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細節定成敗之“細節判斷題”

在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一直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特別重要的題型非“片段閱讀”莫屬了,在片段閱讀中通過大量做題,小夥伴們對於主旨觀點題目的問題已經能夠基本掌握,感覺頭疼的題目莫過於細節判斷了。這種類型的題目文字量大,需要每個選項逐個和題幹對比辨析,找到符合文章內容的一項。接下來就讓中公教育來梳理一下細節判斷常見的設錯類型,讓大家對於這部分知識點有一個宏觀的把握。

小夥伴們常見的細節判斷題目多是說明性的文段,文段通常以介紹某種具體的事物為主。做題的順序是首先關注題目的問法類型(相符或不相符),其次在選項中勾畫關鍵詞,最後依據關鍵詞定位原文,對比分析篩選答案。常見的選項設錯類型共8種,分別為無中生有、正話反說、混淆範圍、強加因果、絕對錶述、偷換概念、混淆條件,混淆時態。對於這8種具體的應用,讓我們一起在一道題目中分析感受一下。

【例1】調查顯示,青年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問題,64.2%的人認為缺乏足夠的資金是主要困難。而很多人儘管缺乏資金,也不願意去貸款或融資,這反映出很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有保守的心態。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困難是同行競爭過度,佔26.9%。調研過程中發現,青年創業的領域比較集中,如大學生群體更傾向於電商、計算機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創業,青年農民更願意從事自己比較熟悉的種植和養殖業等,這種同質化的創業在形成規模效應的同時,也難免會帶來過度競爭。以下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資金不足是青年創業失敗的主要因素

B.金融服務對青年創業者支持力度不足

C.同質化創業反映了創業者的保守心態

D.青年創業的領域集中在某些固定行業

【解析】D。首先關注文段問法,即選擇正確的一項。A項在文段首句青年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問題,把“最大困難”偷換為“創業失敗”,屬於偷換概念可排除;B項中的支持力度不足在文段中無涉及,屬於無中生有可排除;C項可定位原文第二句話,文中說“很多人不願意去貸款或融資,這反映出很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有保守的心態。”故C項的同質化創業錯誤可排除;D項由文段中“調研過程中發現,青年創業的領域比較集中。”可得到依據,故本題答案為D。

通過以上這道例題,希望各位小夥伴們能瞭解做細節判斷題的做題順序以及在判斷選項時該如何定位原文,對比分析,合理利用好這8種常見到的選項設錯類型,在行測考試中抓住細節,祝大家考試順利。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細節定成敗之“細節判斷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