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紅與黑》:“愛情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尋。”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紅與黑》以主人公於連的兩段戀情為主線,並貫穿全篇。作為小說的整體脈絡,有必要提及其中涉及到的兩位女性角色:瑞那夫人和拉穆爾小姐。

司湯達《紅與黑》:“愛情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尋。”

對於連而言,成也愛情,敗也愛情。與瑞那夫人的相愛,於連在有幸加入迎接國王的儀仗隊而盡顯颯爽英姿、享受無上榮光的同時,也因偷情暴露而敗走貝藏松。與拉穆爾小姐的相戀,於連在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的同時,也因前任的一紙飛書而命喪斷頭臺。

小說結尾處,拉穆爾小姐親自把於連的頭顱埋葬,瑞那夫人則在於連逝世三日後撒手人寰,追隨於連而去。作者如此安排,實則大有寓意。

接下來,我將從瑞那夫人和拉穆爾小姐的人物特徵、與主人公於連的情感瓜葛及各自的象徵意義角度,在比較中分析兩位女性角色的異同以及作者所分別賦予的寓意。

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人物性格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待人處世風格。

(1)熱情似火的瑞那夫人

作為貝藏松姑媽財產的唯一繼承人,瑞那夫人從小慣受奉承。被視為掌上明珠的她,有著不屑與凡夫俗子為伍的自視清高。

婚後的瑞那夫人沒有與其他的豪門太太打成一片。這些富家太太在丈夫異地出差時,通常會讓丈夫捎一些首飾、帽子之類的東西,瑞那夫人卻對此無動於衷,她從未有過此類要求。因此,瑞那夫人被冠以“傻瓜”之名。其實,這是她自視清高的表現。對於那些在他人眼裡稱之為幸福的東西,瑞那夫人從來都不屑一顧。

性情純良,溫柔,優雅,是瑞那夫人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也是她性格里的閃光點。在修女院長大的瑞那夫人,對天主有著一種虔誠,一種崇敬。

在宗教教義的影響下,瑞那夫人為人處事中規中矩,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為的是免受良心的譴責。自16歲嫁與瑞那先生,瑞那夫人一直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人生閱歷於她而言,毫無概念。

在於連出現之前,瑞那夫人的心思全放在了三個孩子身上。她對孩子的關注度遠勝過丈夫瑞那先生。於連的出現,使瑞那夫人的生活煥然一新。如果說之前的生活是人生的預熱階段,那麼遇見於連之後的生活才是瑞那夫人人生的開始。

瑞那夫人的人生,因於連而圓滿,因於連而絢麗燦爛。

司湯達《紅與黑》:“愛情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尋。”

(2)冷若冰霜的拉穆爾小姐

作為拉穆爾侯爵之女,同樣是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的拉穆爾小姐,心高氣傲之餘,眸子裡透露出冷漠和厭倦。這與她生活的環境不無關係

作為巴黎的重量級人物,拉穆爾侯爵的府上常常是高朋滿座,門庭若市。前來造訪的人群裡,不乏意在追求拉穆爾小姐的貴族子弟。這些公子哥兒之所以追求拉穆爾府的千金,更多的是看重了拉穆爾小姐象徵的地位和榮耀的光環。拉穆爾小姐深知這一點。

在追求她的貴族子弟身上,拉穆爾小姐看到的只是平庸的思想以及一出生便被規劃好的、毫無個性的人生,卻看不到生活的詩意與激情。因此,面對單調乏味的社交與貴族子弟的諂媚和殷勤,拉穆爾小姐除了表示冷漠和厭倦之外,別無他法。

於連的出現,令拉穆爾小姐看到了與眾不同。

(3)瑞那夫人VS拉穆爾小姐

瑞那夫人和拉穆爾小姐,一位聰慧,一位機智;一位熱情似火,一位冷若冰霜;一位溫婉如玉,一位直爽豪情。甚至主人公於連,在一一邂逅兩位佳人之後,也時常將兩人相比較。

例如,於連初次見到拉穆爾小姐時,她的那雙眼睛使他浮想聯翩:

“瑞那夫人的眼睛也很美,頗得眾人讚譽,”他暗想道,“但和這雙眼睛毫無相同之處。”

再如,當對拉穆爾小姐的表情感到不解時,於連便想到了性情單純的瑞那夫人:

“她性情高傲,目中無人,過後準知道怎麼報仇出氣。那就聽便吧!但和我失去的那一位,多麼不同呀!那是風韻天成!何等的清淳樸實!她有什麼想法,我比她本人還知道得早,我能眼看著她的想法怎麼產生出來。”

不比較,難見差別。儘管如此,仍然阻擋不了於連之後對拉穆爾小姐的迷戀。

一個是情婦,一個是名正言順的妻子。於連愛的,不是名份上的差別,而是在這份差別下,隱藏的真情。

(1)瑞那夫人:你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的面龐,溫暖了他的心房。

初次遇見,瑞那夫人便給於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那沒有門第觀念的稱呼“先生”。在於連的意識裡,唯有身穿瀟灑的軍裝,那些貴婦名媛才會與他攀談。

於瑞那夫人而言,雖然她自視清高,卻沒有等級偏見、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的意味。對出身低微的於連懷有好感,而對向她獻過殷勤的收容所所長瓦勒諾熟視無睹,是瑞那夫人真性情的體現: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強求也得不來。亦即愛憎分明,敢愛敢恨。

瑞那夫人對於連的愛,是在平等的前提下,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瑞那夫人見到於連的第一眼,感受到的是心靈的愉悅與輕鬆,這也許就是愛情產生的徵兆。而於連見到瑞那夫人的第一眼,感受到的是對美的驚歎和得到尊重的受寵若驚。種種先兆表明,於連與瑞那夫人之間即將碰撞出的愛情火花勢在必行。

瑞那夫人的愛是純潔的。她聽從內心的聲音,依心而行,不摻任何雜念。瑞那夫人的愛是無私的。在與於連的偷情遭曝光時,瑞那夫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拯救於連。即使於連離開維璃葉,瑞那夫人也毫無怨言。上帝留給她的,唯有漫長的等待。

牢房裡,於連在得知令他身敗名裂的告發信並非出自瑞那夫人本意,而他卻親手朝瑞那夫人開了槍後,感到愧疚的同時,是對瑞那夫人的深沉愛意。此時,他恍然大悟,原來真正且唯一愛的,是瑞那夫人!

從這個層面上看,瑞那夫人是純潔、善良的化身。於連在瑞那夫人身上看到的,是淳樸,善意,平等以及美好的愛情。

司湯達《紅與黑》:“愛情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尋。”

(2)拉穆爾小姐:你是夜空劃過的一顆流星。感情的一瞬間,便發生在此刻,短促而了無痕跡。

一種具有遠大抱負的堅毅性格,

自能支配凡夫俗子的粗鄙頭腦。

初次相遇,於連對這位千金小姐著實沒有好感。除了那雙眼睛多少有點兒迷人之外,長相與其母極其相像。而於連對拉穆爾夫人,只感厭惡。

從“她一點不討他喜歡”到“因為他剛斷定,拉穆爾小姐絕不會是他心目中的女子”,說明在一開始作者就已明確表示於連是不會愛上這位拉穆爾小姐的。然而,於連後來被拉穆爾小姐迷得神魂顛倒,又與此種論斷相違背。

那麼,於連與拉穆爾小姐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嗎?我認為,這不是愛情。

圍繞在身邊的公子哥兒,在拉穆爾小姐看來,全是沒有思想、平庸得出奇的紈絝子弟。拉穆爾小姐嚮往的,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平淡無奇的愛情,而是像先人博尼法斯·特·拉穆爾與瑪葛麗特·特·納瓦拉王后那樣的偉大愛情。

“這場政治災難中,她最感激動的,是瑪葛麗特王后躲在格雷佛刑場附近一幢房子裡,敢於向辦‘紅差’的索要她情人的首級。當晚午夜時分,王后捧著這顆頭顱,驅車到蒙馬特山腳下,親手葬在一座小教堂裡。”

正如瑪葛麗特王后那般,在於連走上斷頭臺之後,拉穆爾小姐親自埋葬了這顆敢於挑戰權威的頭顱。

但這並不是愛情,僅僅是一時興起的感情衝動。於拉穆爾小姐而言。在這種衝動下,有的是自私,有的是自己的小算盤。

之所以說自私,是因為拉穆爾小姐對待這份感情總是三心二意,陰晴不定。這種陰晴不定源自她骨子裡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這會兒她還對於連愛不釋手,那會兒又因擔心於連凌駕於她之上,自己卻淪為奴僕而冷漠如冰。

聽他這麼說,瑪娣兒特對他揚揚自得之狀,大起反感。“他儼然以我的主子自居!”這麼思忖下來,已後悔不迭。她的理智,對自己做下的這樁頂荒唐事兒,厭惡已極。要是能辦到,她恨不得把自己和於連一起毀掉。

之所以說拉穆爾小姐有自己的小算盤,是因為她想在這份感情裡扮演一個偉大的角色,獲得一世英名。

“於連所缺的,不過是資財,而我有的是。做這樣一個人的情侶,就能不斷引人注意,此生就不會默默無聞。我那些表姐妹因為怕民眾,連馬車伕不好好幹活,都不敢埋怨一句;我不像她們,我非但不怕革命,而且還要去扮一個角色,扮一個偉大的角色,因為我識拔的那人,性格堅毅,抱負遠大。他缺少什麼?缺少朋友,缺少金錢?我可以給他。”但她心裡多少有點把於連當下等人看待,以為什麼時候她願意,什麼時候他就會愛她。

由此可知,拉穆爾小姐所認為的情感,並不是純粹的愛情,其中夾雜著利益攸關的成分。這與追求她的那些貴族子弟,又有什麼區別呢?

司湯達《紅與黑》:“愛情造就平等,不用再把平等追尋。”

在獄中的於連其實也認識到了,他愛的,不是拉穆爾小姐,甚至曾一度對拉穆爾小姐的探監感到厭煩。

“真也只真在表面上,她是我的妻子,但不是我的情婦......”是於連在牢房裡對瑞那夫人的真情流露。這句話意味著,拉穆爾小姐僅僅是於連表面上的結髮妻子,而他愛的,是充當情婦角色的瑞那夫人。

第一印象很重要。於連在分別邂逅兩位美人兒之際,兩種截然不同的第一印象暗示了於連對兩位女性所抱有的情感態度。第一印象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使是在漫長的兜兜轉轉之後。

小說結尾處,瑞那夫人和拉穆爾小姐,一位隨於連逝去;一位效仿先人,親手將於連的頭顱埋葬。作者如此安排,實則賦予了兩人象徵意義。

瑞那夫人是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有著堅定的宗教信仰。於連離開維璃葉後,瑞那夫人為自己的偷情行為深深懺悔。沉浸在宗教教義中的她,更加無法自拔。

寄往巴黎的那封揭發於連罪惡行徑的信件,其實是由神父起草,瑞那夫人謄抄來的。在宗教教條的洗腦和束縛下,瑞那夫人早已失去了理智。

因此,小說結尾處,瑞那夫人的逝世,象徵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平等關係的流逝,也是作者對解除宗教教條束縛、迴歸理性的希冀。

而拉穆爾小姐,前文的引言中已提到,她是一位不怕革命,有著遠大抱負的新時代女性。之所以不將其寫死,是因為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一種情懷。

拉穆爾小姐象徵著如拿破崙那般反對君主專制、敢於革命的偉大角色。作者欲讓她替拿破崙和於連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

結語

比較,見差距。瑞那夫人和拉穆爾小姐,兩位性格截然相異的女性,在於連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她們見證了於連的進步與成長,也見證了於連如何由短時的輝煌墮入人生谷底。

對於連而言,兩人皆是不可或缺的女性。一位令他體味到了愛情的甜蜜,一位令他在所謂的愛情裡嚐盡了辛酸。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愛情亦然。酸甜苦辣乃人生常態,愛情亦如此。

然而,真正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甜蜜的,因為有一份蘊含著平等的真情在裡面。真情,是甜蜜愛情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