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他們平淡的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

城市的紅燈酒綠,鋼筋水泥的世態炎涼,見多了虛與委蛇,厭倦了人情冷漠,如今,只想把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一張破舊的桌子,零零落落的書籍整齊地擺放在那裡,留下一段純碎閒時的時光。


《我們仨 》他們平淡的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這樣的情境下寫出來的,2003年首次出版的。書中描述一個單純溫馨家庭幾十年的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記錄女兒錢璦、錢鍾書教授和楊絳先生他們一家經歷磨難、相愛相守、快樂幸福的生活。他們把平淡的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正如書中楊絳先生描述的那樣樸實。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快樂。

楊絳先生的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做個了夢,是對老年孤獨的害怕,失去親人的痛苦。第二部分是他們一家在故驛道路上的相遇和失散,正是這一家的真實寫照。裡面生活中絮絮叨叨的情景讀起來熱淚滿面,都是平凡的一些小事。第三部分講述兩人國外留學的況狀,還有一家三口人如何互動,一起戰勝磨難的勵志。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日子沒有爭吵,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這是當今社會家庭缺乏的和諧氛圍。

一、他們用心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體會點點滴滴的樂趣

1、伉儷留學、相互扶持、以做飯為生活趣事

1935年,錢鍾書先生學識淵博被英國錄取獲得獎學金出國留學,希望帶著未婚妻楊絳先生一起出國。這時候楊絳先生還沒有畢業,她想到錢鍾書先生從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差,如果自己跟去,還可以照顧他。

他們到達英國後,錢鍾書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學位,楊絳在牛津作了旁聽生。由於中西方生活的差異,外國的飲食吃不習慣,他們想到各種辦法學著做飯。


《我們仨 》他們平淡的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


兩人在異國他鄉沒有父母的照顧,自娛自樂在生活上苦中作樂,在學業上互相交流,生活的甜蜜,思想靈魂的溝通,把兩個人的距離拉的越來越近。他們想到學著做飯是件開心的事情,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果實是那麼的開心,他們就像兩個孩子得到糖果開心。

我把做飯作為我的專職,鍾書只當助手,我有時想,假如我們不用吃飯,就更輕鬆快活了。可是鍾書不同意。他說,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遠不餓,多無趣呀,他不羨慕。但他作詩卻說“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闢榖方。”電灶並不冒煙,他也不想闢榖。但他在另一首詩裡說“鵝求四足鱉雙裙”,我們卻是從未吃過鵝和鱉。鍾書笑我死心眼,作詩只是作詩而已。

2、女兒出生、共同照看、享受幸福的喜悅

他們的愛情結晶女兒出生了,圓圓是孩子的小名。他們希望自己的女兒一生圓圓滿滿,名字裡對孩子的期望無語言表。

楊絳抱著女兒出院了,錢鍾書燉了雞湯,盛在碗裡,端給楊絳吃。他們一邊享受著作為父母的喜悅,而且學著如何照顧孩子。當時在國外有託兒所,他們捨不得孩子,那裡的生活刻板,吃喝拉撒睡都按規定的時間,他們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兩個人每天很辛苦的照看孩子。孩子的到來給他們的日子帶來了圓滿。

他們在國外的課程已學完,畢業後就回到祖國的懷抱。一直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兩人在大學任教。

二、他們過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

1、女兒調皮、他們之間相處似朋友坦然自處

《我們仨》書寫到:“阿璦說道,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他們之間的關係相處是自然自在的,不想現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十分緊張。

楊絳和女兒把錢鍾書當成老師,每當遇到什麼不懂問題時,首先勤查字典,很自覺地不打擾他的工作。但是錢鍾書穿衣吃飯了,都需要母女把孩子般照顧。他們的相處你可以感到家庭的溫馨,親情的真摯情誼,平凡生活的和睦,形成一副美麗的畫卷。他們相處中的一段趣事楊絳先生記憶深刻。

他們兩個會聯成一幫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國期間,他們連床都不鋪,預支我回來,連忙整理,我回家後,阿璦輕聲嘀咕:“狗窼真舒服。”


《我們仨 》他們平淡的日子過得如詩般美好

這是他們一家人看書,應該是他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真的讓人羨慕。

石康說:“這個家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文化,一種生活趣味,一種追求。”

我很認同這句話,他們的生活就像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成名後他們保持平常心,一如既往地過日子

錢鍾書先生寫的《圍城》拍成了電視劇,他成了名人。許多人慕名而來,他不願意做動物園裡的稀奇怪獸,楊絳先生為他擋客。但是也有特殊的時候。

有一次陳道明和錢先生討論劇本,他記得錢先生家裡沒有任何家用電器,最深的記憶是唯一的出聲的是煎藥的藥鍋子。他沒想到作為一個著名人士,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簡單。可他羨慕錢先生家裡瀰漫的氣息,那種聞得到書香,也讓人感到安靜的氣氛,眼前是兩位飽讀詩書的老人,他看到了一種真實。突然發現自己可憐,尤其是文化人面前,你的自信也突然無助。

女兒和丈夫相繼離去,楊絳先生十分孤獨寂寞,找不到家的路。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乘客而已。家在那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讀楊絳先生寫的這本書,被作者的真摯情誼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其中記錄下來的點點滴滴都打動人心。他們都是高等知識分子,有著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但給我們呈現的是幸福的味道。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我們學會去愛,愛身邊的每一人,給他們幸福快樂,在生活中享受帶來的幸福與溫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