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小縣城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

浮沉兄弟


記得之前自己寫過一篇文章,以自己的家庭為例,講述農業農村農民近三十年的變化。

本文的敘述脈絡就是以我成長的時間為主線。


作為一名90後,我生在農村,大學畢業又回到農村工作,我想自己以及家庭的變遷可以窺見中國農村的發展。父母均是60年代中後期人,年幼的階段就經歷了共和國最瘋狂的年代以及中國農村改革的最初階段。


起點:依靠養殖業以及種植糧食的時代


大概有記憶是在四五歲的時候,大概是90年代中期,全家近10口人住在一個坑院落裡,有七口窯洞,其中爺爺奶奶姑姑住一個窯洞,兩位叔叔住一個窯洞,我、父母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弟弟住一個小窯洞。當時,父母已經和爺爺奶奶分家,所以這個小窯洞(不足15個㎡)兼顧臥室、廚房已經客廳,如果家裡來客人一家人就要擠在不足4㎡的土炕上。印象中當時還的電還不是很穩定,時常面臨停電,所以也經歷過點煤油燈的時代。


在當時,我們的家境在農村還屬於富裕的家庭,爺爺當時養了幾十只羊還有一頭牛,當時因為人手不夠,還僱傭了一個長工。那個時代,我對吃肉、蔬菜是沒有概念的,因為所有的生活物資都是自給自足,商品的來源十分的匱乏,對於經濟社會的認識也是沒有的。當時父親在村上的學校做民辦教師,每月的收入也十分可憐。孩童的記憶是凌亂的。我至今記得我第一次吃魚的場景,是叔叔帶我去走親戚,在以為表姑的家中,因為怕魚刺而不敢吃魚。


轉折:依靠務工收入加經濟作物種植的收入結構



再後來,因為我和弟弟要上學了,所以父親不得不重新修建房子,蓋起了四間土木結構的房子和一間十幾平米的廚房,真正意義上從那個大家庭裡分離出來,獨立成家。那是後大概是1997年左右,家庭的生活來源依然是養羊、養牛。而爺爺家裡還有幾畝果園。


因為民辦教師的收入實在太低,父親就辭職了,又做起了農村信用社的村級業務辦理員。當時,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每逢一四七哭著鬧著要和父親去街道趕集,因為父親可以帶我吃一碗羊肉泡,還可以給我買當時五毛錢的一個冰激凌。在當時看來,我們一家所有的生活來源都花費在飲食上面,也就是僅僅做到了溫飽,對於其他所謂的需求根本考慮不到。吃得飽,穿得暖,住得踏實,是現代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於農民來說,這項支出已經花掉了他們約60%的支出,更不用說自我發展與享受生活了。


時間進入千禧之年,作為從大家庭分離出來的小家庭,生活依然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作為農村小孩依然和父母輩一樣,最期盼的事情就是過年,因為可以穿新衣、吃好吃的(好吃的也僅僅限於有肉吃、有廉價的糖果)。作為農村發展蘋果產業較晚的家庭,父母的主要工作就是種小麥、種玉米以及其他的農作物,依靠微薄的收入供養孩子上學。2000年至2006年之間,家裡大量的種植小麥,父親還承包幾畝山地種植小麥,那幾年家裡種的糧食積攢了兩大糧倉和幾十大袋,每年夏收是家裡最忙碌的時節。


2006年以後,我上高中了,去城裡讀書。為了供給我上學,父親開始外出打工,走上了農民工的道路。一直持續到我大學畢業,父親一直在我讀書的城市周圍工地幹活。每月有3000左右的工資。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家裡的收入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從以前的依靠種植業轉變為外出務工收入。


大學畢業,我回到縣城工作。父親就不再外出打工,家裡的果園發展起來,家庭的收入結構又回到依靠發展蘋果種植。在這期間,家裡養過幾頭牛,不過一頭牛的價值也只夠大學一年的學費。


上初中的時候,家裡的一臺二手黑白電視換成一臺熊貓牌彩色電視。邁過了溫飽線的一家人開始通過電視來接收外界的訊息,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我和弟弟也從每天晚上待到鄰居家看還珠格格,可以坐在自己家裡看電視了。


時間進入到2013年,大學畢業的我參加工作,弟弟也中職學校畢業去廣東的船廠工作,擺在父親面前的大事就是重新建設新的房屋。但這幾年,家庭的經濟壓力也不像以前那麼大,開始有了一定的積蓄。新房建設開始滿足一家人的需要,獨立的廚房、獨立的臥室、獨立的衛生間以及客廳。農村面貌的發展,絕大多數依靠務工收入以及蘋果的種植。


知識以及觀念的變化開始影響一家人的收入。活了四十多年的父母,開始享受子女長大後帶來的幸福感。每年的年夜飯可以和子女坐在一起喝兩杯,以及一起看春晚。年夜飯桌上的菜品也開始變的豐富。每年的生日也會吃到子女買的蛋糕。


農村的基礎設施改變也在這個時間裡有了巨大變化,自來水、穩定的電力通訊以及洗浴設施開始逐步進入家庭。智能手機的普及也極大的拓展了他們這一代人的視野。


結果:農村人的生活逐漸和城市居民接軌



現在的農村生活水平逐漸和城市人併入一個軌道,電視、電話、網絡以及對食物的需求種類都在和城市居民一樣,農村豐富的商品市場,在每一個距離村莊不遠的街道都會有一個大型的超市,新鮮的蔬菜和肉類,都能便捷的獲得。


但農村的產業結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在小面積的土地上發展產業,依靠單打獨鬥的方式,靠天吃飯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下的農村社會,人們依靠政府的管理來獲得安全感的觀念佔比依然巨大。


一個小家庭的變化無非是在巨大的社會發展改革中的受益。對教育的巨大投入,開始讓這個家庭享受他應該獲得的回報。但放眼望去,農村社會活力的激發、農村社會發展的未來的循環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農民骨子裡自給自足的意識還沒有改變,發展大規模、高質量的農業的組織力還十分缺乏。


結論:農業農村要發展,需要做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溫鐵軍教授給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要加強農業農村的組織力。

政府已經發現農業的結構性過剩,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土地誰來種?但是城市的發展擠壓了農村發展的空間,中國農業農村的未來在哪裡?農民真正想要進入現代化,以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究竟該如何做?


從80年代初開始,農村工業化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發展到了佔全國工業增加值將近一半,農民就業轉為工業就業的將近一個億,也就是說用本地化的,甚至是本村化的搞活經濟的方式,讓農民不僅增收了,而且農民可以轉移就業。


一是你已經是一個城市打工者

,說明你已經掌握已經的知識,可以回到農村,發動農民,把大家組織起來形成產業,形成農業組織保護農民利益。任何一個單戶都是很難抵禦和防範風險的,因此要組織農民進行形成產業組織進行農業生產。


二是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是源於殖民地時代的農業生產。我們是亞洲原住民,我們能不能照搬殖民地模式?可以,那就要所有人一起來推動,來改變現在的制度體系。把廣大農民進行有效的組織,對土地等農村資源要素進行整合和統籌安排,建立一個既符合農民利益又能很好的促進農業發展的制度。要找到適合農業發展的途徑,其實有兩個因素,一是制度的改變,一是農民的觀念,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


三是離開農村。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暗示要讓從農村出走的人們再回到農村,以解救破敗的農村。因為對於千千萬萬農村人口而言,離開農村反而是一件好事。到城裡打工的,當然收入更高。以2016年為例,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而外出務工農民工的月均收入3572元,年收入達到42864元。

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2003年-2007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累計超過5100萬。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曾做過調查,那些從城市返鄉的農民工,有超過四成找不到工作,40%的迴流農民工會在五年之內再次外出打工。研究表明,農民工隨著收入的增長,他們的營養狀況也會有所改善,他們會攝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質和脂肪。而且相較於本地農民工家庭,外來務工人員的改善幅度更為顯著——收入每增加1%,人均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增加比例比本地農民工要高出0.3%左右。

那些跟著爸媽進城讀書的孩子也是受益者。一項對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適應性的跟蹤調查發現,僅一年時間,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積極人格、周圍環境等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與朋友的相處也更為融洽。尤其是在公辦學校,農民工子女在情緒調控能力、行為問題、人際交往等方面,幾乎與城市學生持平。

四是看著農村衰落。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農村仍然會衰老,甚至消失。但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必經之路,中國當然不應該阻擋這一過程。


無尾狗凱撒


我所在的城市就是一個小縣城。導致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房價過高。由於這十幾年來,我國房地產的迅猛發展,房價高已經不再是大城市的專利。現在有很多小縣城的房價都突破了1萬元一平米。你如果想買套像樣的房子,再到裝修,到入住,至少需要百萬左右。這個數字對普通人家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其次,收入水平太低。一般的小縣城沒有那種大型的工業企業,普遍的工資收入水平太低。僅僅夠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再有,物價太高。雖說是小縣城,但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並沒有比發達城市低多少。一年下來,根本就存不住多少錢。

這就直接導致了大部分的年輕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只能去那些一二線城市打工。




8記錄生活品味人生8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回家你的問題!現在小縣城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小縣城的房價偏高(為了孩子們能上個好學校出去拼一把)②縣城裡面機會少,工資低③縣城裡面距離老家近,有些人情事故必須參加導致本來工資不高現在更低(如結婚,生子,喪葬,開業慶典等)出門打工一個較長時間內作息規律,吃飯準時。





建更在農村


小縣城就業機會少,尤其是高端新領域方面



雷小華


其實,現在小縣城外出打工的人雖然很多,但30多歲回縣城打工的人也很多。

這些從發達地區回老家小縣城打工的人,寧願放棄外面的高工資,也要回老家,到底是為什麼呢?答案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天底下所有做父母的,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孩子出生後,乘著自己年輕,孩子還小,就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帶,夫妻倆出去打工,多賺一些錢。等到孩子要上小學了,就要有所選擇了,把孩子帶在身邊的話,沒人照顧,且進不了公立學校,去私立學校又很貴,經濟上難以承受,去上當地的一些村級學校,教學質量又很差,怕耽誤孩子。

如果把孩子留在爺爺奶奶身邊,又怕學習沒人管,最後害了孩子。於是,很多30多歲的打工者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小縣城,雖然工資低不少,但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只能做出妥協。

生活不易,珍惜前路。


孤舟釣江雪


簡單說,外出大城市工作機會多,掙的錢相對縣城和小型地級市要多,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選擇外出。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大的企業好的企業都會首選在大城市,因為政策多,還有就是吸引人才多,而且更容易吸引,試想,你從中國某高等學府畢業,工作有幾年經驗,然後有個去小縣城的工作機會,縣城的居住環境也好,就醫、入學等等,都比不上大城市,所以你就不會選擇長期留下來,即使給你的錢不少。

所以好的企業為了政策和人才,定地址在大城市,所以就會給大城市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而且配套設施相對縣城等要好,所以外出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留下。而選擇留在縣城呢?除非有家族企業,或者沒有整大錢的念頭,或者服務家鄉的情懷,選擇外出大城市尋求錢和生活再正常不過


雲飛影視


我自己也是廣漂一族,畢業了以後,一直在廣州工作,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觀的,無論教育,醫療,這些是小縣城所不能比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26883d1b5bc4aa3ba6611087d2ac17f\

廣漂玲姐


簡單一句話,跟錢有關。一樣的工作,縣城賺的肯定沒有大城市賺的多。但是大城市生活節奏快,找房租房難,貴的太貴住不起,便宜的又太遠太簡陋,這個我是深有體會。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算是各有利弊吧。自己的體會。


阿杰愛剪輯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1如果縣城裡沒有什麼工業園或者比較好的娛樂業,旅遊業(不是指那種KTV娛樂場所),經濟不活躍,年輕人很多都會外出打工。2最近受疫情影響,大家呆了快兩個月了,每天都是待家裡,現在疫情慢慢好起來,年輕人都準備外出打工,畢竟都要有責任,需要養家餬口,還房貸和車貸。再不出去,真的要喝西北風[呲牙],不知道我這樣的回答你滿不滿意。如果覺得還行,請給我點個贊吧


暉宇視頻


現在出去打工,無非是房貸,車貸壓力巨大,小縣城的工資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慾望,尤其一些偏遠小縣城更是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