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逆行者”|于红莲:我坚信有爱就会赢

慷慨燕赵,勇士出征。1月26日,大年初二,没有等到全家团圆,集结号已经吹响,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150多名队员从石家庄出发,奔赴武汉,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逆行而上的勇敢与决心。疫情之下,在被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他们,是不容出错的“战士”,他们,是病人们心中的“天使”,他们更是心怀使命的最美“逆行者”。


如今,在这个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上千名河北医护人员驰援,这些穿着层层叠叠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们不分昼夜地忙碌,让这个寒冬多了一丝暖意,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最美的逆行者不计回报地付出,让我们内心踏实且充满希望。好在,黑暗的尽头有光明,痛苦的开端是幸福的基石,一切都在向好,这些天来,燕都融媒体记者陆续连线“逆行者”们,其实,隔离病房的艰苦,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全副武装的麻烦,也绝不仅仅是行动不便,而那些光是听起来就很虚脱的状况,只是他们在“战场”上的日常。

连线“逆行者”|于红莲:我坚信有爱就会赢

▲于红莲

“当我迈出病房的一瞬间,我听到了几声连续的剧烈的咳嗽,我回头一看,正是刚才的那个男孩。我才明白,他是一直在忍着,我知道他的用心,明白他的善意,打心眼里感激。”这是保定市第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于红莲讲述的她和患者之间的一个暖心故事。自1月27日出征武汉至今,于红莲一直尽最大努力守护患者,作为河北支援金银潭医院护理小组组长,她也在尽力守护自己的队员。近日,于红莲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瞒着父母奔赴武汉

连线“逆行者”|于红莲:我坚信有爱就会赢

▲河北支援金银潭医院护理小组刚到武汉时的合影

于红莲是保定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副护士长。新冠疫情发生后,于红莲跟丈夫商量:“现在疫情严重,我想去支援武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向支持她的丈夫这次也没有例外:“去了肯定有风险,但你想去我肯定会支持你。”于是,在爱人的支持下,于红莲早早就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

1月25日,大年初一,于红莲上完白班,晚上又查房。初二一大早,刚刚结束早交班,于红莲就接到了医院护理部发出的报名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通知。于红莲顾不上休息,马上填写了申请表。

快中午的时候,医院通知于红莲,12:50在医院集合出发,到石家庄与其他市区医疗队统一赶赴武汉救援。此时,于红莲的丈夫和女儿正在从老家定州赶回保定的路上,来不及跟他们说再见,于红莲匆匆踏上了征程。

很幸运,到了石家庄,于红莲所在的后备组需要暂时返回待命,这让她终于有时间与爱人和孩子告别。27日,于红莲再次出发,奔赴武汉。

不过,因为不想让老人担心,于红莲这次出征武汉是瞒着爸妈和公婆的。到了武汉大约一周以后,她接到了父母的电话。原来,邻居看电视看到了于红莲出征的镜头,问于红莲父母到底是哪个孩子去了武汉,老人才知道了于红莲的情况。虽然担心,但这对朴实的老人在电话里对女儿没有一丝责怪,只是问她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叮嘱女儿要保护好自己,一向内敛不爱表达的父亲还专门给女儿发了一条微信鼓励她。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汗顺着脖子往下流

在武汉,于红莲被分到了金银潭医院。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首家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也是“防疫最前线”,于红莲在这里担任河北支援金银潭医院护理小组组长,负责病房一线护理工作。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从头到脚都封得严严实实的,不但喘不过气来,而且只在病房里走两圈给病人换换液体就一身汗,更何况还要给病人喂饭、倒排泄物。开始冷还好点,后来天气转暖,穿防护服就更难受了。“有时一天下来有12小时穿防护服,经常能感觉到汗顺着脖子往下流,不穿纸尿裤也不用担心上厕所,身体的水分都随汗液排出去了。”于红莲说,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耳朵被勒得特别疼,“往往忙起来就忘了疼,摘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才感觉到疼得钻心。”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于红莲和队友们对病人的照顾却一点不打折扣,反而更细致入微。队员赵京护理的一个病人有心理障碍,常常像小孩一样喊着“要去买枪”,时不时就会在楼道里唱,有一次还自己跑到了电梯口,幸好被及时找了回来。于红莲了解情况后叮嘱赵京:“千万别跟他较真,尽量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他。”她们用纸给这位病人做了一个“枪”哄他。怕他再乱跑,晚上值班也经常坐在这个病人的病房门口。

那年轻人忍着不咳,我明白他的善意

在病房里,经常会传来患者的咳嗽声,于红莲知道,躺在病床上的他们内心一定有不安和恐惧。因而,每次测量完生命体征,于红莲会耐心地告诉他们数据,跟他们解释数据结果反映了哪些信息。

在工作日志中,她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陌生的面孔,还很年轻,见我来到病房,慌乱地拿起口罩戴好。当我走到他的床前测量生命体征时,小伙子急忙把头扭向一边,用手捂住口鼻,轻轻咳了一声。测体温、脉搏、血氧、血压,这期间小伙子轻声咳了好几次。当我迈出病房的一瞬间,我听到了几声连续的剧烈的咳嗽,我回头一看,正是刚才的那个男孩。我才明白,他是一直在忍着,我知道他的用心,明白他的善意,我打心眼里感激。”

于红莲说,再苦再累,她都没有怨言,更不曾后悔,但是不能做无畏的牺牲,“因为,如果我倒下了,一线就少了一名护士,病床又多了一个病人,身边可能还会有一批医务人员需要隔离。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是希望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打赢这场疫情战!”

特别想对一起工作的队员说声“谢谢”

在金银潭医院的河北护理小组一共15人,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最小的只有24岁。作为组长,于红莲每天除了常规的护理工作以外,在休息时间还要沟通协调物资领取、分配,了解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压力不言而喻。

刚到武汉的时候,大家的情绪都有点紧张,有一名队员感觉不舒服,于红莲的心顿时提了起来:“会不会被感染了?”她赶紧联系领队赵晓亮,希望能尽早给这名队员做检查。所幸检查结果显示并没有感染,于红莲的心才放到了肚子里。

在金银潭医院战斗的日子,河北护理小组的队员除了工作认真负责,还带给了于红莲更多的感动。“队员马宁、郭文昊、赵京三个人的皮肤对防护服过敏,起了疹子,甚至裂了口子。但不管多痒多疼,他们都自己默默地克服,没有一个人因此不上班。”于红莲发现的时候,真是心疼又感动。

金银潭医院的河北护理小组的队员们来自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的9家医院,虽然之前彼此并不熟悉,但在武汉却亲得像一家人。每次去河北医疗队的总部驻地领物资,来回大约需要3个小时,但队员们不管是不是正在休息,总会抢着去。这让于红莲不禁感叹:“我的队员们都太可爱了。”

2月19日,于红莲收到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在信中,金银潭医院真诚地感谢河北护理团队的大力支持。作为河北支援金银潭医院护理小组组长,于红莲也特别想跟一起战斗的队员们说声“谢谢”。

同时,于红莲也真心地感谢自己的领队赵晓亮,“我遇到问题总要找他商量,不管任何时候他都会及时回复我,想办法解决,从没有拒绝或拖拉。有他做后盾,我觉得特别踏实。”

出门在外容易想家,可家里又何尝不牵挂在外的孩子?自出征武汉的那一天起,于红莲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后方细致的关怀。

在保定援助武汉医护人员的微信群里,保定市第二医院的领导每天晚上都会在群里问候大家,并俏皮地用小花代替人,医院有几名去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领导就发几朵花,而大家也会回发小花报平安。

“刚来时我们物资不足,那时武汉还不通快递,但医院还是想尽办法给我们运来生活用品,有秋衣秋裤、牙膏牙刷、鞋子,还有维生素C。”于红莲说,类似的东西后来还运过来好几次。“我们在武汉的哪怕一点点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有时我们无意中透露了缺什么东西,过几天他们就会托人运或走邮政快递,送到我们手上。”

前几天,于红莲和其他队员收到了保定市第二医院寄来的驴肉,这让大家十分惊喜。原来,有队员跟家人聊天时说想念家乡的驴肉火烧,医院的领导便上了心,驴肉火烧没办法邮寄,就变通了一下,寄来了塑封驴肉。脱下防护服回到酒店,吃着美味的驴肉,大家眼里泛起了泪花,有人惦记真好!

虽然远离家乡身在前线,但有队友们的团结协作,有家乡亲人们的惦念,于红莲感觉自己在抗疫路上并不孤单。于红莲在日志中写道:“隔着生死的一道门,我保证不离不弃,绝不让生命叫停,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

(燕都融媒体记者卢伟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