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英俊少年的被迫成長和毀滅


《紅與黑》:英俊少年的被迫成長和毀滅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的代表性作品。作品主人公於連,不滿於自己原生家庭,憑藉著自己的英俊相貌和聰明才智,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與市長夫人有染,後逃離到神學院,又給侯爵當秘書,與侯爵女兒有了私情,他也坐上了高位。於連好似脫離了原生家庭,獲得了飛黃騰達。可是市長夫人的一封舉報信揭發了他,他的飛黃騰達就此毀於一旦。氣憤之下,於連開槍打傷了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臺。

於連的一生,可謂是那個時代一部小人物的成長悲歡錄。

一、 原生家庭和拿破崙的事蹟的影響

於連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甚至有些貧窮的家庭。父親是木匠,經營著一家木材廠,連兩個哥哥也都是極粗俗的人。而於連自己由於生的瘦小、清秀,幹不了重的木匠工作,因此父親並不喜歡他,而他自己也並不想從事父親這樣的職業,他想遠離他的原生家庭。於連讀過《拿破崙傳》,崇拜拿破崙的英雄事蹟,嚮往拿破崙的那個時代,那個人人只要努力都能成為將軍的時代,可是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因此他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去當將軍,去成為人上人。

可是於連從沒放棄過飛黃騰達的想法,恰巧他是一個極具聰明才智的人,能將一本《聖經》流暢地背下來,因此,為了實現他的理想,於連不得不去從事神職工作。因為神父的地位很高,他可以憑藉這個賺得足夠多的收入。這,就是於連成長的開始。

二、 愛情是飛黃騰達的跳板

憑藉著自身的才能,於連被市長選中,去了市長家做家庭教師。在市長家裡,於連處處小心翼翼、察言觀色,通過市長的家庭感受著他不曾體會到的上層人的生活。市長夫人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但她對自己冷漠的丈夫早已經沒有感情,也厭

《紅與黑》:英俊少年的被迫成長和毀滅

倦了一層不變的枯燥的生活。當看見這麼一個俊秀的,充滿著朝氣的少年出現在她的家裡,德·瑞那夫人不可避免地被他吸引了。而於連也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德·瑞那夫人的這種愛。兩個人的這種關係,其實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德·瑞那夫人對於連未必沒有真感情,可那改變不了什麼。最後,也是這位德·瑞那夫人寫了舉報於連的信,間接導致於連上了斷頭臺。而於連呢,他同市長夫人在一起,不過是滿足他內心的佔有慾罷了,他的愛沒有任何真心,

後來因與市長夫人的關係敗露,於連被迫離開了市長家,到了貝尚松神學院,又在院長的舉薦下,到了巴黎,給當地的一位木爾侯爵當私人秘書。由於能力出眾,於連為侯爵辦成了很多事情,還被侯爵派出去搞外交工作,並且獲得了一枚十字勳章,這是多大的成功和殊榮啊!於連開始在巴黎貴族社會過起了如魚得水的生活。他同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玩起了感情遊戲。於連並不愛她,只不過是覺得這個姑娘的地位能給他帶來更多好處。於連是一個多麼英俊的少年,他成功俘獲了馬蒂爾德小姐的芳心,她甚至請求於連做她的主人,自己願永遠當於連的奴隸。於連陶醉在自己的野心和慾望被滿足的快樂中,他甚至在想象他以後的生活該是怎樣的優越。

愛情啊,那不過是於連向上爬的跳板,那不過是一塊墊腳石

三、金錢和地位帶來的無盡慾望

於連的故事以法國復辟王朝為背景。作為十九世紀法國的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能夠以真實的筆觸描繪出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的野心和慾望。金錢的衝突帶來社會地位的衝突,階級與階級之間對立明顯。

金錢的力量,地位的吸引力,成為了每一個人向上爬的動力,於連也不例外。他清楚的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和地位上的不平等,他努力地向上爬,努力成為上流社會的人,為此,他玩弄別人的感情,出賣自己的真心。

人的慾望無窮無盡,最終導致了於連的悲劇,他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臺。他設想的輝煌生活就此結束。

《紅與黑》:英俊少年的被迫成長和毀滅


四、結語

一個小人物的成長有多難,有多艱辛,或許正如於連這樣吧。其中的悲歡,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付出是否值得,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縱然他的一生,最後的結局是一個悲劇,可誰又能說於連的故事不曾激勵過那些奮進的人呢?不知於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想些什麼呢?他有沒有想過,除了金錢和地位,他是否還渴求過其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