道場所選在名山大川,根源之一是發揮森林這一特殊環境下的修身功能。森林康養的真正鼻祖在中國,就是因為道教文化。如今現代人追求高素質、高品位、高品德,最需要一個寧靜的環境裡修身養性,森林康養正好滿足這一特殊的需求,必將得到修行人士的青睞。

8.家庭幸福需求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美滿幸福是所有人的最大希望。森林康養可以提供最令人滿意的家庭幸福方式。森林康養基地可以滿足一家老小各個年齡段的特殊需要:老人可以欣賞森林寧靜的環境,感受禪宗文化的魅力,在富氧環境裡放鬆心情,回顧人生,分享幸福;中年人可以進行森林鍛鍊項目,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還可以在放鬆的心情中總結事業、感悟人生、理清思緒;小孩可以在森林環境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強人生信心和勇氣。

總之,森林康養的各類活動可以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成為家庭幸福的一大源泉,必將受到家庭的歡迎,成為一家人出遊的最好選擇。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三 產品類型

森林康養產品的類型,可以根據消費對象年齡、消費對象健康程度、消費對象主導需求、費用、產品內容、產品體系和建設主體等方面進行分類。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一)按消費對象年齡分類

從消費對象年齡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森林康養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樣的,其森林康養產品可分為少兒型、青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4個層次。

少兒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對森林和環境的認知,培養其良好的三觀;

青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

中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休閒、森林體驗和森林輔助康養等;

老年型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森林養生、健康管理服務和森林輔助康養等。

(二)按消費對象健康程度分類

從消費對象健康程度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健康類、亞健康類和不健康類3個層次。

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更多地偏重在“康”上面,即通過開展諸如森林觀光、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活動,維持身心的健康;

亞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介於“康”和“養”之間,即在“康”的基礎上,通過適度的“養”來修復身心健康,達到健康的狀態;

不健康類森林康養產品則主要偏重在“養”上面,即主要通過森林療養、森林康復等活動,來修復和恢復身心健康。

(三)按消費對象主導需求分類

從消費對象主導需求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養身型、養心型、養性型、養智型、養德型和複合型6種。

養身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身體健康為主,例如森林運動、森林體驗等;

養心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心理健康為主,例如森林冪想、森林靜坐和森林文化體驗等;

養性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維持和修復良好的性情為主,例如森林太極運動、森林音樂體驗等;

養智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獲取知識、提高智力為主,例如森林科普宣教、森林探險、森林科考等;

養德型森林康養產品偏重以提高品德修養為主,例如森林文化體驗、生態文明教育等;

複合型森林康養產品是指包括兩種以上主導需求的森林康養產品。

(四)按費用分類

從費用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免費類、低收費類、中收費類和高收費類4種。不同的遊客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消費能力,選擇不同費用的森林康養產品。

(五)按產品內容分類

從產品內容看,森林康養產品可以分為森林主導康養、森林運動康養、森林體驗康養、森林輔助康養、森林科普宣教康養、健康管理服務6種。

1.森林主導康養

森林主導康養是指以森林自身良好的環境和景觀為主體,開展以森林生態觀光、森林靜態康養為主的康養活動,讓遊客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森林和大自然的魅力,陶冶性情,維持和調節身心健康。具體產品例如森林觀光、森林浴、植物精氣浴、負氧離子呼吸體驗、森林冥想和林間漫步等。

2.森林運動康養

森林運動康養是指遊客通過在優美的森林環境中,主動地通過肌體的運動,來增強機體的活力和促進身心健康的康養活動。具體產品例如叢林穿越、森林瑜伽、森林太極、森林CS、定向運動、森林拓展運動、山地自行車、山地馬拉松、森林極限運動、森林球類運動等。

3.森林體驗康養

森林體驗康養是指遊客通過各種感官感受、認知森林及其環境、迴歸自然的康養活動。森林體驗康養主要包括森林食品體驗(康養餐飲、森林採摘)、森林文化體驗(森林體驗館、康養文化館)、迴歸自然體驗(森林探險、森林燒烤)、森林休閒體驗(森林露營、森林藥浴)、森林住宿體驗(森林康養木屋、森林客棧)等。

4.森林輔助康養

森林輔助康養是指針對亞健康或不健康的遊客,依託良好的森林環境,輔以完善的人工康養設施設備,開展的以保健、療養、康復和養生為主的康養活動。具體產品項目例如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中心、森林頤養中心、森林養生苑等。

5.森林康養科普宣教

森林康養科普宣教主要是指對遊客開展森林知識、森林康養知識、養生文化和生態文明教育等活動。具體產品項目例如森林教育基地、森林野外課堂、森林體驗館、森林博物館、森林康養文化館、森林康養宣教園和森林課堂等。

6.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管理服務主要是指為遊客開展健康檢查、健康諮詢、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服務的活動。具體產品項目例如健康檢查評估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康養培訓學校等。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四 國內實踐

我們以湖南A森林康養基地為例,就發展森林康養新業態作以下探討。

(一)基地概況

湖南A森林康養基地位於湖南省新邵縣西北部,緊鄰新邵筱溪國家溼地公園,坐落在坪上鎮的筱筀村,規劃總面積達504.6hm2。東與資水毗鄰,南鄰大新鎮林場村,西接冷水江市禾青鎮鎮林場,北與冷水江市禾青鎮接壤。距邵陽市37km,距婁底市56km,距長沙市165km,區位優勢比較明顯。

基地內年平均氣溫12.0℃,氣候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備森林康養度假的氣候條件。

基地範圍內森林覆蓋率達99.5%,有維管束植物185科549屬857種。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篦子三尖杉、樟樹、金蕎麥、花櫚木、野大豆、櫸樹、喜樹、中華結縷草8種。基地內南酸棗、楓香、柏木、柳杉、香樟等森林資源豐富,次生林面積佔總面積的90%,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釋放的植物精氣完全滿足康養需求,是人們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理想去處。

在基地範圍內可以被人食用和間接被人食用的植物達200餘種、藥用植物達150餘種,在不破壞其種質資源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資源植物加以開發利用。常年牧養在林下的黃牛、土雞、黑豬、黑山羊等有機肉食品有益健康;林下自然生長的野菌、蕨菜、葛、烏藥等山野菜綠色環保;還有坪上牛席、火燒豆腐等特色土菜飲譽三湘。

基地內喀斯特地貌較為奇特,渾然天成的地文景觀長生梯、龜象之吻、千年神龜、學位帽、臺子石等形態逼真;形成的水文景觀長壽泉水、三疊泉、高凼白練、戀人之曲、望雲飛瀑、礦山之歌、飛江瀑布點綴其間,山有水而靈,水因山而秀;見證變遷的人文景觀長壽庵、聖帝殿、源於梅山歌謠的石馬江號子、蒙上祭神色彩的坪上木偶,彰顯出梅山文化的無限神韻。天人景觀自然交融,為精準規劃森林康養線路、科學進行功能分區、在森林康養場所進行準確定位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探索

以“保護與培育優質森林資源,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森林環境”為前提,開展“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保健、森林康復、森林養老、森林教育、森林休閒”等康養活動,把基地建設成為湖南乃至全國以“人們共享綠色發展及共享生態產品供給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宗旨的示範性基地,探索“民營企業+林農+基地”的市場性經營管理模式,躋身“共建、共享、共榮”綠色發展的典型示範。

1.科學功能分區

按照森林康養建設內容及管理服務需要,科學合理地將基地建設佈局分為“點、線、面”相結合的保護與培育森林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和森林環境的格局,以“線”承載並有機結合“點、面”開展森林康養項目。基地功能分區建設佈局見下表。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2.突出自身特色

探索“民營企業+林農+基地”的市場經營運作模式,真正將森林康養產業作為獨立的主題推向市場。嚴格按照《森林康養基地總體規劃》有序實施,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根。

與醫療保健單位合作,新建中醫館、SPA中心,開展森林自然療養、亞健康理療養老養生等服務;開展參與式農事體驗活動,開發休閒養生產品,通過土特產品銷售服務,為遊客提供一個享受田園生活、感受採摘體驗的場所;在基地內修建藝術噴池,附加噴淋設備,易於植物精氣的揮發,增加空氣負離子的濃度,讓遊客在體驗的同時也達到了森林有氧運動的效果,以確保森林養生體驗的感覺、健身康體項目效果的可持續性。

3.強化社區參與

森林康養是利用森林中的各種療養因子,對患有循環、神經、血液、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和康復作用,由於經濟實用、易於推廣、適應廣泛等優點,為療養醫學及康復事業增添了新的內容和手段。

森林康養產業自然地積聚了與此相關的產業鏈,涉及土地、房產、旅遊、稅收、交通、醫療、保險、文化、休閒、娛樂等多個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誕生了一種新業態———森林康養產業。

基地所在坪上鎮筱筀村,2015年村級財政收入21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26元;坪上鎮有1座中心醫院,村裡(社區)有衛生室,周邊有農家樂10處、賓館10座,可提供床位500個;加強基地與社區合作,由基地提供養生度假服務,社區保障食宿接待,實現“園內遊,園外住”,利益攸關,相得益彰。

4.立足營銷策劃

多視角、多層面地加大對森林康養基地的宣傳力度,以“健康快樂、生活出彩”的森林康養主題拓展市場。一是唱響品牌,將基地建設成為“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康樂之鄉”“中國養生之都”,邀請名家名人代言,使鵬翔森林康養品牌享譽社會。二是強化營銷,擴大影響範圍,緊扣康養主題,實施線上網絡、線下媒體廣告和主辦系列主題活動等形式拓展營銷。三是政企聯合,通過參與精準扶貧和助殘助學系列公益活動,提升基地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與新邵筱溪國家溼地公園強強聯手,聯合宣傳,聯合促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

森林康養:國外經驗與國內市場發展策略

五 發展建議

國外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經驗表明,發展森林康養行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建立規範的行業機制

對於各類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而言,在最開始的發展階段,普遍面臨的問題就是缺乏規則、目標和方向,造成市場秩序混亂,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基於產業前景和前車之鑑,為避免一哄而上、濫竽充數、重走“粗放——再精細化”的老路等情況的發生,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走精品之路的觀念。

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主動構建嚴格的准入機制,制定規範的行業標準體系。森林康養基地作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核心平臺和載體,需要具備一系列基本條件:優越的自然環境、舒適的遊憩條件、良好的養生設施等。應根據森林康養資源的豐富程度、交通狀況的便捷程度、健康指標的改善程度、醫療保健資源的儲備程度和物質保障供給程度等指標,對基地進行評級和分類。

第二,推動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

森林康養基地是森林康養業的平臺和載體。在全國選取一批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基礎設施完善的區域,分階段、分區域建設一批森林康養基地,緊緊圍繞服務高端、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進行有效整合,促進森林生態康養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形成養生、養老服務的綜合集成平臺,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森林康養基地。

在全面考量森林康養基地優質資源、潛在遊客目標市場的基礎上,依託優良的森林康養環境,開發一批森林康養體驗活動項目,增加遊客參與森林康養活動的積極性,提高遊客體驗的愉悅感和滿意度。依託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所具備的基礎優勢,強化或完善其集散、培訓、會務、醫療、康體、娛樂等功能,建設一批全國性的森林生態休閒康養中心基地。

第三,鼓勵森林康養重點產業發展

在借鑑國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森林康養不僅要有差異化發展的定位,更要用“互聯網+”實現抱團發展,做大做強森林康養產業。

要鼓勵和支持森林康養重點產業的興起和發展,重點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康養房產業、康養醫療與健康管理業、康養教育培訓業、康養文化業、生態養生農林業、康養用品製造業等七大產業。

每項重點產業均應圍繞高端精細的目標瞄準方向,找準市場,如康養醫療與健康管理業:一是要以現有綜合醫療、健康管理組織為依託,重點針對亞健康群體、康復人群和患病群體,建立健全康養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二是要面向所有群體,提供高水平、個性化、方便快鍵、體貼周到的服務。

第四,加大森林康養業人才培養

人才是森林康養產業服務質量的保障和前提,是提升行業形象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就我國而言,究竟如何培養森林康養產業人才,尚無明確的模式。在這方面:

一是要加快康養教育培訓業建設。大力開展高校教育和科研基地、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基地、國家級康養研究基地、全國性康養講壇建設,逐步打造休閒康養教育培訓產業,構築高層次的休閒養生科研教學平臺,培養一批真正熱愛森林康養業、勝任森林康養業有關工作、能夠促進森林康養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和從業人員。

二是建立森林解說和健康治療師認證體系。在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培訓體系方面,要充分借鑑日本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森林療養服務人員資格制度和培訓機制,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培訓和考核,提供科學、有效的森林養生康復指導。

結 語

在我國,森林康養是一個新生事物,無論在法律層面還是市場層面均是一個空白,今後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在試驗中不斷修正、補充、完善,才有可能培育出新業態,發揮新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森林康養的理論探索是一個極其艱苦、細緻的過程,由於沒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鑑,也沒有實際可操作的方案可以複製,森林康養的商業模式探索還處於初級階段。正因為面臨著這些研究風險,就更加需要研究者冷靜、沉著、理智,藉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先進工具,將哲學分析、邏輯分析、市場分析、財務分析、法律分析等各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成功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森林康養產業,為國家培育出一個數萬億元的新產業,解決數百萬人的就業問題,構成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新增長點。


參考文獻:

國外森林康養業發展及啟示;張勝軍

基於發展森林康養新業態的思考——以湖南A森林康養基地為例;孫春濤、楊俊、肖軍山、陳昀

森林康養:概念內涵、產品類型和發展路徑;吳後建、但新球、劉世好、舒勇、曹虹、黃琰、盧立

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吳興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