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古村煥新 鄉愁鑄就振興路


屏南:古村煥新 鄉愁鑄就振興路

來到廈地村,村民們的屋前瓦上,一幅幅明豔的曬秋圖美入人心。廈地村位於福建省屏南縣屏城鄉西南部,村域面積6.48平方公里,全村115戶,總人口530人。傍山結居,小溪流從中貫穿,樸素、純粹的氣質,讓人感受到一種天然的舒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留住鄉愁,深挖鄉村文化、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屏南鄉村振興,正當時。

廈地村歷史文化悠久,是“屏南四大書鄉”之一,傳統氣息濃厚,紅色文化深邃厚重,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也是國家級的傳統村落。村裡擁有完整的明清村落格局,民居建築多為夯土牆、木構樓,隨勢錯落高低有致,其村莊選址、風水勘輿、祠堂廟宇、地方神祀、生活習俗等更是脈承久遠的中原文化古風,是最具閩東北山區特色的經典村落之一。2014年,廈地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和福建省攝影創作基地。

近年來,廈地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建設美麗鄉村,考慮村莊異質性,根據村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徵深入發掘本村特色產業,致力於發展成為生態宜居型鄉村。廈地村距縣城7.3公里,國道G237穿境而過,便捷的交通給廈地古村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廈地村是屏南縣苦筍主要生產地之一,苦竹種植園面積超過100畝,是屏城鄉“苦筍生產基地”的試點村,這裡出產的苦筍是譽滿全屏的特產。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於崇山峻嶺之中,質地脆嫩、清香微苦。獨特的回甘令苦筍“圈粉無數”,連宋代文學家蘇東坡都發出“待得餘甘回齒頰,已輸巖蜜十發甜。”的感慨。廈地村氣候宜人,非常適宜因地制宜發展反季節蔬菜、高山水果等農副產業。通過蔬菜大棚控溫保溼,種出來的蔬菜運輸到城市,讓村民們的收入大大增加。廈地村糧食作物以傳統的水稻、甘薯為主,現在還開發生產香菇、黑木耳等鄉村土特產,村裡鼓勵村民種植有本地特色的油奈、柿子等水果,多渠道創收。


屏南:古村煥新 鄉愁鑄就振興路

枯樹生花 鄉村建設正當時

廈地村海拔830米,是個有8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其規制和建築延續中原文化的古風,聚居的選址因地制宜,卻又極度講究,廈地村的房屋基本保持夯土木構架建造面貌,整體坐南朝北,層層疊落。傳統建築有院落民居、宗祠、廟觀、歇亭、書院、水碓、茶廠、釀酒廠等,種類齊全。

傾倒的樑柱,倒掛的櫞角瓦片,腐朽的雕花窗臺,凋零的神話故事石臼……幾年前的廈地村衰敗破舊,古村保護工作一直躊躇不前。“程老師來到廈地,讓我們看到了希望。”2015年,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瑞典籍藝術批評家程美信帶領團隊入駐廈地村,廈地村由此“新生”。

如何讓古村落“活”起來?廈地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藝術家團隊相互協作,終於爭取到60多座老宅的房屋租用合同。2015年12月,古村正式進入修復階段。修繕堅持採用還原性修復技術,在不破壞村落原始格局的前提下,儘可能收集同時期或相似建築材料。“保護性開發,光保護沒有意義,還要盤活資源,讓古村有人氣,使其生命力得到延續。”2016年7月,程美信醞釀近一年的“電影夢計劃”“藝術家駐村計劃”等項目陸續啟動。整修後的古村老宅、閒置校舍,為藝術家、電影人、作家、詩人等提供了6000平方米的藝術駐創空間。2016年公益性電影培訓班開班兩屆,共有3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影愛好者參與培訓。2017年第三屆電影培訓班在3月20日啟動,培訓結束後舉辦了首屆廈地電影導演節暨“逆流”韓濤電影作品展,吸引了許多電影愛好者和當地村民前去觀看。2018年第5期廈地“電影夢”公益培訓特別邀請了顧桃導演作為交流導師,與程美信老師及電影夢學員展開各種關於電影、藝術與人生的對話。

一年過去了,在村民的支持與共同努力下,老宅們“活化”成為了“梅佔居”茶樓、廈地影像咖啡屋、農信書屋、影像館、古村藝術畫室等,不僅為前來參觀的遊客提供了優雅的文化角落,也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2018年修繕塌陷古建3座、修繕民宿4座、環村棧道、觀景廊橋、祠堂廣場。經過活態保護的廈地古村已今非昔比,成為了人們舒緩身心的好去處,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廈地村吸引省內外遊客達80000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常駐藝術家計劃在廈地開設駐村工作室,為廈地文創產業發展續航助力。值得一提的是,除運行成本之外,所有盈利部分都歸於廈地古村,用於村內維修、衛生、網絡等開支。


屏南:古村煥新 鄉愁鑄就振興路

一見傾心 文化聚力正當時

依山而作的村巷和溪橋,繞水而成的耕田和茶園,古樸靜雅的廈地村蘊含著無限魅力。2018年7月,錢小華對廈地古村一見鍾情。

“我們以水田立意,將書店開在田野中央,希望將時代的目光聚焦鄉村,引起共鳴。”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先生這樣說。早在2014年先鋒書店就開設了第一家鄉村書局,鄉村書局對鄉村的文明建設起到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對當地的鄉村振興有著無法估量的推動力。錢小華邀請到充滿鄉愁氣息的當代建築師——華黎,為廈地設計水田書店項目。從外部看去,這棟夯土民居遺址幾乎沒有變化,然而內部卻已新生。除了精選的人文社科經典書籍,還設置了鄉土文化專區,蒐集有關古村落保護、鄉學教育、以及八閩文化在內的專題圖書,另外還廣泛陳列了與屏南歷史地理相關的書籍。兩面破敗的舊牆變成了別有洞天的書店,是這位文氣暗湧的建築師寫給鄉村大地的讚美詩。把青瓦拍遍,遠眺古林青山和炊煙村落,稻香陣陣,滿天地的詩意撲面而來。

先鋒書店在青年人群中,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力,它鼓勵青年、吸納青年關注鄉村建設、鄉土實踐,成為鄉村建設志願者。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振興,當人們走進廈地,鄉村的活力就在點滴之間被喚醒了。極強的凝聚號召能力,加速推進了廈地的活化利用。水田書店邀請中外詩人、作家、藝術家、文化學者及鄉建人物來到屏南,舉辦詩歌朗誦會、文學交流沙龍、主題讀書會以及鄉村文化論壇等等。甚至邀請作家、翻譯家、學者到屏南進行駐地創作和調查研究,並積極聯合當地的非遺、戲劇、文化團體組織活動,不斷傳播閩東文化和屏南故事。小小的書店,成了連接起現代文明與傳統村落的紐帶,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陣春風。

屏南:古村煥新 鄉愁鑄就振興路

統籌兼顧 肅清鄉風正當時

鄉村振興需統籌兼顧,發展農業和古村落保護的同時,也要抓好落實鄉村文明建設,杜絕“等靠要”、懶漢行為等問題。廈地村建立了“一約四會”制度,即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推進鄉村法治建設,提升村莊德治水平,醇化良好鄉風。

廈地村歷史文化深厚,民風淳樸,結合地理條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等優勢,確定了“特色活動助推文化發展”的建設思路來打造廈地古村落,開展了豐富的文化宣傳活動。2018年5月27日,由著名藝術理論家帥好先生策劃的“曠野——百年中國鄉建藝術展”在石家莊食草堂藝術園區開幕。廈地義工團“森克義社”攜作品 《N個日常——廈地古村》參展,展覽作品在展區引人注目。眾多觀眾駐足展區,仔細觀看古村修復日常和成果,更有很多媒體專門在展區採訪和了解古村修復情況。2018年“童行廈地”舉辦了古村公益駐留招募活動,面向所有6-12歲小朋友開放申請的公益駐留項目,讓孩子體驗古村,感受歷史,親近自然和生長視野。

在春節期間,廈地舉辦了年味節活動,打造K歌舞臺,置辦年味角,村子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充滿濃濃年味。此外,村裡還陸續舉辦了火龍節、柿子節。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文化創新更是發展迅速,廈地村舉辦“夕陽廈地美”老人婚紗拍攝活動、導演電影節,唱歌比賽、篝火節、童話會、詩歌朗誦、繪畫展覽、讀書交流等活動。舉辦的文藝活動不僅吸引了大批遊客,恢復古村生機,還極大地激發了全村群眾的自信心、幹事創業精神。

如今的廈地村呈現“人來、村活、業興”之勢,越來越多的村民迴流,曾經的“空心村”熱鬧起來,村民們個個信心倍增,人人都願意為廈地村的鄉村振興添柴加薪,鄉村振興正當時!

(原文登載於2019年第11期《海峽農業》 記者 石玲 通訊員 李聲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