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鄉村”,兩種“鄉愁”

今天我們談鄉村振興,要注意,有兩個“鄉村”:一是物理和地理意義上的鄉,即奉行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鄉村;一是精神、文化或心靈意義上“鄉”,即故鄉。

以工業化為代表的現代文明造成的後果,是兩個“鄉村”的同步衰敗:為了追求效率和市場,城市的崛起造成鄉村的空心化和逐步衰落凋敝,鄉村的無利可圖,也使得城市中心主義和市場中心主義進一步加劇,鄉村淪為被盤剝的對象;同樣,工業化和市場化社會及其所奉行的理性化和工具化,使得人在現代社會日益異化,日益遠離人的本質,人逐漸四處漂泊,精神和心靈的“故鄉”日益被遮蔽。

因此,從狹義上理解,物理“鄉村”的衰敗造成人們無鄉可返的“鄉愁”,這是生活家園和生長記憶的消失;從廣義上來說,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精神世界的淪落、生活的平庸、意義和價值的泯滅,這是另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

今天,對現代文明的反思,使得兩個“鄉村”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併產生了重建的迫切需要:物理“鄉村”的重建,對應著有關城市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的反思,這是一種對於“發展正義”的追求;精神“鄉村”的重建,對應著對於現代文明及生活方式的反思,它尋求精神與物質、理想與現實、發展與保護的平衡。

兩個“鄉村”的重建具有緊密的關聯:只有同時從多維角度審視“鄉村”,我們才有可能瞭解“鄉村”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重建“鄉村”。

也只有當兩者被關聯思考時,我們才能理解,現代社會的鄉村復興運動、逆城市化運動與思想文化領域的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內在淵源。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世界範圍內的鄉村復興運動總是由一群思想和文化領域的先鋒人物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