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好戲,是否已為宋朝最終滅於元兵埋下伏筆?

牧思孤騎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在宋朝建立之初,確切的說是在宋朝建立後的第二年即961年;而宋朝滅於元兵是在公元1279年。這之間的時間跨度大約二三百年,其中還發生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的事情,因而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好戲,是否已為宋朝最終滅於元兵埋下伏筆】是站不住腳的,也不合情理的。

雪峰居士常說,兩宋經濟文化之繁榮昌盛空前,也不乏忠臣良將,但自宋太祖趙匡胤以下就缺雄才大略、睥睨天下的名君。為什麼要說宋太祖趙匡義以下?這就要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偉大之處了。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欺負後周柴氏孤兒寡母,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雖如此,但他名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是因為他結束了自唐末以來五代軍閥混戰的亂世,開啟了兩宋經濟文化之繁榮昌盛的大格局。趙匡胤同樣是軍人出身,為什麼他建立的宋朝能夠結束五代亂世,而在他前面的人不能?那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活的長、比別人更有雄才大略、有睥睨天下的壯志,雖然能力問題欠妥,但不能否認這些。

為結束五代以來藩鎮割據局面不再出現,同時為鞏固新生的宋朝,避免擁兵將領跟他一樣”黃袍加身“。於是在公元961年,

帝悟,於是召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高枕臥也。”守信等請其故,帝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前後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和一系列的軍事改革,達到了中央集權的目的,同時又結束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全國統一政策,逐步推進統一大業。很遺憾,他死的太突然,北漢和燕雲十六州他死的時候都還沒有奪回。當然,燕雲十六州在兩宋都未曾握在手中,成為北宋最大的隱患,這也是北宋滅亡的根源所在,也是兩宋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外部政權,而非內部。

最最可惜的是,宋太祖趙匡胤以下的宋朝皇帝們都沒能好好領會杯酒釋兵權,只知道防範武將,耽誤了多少忠臣良將?這些以後的宋朝皇帝們不是太迂腐就是太刻板,要不怎麼說沒有雄才大略,不能乾坤獨斷一朝變法呢?

宋朝滅亡

北宋滅亡

北宋滅亡是有諸多原因的,比如內政方面任用奸臣致使政治腐敗;比如外交方面,本來就一直沒有燕雲十六州的險要地勢作為屏障,還聯金滅遼,將擋著金國的屏障遼國滅掉。這……,不亡才怪!

南宋滅亡

南宋本身就是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權。他被滅,更跟趙匡胤時期的杯酒釋兵權扯不上什麼關係啦。南宋在於沒有進取心,同時也因為來自北方政權統一全國的需要,在正統觀念下,國力衰弱的南宋不得不滅也!

雪峰居士論曰:

宋初的杯酒釋兵權乃是處於鞏固自身統治需要和加強中央集權,宋末被滅,乃是因為內政外交都出了問題,國力衰弱導致。因而杯酒釋兵權不是宋朝滅亡的伏筆,而是解決宋初的問題,他並不是適應於發展後、鞏固後的宋朝。

但有一點肯定是,無論北宋、南宋的滅亡,都跟宋太祖以後的繼承人有關,沒有那種雄才大略、睥睨天下之雄心壯志,在列強虎視眈眈之中,焉能不滅?先後面對金國騎兵、後又面對元朝騎兵,以步兵為主的南宋根本無力抗衡!南宋還能堅持那麼久,就在於我們還有那麼多可敬可佩的忠臣良將,如岳飛、韓世忠、吳玠、文天祥等人,否則,南宋何能撐如此之久也?



雪峰居士


個人認為不是。

我認為分析一件事,要把這件事放在當時的環境中,條分縷析他的前因後果,然後才能得出公平的結論。拋開其所處的歷史環境去分析,我認為這就是在學術上耍流氓。

宋太祖趙匡胤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的江山,無論如何巧舌如簧,謀反篡逆的事實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於禮不符,於法不容。所以,黃袍加身的老趙,坐在龍椅上憂思重重,他主要擔心兩件事,一個是如何不被別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另一個就是這個龍椅怎樣才能不被別人搶走。

老趙是個聰明人,他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於是剛被他趕走的孤兒寡母又被叫了回來,他滿面堆笑的握著老柴家的未亡人的芊芊玉手,雙目中滿是似水柔情,只聽他深情款款道:“治理天下很累的,這麼累的活就讓我代勞吧”。一個封號,一塊封地,他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眾口,至少表面上做到了。

但是,第二件事才是他真正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天沒能解決,便是如鯁在喉。所以他輾轉反側,終於發出了一聲悶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老趙花花腸子裡不光有壞水,也還有些墨水的,雖然不多,但也足夠讓他看懂這個龍椅的前世今生了。

  • 這個龍椅本來屬於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唐。唐的主人姓李,老李也曾是個激情四射的漢子,只是後來他老了。
  • 一個叫黃巢的曹州人來到了這把龍椅前,老李看這個人不順眼,這個人看老李也不順眼,於是倆人廝打了起來。倆人打了半天,不分勝負,戰爭陷入了僵局。老李畢竟財大氣粗,而男人從來都是可以叛變的物種,只要誘惑足夠大。於是,老黃的小馬仔聞到了銅臭味。於是,老黃消失了。
  • 聞到老李銅臭味而叛變的小馬仔姓朱,這個人現在跟老李混了。不過,他很快發現老李的身體不行了,於是他也打起了這把龍椅的主意。在一個寒蟬悽切的傍晚,老朱把老李帶到了一個荒草叢生的亂葬崗上,那兒有一個剛挖好的坑,那個坑是老朱專門挖給老李的。不費吹灰之力,老朱很輕鬆地把老李推進了深坑,老李轟然倒進了深坑,不是轟然一響,而是唏噓一聲。填上深坑的最後一抔土的時候,西邊太空最後的一道晚霞終於消失了,世界陷入了無遠弗屆的黑暗。
  • 黑暗降臨,龍椅仍然在。

老朱給龍椅重新起了個名字,叫做梁。

  • 既然老朱能搶老李家的龍椅,那別人也能搶老朱家的龍椅,於是,在無邊無垠的黑夜裡,龍椅爭奪戰開始了。
  • 舉著火把坐在龍椅上的老朱並沒能享受片刻的安寧,因為他突然發現有個沙陀人在盯著他,這個沙陀人愛用梨花盞喝酒,還有十三個乾兒子。必須要幹掉他!老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老沙陀被幹掉了,他兒子繼承了他的家產。小沙陀很猛,老朱很弱,龍椅很快就易主了。

小沙陀給這個龍椅也起了個名字,叫做唐,因為他也姓李。但是,為了區分這個黑夜中的唐和以前活在光明裡的唐,後人給這個唐前面見了一個“後”,是謂後唐

  • 這個小沙陀不愛用梨花盞喝酒,也沒有十三太保,但喜歡聽戲。龍椅有個奇怪的魔咒,它的主人只能對它保持無限的熱戀,移情別戀的後果就是死無葬身之地,這個魔咒在黑夜裡尤其靈驗。另一個沙陀人開始打起了龍椅的主意,這個沙陀人姓石,這是個無恥到喪心病狂的糟老頭,他本是小沙陀家養的一條狗,這條狗現在開始咬人了。
  • 這個糟老頭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份量,覺得只靠自己是打不過小沙陀的。於是,黑夜裡最無恥的一幕出現了,糟老頭向比他小十一歲的鄰居跪下了,並厚顏無恥地腆著臉喊了一聲“爹”,同時向鄰居獻上了一份大禮,祈求鄰居幫他一起對付小沙陀。
  • 這個鄰居叫遼,主人姓耶律。糟老頭獻出的大禮,叫燕雲十六州,是他們家防止小耶律來偷竊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份大禮送出以後的結果是,此後三百年,中原大地無險可守。小偷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姓石的糟老頭終於如願以償了,他也給龍椅換了個名字,叫做晉。

  • 姓石的糟老頭也不是單打獨鬥,他也有一幫追隨者,其中有個姓劉的小兄弟實在忍受不了他的無恥了,在黑夜中一聲怒吼,拿著砍刀衝向了石老頭。無恥的石老頭終於得到了該有的報應。龍椅姓劉了。

老劉也給龍椅起了個名字,叫做漢。

  • 江山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黑暗中的人都看清楚了,龍椅本就是無主之物,誰的拳頭硬就是誰的。大家都無法逃避龍椅散發出來的魔力,都想坐上去嚐嚐滋味。那滋味一定很美,黑夜的里人在舔著舌頭。於是,那個不寧靜的夜晚越來越熱鬧了,有的人在摩拳擦掌,有的人在磨刀霍霍,打罵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終於,一個姓郭的上位了。說來也巧,這個郭曾經竟然是劉的小跟班。

老郭給龍椅換了個名字,叫做周。

  • 老郭沒有子嗣,死後就把龍椅留個了乾兒子。他乾兒子姓柴,叫柴榮,是個不世出的英雄人物。他本要“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兒寡母在寒風中蕭瑟。壯志未酬,天亦悲之,黑夜中剛泛起的一絲曙光又被烏雲遮住了。

想到這兒,龍椅的前世今生已然明朗:老朱和沙陀本來是給老李家打工的,老朱幹掉老李,沙陀幹掉老朱。沙陀家的看門狗老石咬死了沙陀,老石家的老劉挺身而出幹了老劉,老劉家的老郭又弄死了老劉,老郭死了傳位給老柴,老柴死了留下了孤兒寡母,孤兒寡母現在被我老趙解決了。

那麼困擾老趙的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將來誰來弄死我老趙?誰來搶我的龍椅?!

誰有刀,誰就有可能弄我老趙!誰就會來搶我的龍椅!

所以,刀子必須要握在自己手裡!否則,這個漫長的夜晚不會結束,天不會亮!

老趙想明白了,接下來就是做事了。

於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發生了。

沒有撕破臉,沒有打破頭,刀子就緊緊握在了老趙手裡!而且,只握在老趙手裡!

個人認為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分析,“杯酒釋兵權”的做法毫無疑問是英明的,甚至是英明到偉大的。

後來的歷史證明了,杯酒釋兵權是很成功的策略,它一掃中原萬里陰雲,平息了中原大地半個多世紀的烽火狼煙,百姓得休養,天下歸太平。

雖然仍有外患,但中原得到了休養生息,開始慢慢的繁榮,甚至繁榮程度不亞於黑夜降臨前的盛唐。

後來宋朝亡了,但那不管趙匡胤的事,怪只怪後輩兒孫不爭氣!劉邦治國用的是無為而治,劉徹坐在龍椅上發現世事變了,不就因勢順導的改成獨尊儒術了嘛。人得變通,不能太迂腐。

什麼季節穿什麼衣服,老趙家的後人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吧。穿衣服都知道變通,辦事怎麼就那麼死心眼呢?偏偏要搞出一個叫“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貌似政治正確的說法,害人害己!

所以,我的觀點是:宋朝滅亡跟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無關。

亡國,只是因為老趙家的後人沒本事。自己沒能耐,就別怪祖墳不冒煙。三百年的老黃曆,早就隨風消散在歷史煙塵中,別翻出來給自己頂缸了。


七碗茶1990


應該說“杯酒釋兵權”和宋滅於元軍沒有直接的聯繫,也談不上埋下伏筆,“杯酒釋兵權”只是趙匡胤解除武將兵權的手段,僅此而已,而宋太祖“重文輕武”的國策才為最終元滅宋埋下了伏筆。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我的觀點。

一、歷朝歷代,開國統治者都會解除位高權重的功臣權力

一般一個新的王朝誕生,開國皇帝為了自身的皇權不受旁落,都會對功臣進行清洗,像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他們坐穩皇位以後,就開始對那些開國功臣們下手了,像西漢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等,明朝的名將藍玉、李善長等,這些人都是跟隨皇帝出生入死。

在他們未稱帝之前,大家在一起稱兄道弟,你好我好,但是一旦當了皇帝,身份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要如何保證皇帝這個位子不被搶走,那麼防患於未然,防止有人謀逆是每個開國皇帝的頭等大事,而往往有實力犯上作亂的恰恰是這些功臣武將們。而且一些功臣自持功高,開始變得驕橫跋扈起來,這些都是皇帝不能容忍的,為了自己的皇位,更為了自己的千秋萬代以後,江山穩如泰山,必定會對手握兵權或者朝政大權的功臣們下手。

而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只是一種比較的和諧的方式,杯酒之間,輕鬆卸下高級武將的兵權,消除了趙匡胤對他們的猜忌。

二、五代十國,武將手握重權,輕鬆改朝換代,宋太祖吸取教訓,實行“重文輕武”的策略

唐末以來,手握兵權的朱溫廢掉唐昭帝,建立後梁,自此五代十國以來的政權頻繁更替,無不都是武將逼迫皇帝讓位,梁、唐、晉、漢、周皆是如此,就連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後周殿前都點檢,手握重兵,武力脅迫後周幼主讓位,自己黃袍加身當上皇帝。

鑑於武將奪權在五代時期經常發生,宋太祖骨子裡對武將不信任,反而認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們不會造反,以文抑武,防止叛亂,成為宋太祖心目中理想的策略。從宋代立國以後,基本都是沿用宋太祖的“重文輕武”,文臣壓制武將防止武將篡位,這樣做雖然確保了皇權,但也造成了軍隊由不懂兵法的文臣統領,這些書生紙上談兵可以,真刀實槍卻打不贏。

三、南宋的滅亡除了“重文輕武”造成軍隊戰鬥力低下,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其一,南宋統治者過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思進取,生活腐化,統治者的無能,給對方有可乘之機。

其二、奸臣當道,貪汙盛行,吏治敗壞,國家錢糧都被這些蠹蟲掏空,國內經濟幾近崩潰,積極防禦成了空談。

其三、南宋軍隊戰鬥立十分薄弱,反而蒙古軍隊實力太強,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以後,軍事實力大增,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對南宋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

結論

宋太祖的“重文輕武”雖然成功解決了皇權旁落,然而也造成了整個宋朝(含北宋和南宋)國家積弱積貧,當遭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挑釁,只能被動防禦,一擊即潰。1279年,崖山海役宋軍戰敗,陸秀夫揹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死,宣告南宋滅亡。


一切都付笑談中


北岸木子話文史,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非常感謝能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非常出色的行政藝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位開國皇帝,他沒有將曾經和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趕盡殺絕,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一種溫和的方式讓他們交出了兵權。而後趙匡胤“以文治國”設計出了精密的文官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武官的權力。


文人治國是雙刃劍

文人治國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造就宋朝輝煌的歷史文化,但另一方面宋朝軍事力量非常薄弱,對於西方的夏,北方的遼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只能夠採取和談、貿易等方式來取得暫時的安寧。靖康之恥之後,宋朝南渡,在中國的南方偏安一隅,這根本原因無不指向軍事力量的薄弱。

趙匡胤打造的文官體系之利弊

但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打造一個以文官為核心的統治體系。首先擴大了科舉考試的規模;第二,改革了軍事制度;第三,進一步實行中央集權。這一系列的措施避免了帝國內部的分裂,但是他沒有能力消除邊疆地區的威脅。所以趙匡胤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從而面臨著異族的威脅。

“杯酒釋兵權”不是錯棋

但我並不認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他下的一步錯棋,並非從起初就奠定了宋朝最後的結局。我們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背景開始談起,從唐末到五代十國期間,王朝更迭原因多指向於藩鎮割據。實際上“杯酒釋兵權”是一次人事變動。

在鎮壓完李筠的反抗後,宋太祖論功行賞,將張光翰、趙彥徽派到地方做節度使,這是人事職務變動:張、趙二人表面上看起來地位提高了,但實際上趙匡胤的威脅變小了。這是趙匡胤對於他們軍事權力和地位的調整。

這是這一次削權的行動,讓北宋得以統一和穩定。可以試想,如果沒有杯酒釋兵權,宋朝是否可能會經歷再一次的動亂?宋朝滅亡的原因是不能夠將所有的責任歸咎到趙匡胤身上的,他是開國皇帝,宋朝還有之後的君主在經營。

總結

趙匡胤是仁慈的,他不像劉邦一樣“狡兔死,走狗烹”,也不像朱元璋那樣,心狠手辣。他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通過削奪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這是一種行政藝術。雖然說趙匡胤打造了以文官為核心的統治體系,但是這不能說是為元滅宋埋下的伏筆。


北岸木子在這裡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共同討論這一話題。


北岸木子話文史


杯酒釋兵權的目的是節制地方軍事力量,實現中央集中軍事權;從而大力提拔親族宗親勢力,目的是實現趙家集權體制。至於對後世的影響,肯定是造成了深刻影響。使得廣大各階層人民從事習武、修軍等謀求晉升的途徑被阻塞,影響了民眾的從軍積極性。反而,刺激了宋詞、畫等文學、文藝事業的大繁榮。


野徑峽


杯酒釋兵權,並不是宋朝對外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任何一個王朝建立之後,都會限制開國大將的權利,這應該說是正常的行為。

在宋朝創立之初,趙匡胤就實行集權制,募兵等軍事活動由皇帝一手包辦,削弱武將的權力,以達成文臣御武將的目的,而在軍事結構上樞密院是屬於策劃戰術,能調動軍隊,而三司卻是可以掌控軍隊,無法調動軍隊,將兩種權力分開相互制約。

宋太祖趙匡胤之後再也沒有人舉兵造反,但是這也讓宋朝的軍隊的銳氣減少、戰力不如從前。

但是在總體上來說宋朝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由於文官多,導致宋朝的經濟和社會一直都很穩定,而且在軍事上很多出色的科技武器都被髮明瞭出來,雖然火藥在很早時就創造了出來,但是隻有在宋朝的時候才被真正大規模使用在軍隊上,甚至直接組建了大規模的火箭軍。在宋朝時期之所以讓人覺得宋朝軍事很弱,是因為宋朝的對外政策是以柔和為主,不需要向外擴張來獲得經濟,自身的經濟發展足夠迅速,當時宋朝的經濟可以說在世界都數一數二。

另一方面,宋朝軍事實力不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燕雲十六州的失去,燕雲十六州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戰略基地,所在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並且是宋朝的重要的戰馬來源地。

在戰略上,皇上制定作戰方案,而用宦官去充當監軍,或者直接用文臣去領兵打仗,從上傳到下,中間就有很多波折,而且戰場的機會又是轉瞬即逝的,這種戰略當然是極其不合理的,所以宋朝一直是內強外弱。

最後是他們遇到的元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不歪的週末


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對宋朝的滅亡並不是一個直接的原因。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背景

唐末,藩鎮割據嚴重。事情從一個科舉落榜生講起,他就是黃巢。公元878年,黃巢發動起義。唐朝經歷數戰,終於平定了起義。而唐朝這時也衰落不堪了,這時黃巢手下的朱溫叛亂,公元907年,建立了後梁。這時候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不服了,我爹是平定黃巢起義的功臣,憑什麼你當皇帝,於是起兵,與公元923年建立後唐。後唐大將石敬瑭於是也想反,就去聯合契丹,並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在契丹的幫助下,公元936年建立後晉。但是後晉很快就被契丹滅掉了。契丹由於不適應中原,於是沒呆多久就回到了契丹。這時候一個劉知遠,瞅準了時機,在公元947建立了後漢。劉知遠把自己手下的將領郭威的全家殺死了。郭威於是造反,公元951年建立了後周。這就是五代。



陳橋兵變

趙匡胤原來是後周的一位將領,到了周世宗柴榮的時候已經做到禁軍總領。公元960年,趙匡胤解決契丹問題北上,行至陳橋驛,趙普和趙匡胤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回到開封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改國號為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原因

趙匡胤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武將叛亂,加上自己也是因為起兵而黃袍加身的。所以深刻認識到一個武將的實力過強會像五代時期的國家一樣分裂。為了維護宋朝大一統且長期穩定的局面。在公元961年,召集群臣在一起喝酒,趙匡胤說到,我現在睡覺都睡不安穩,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不安穩啊。如果你們的部下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會不當皇帝嗎?眾將領都聽出了趙匡胤的意思,於是第二天紛紛交出了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



宋朝滅亡的原因

1.宋朝雖然在同時期的幾個朝代軍事實力較弱,但總體的實力並沒有很差。只不過是因為宋徽宗善於治國。宋欽宗對於金朝畏首畏尾,不敢進攻。



2.宋太宗趙光義的重文輕武,導致士大夫過多。後來到了後期,貪官橫行,蔡京等北宋六賊腐敗朝政。宋朝政治的腐敗導致了最後的滅亡。


舟舟說歷史


杯酒釋兵權不過是政治手段,並不代表宋朝缺乏良將。北宋末有李綱、宗澤等主戰的愛國將領,北宋末南宋初又成長了一批優秀將領,比如我們熟悉的岳飛、韓世忠、李浚等。等到南宋末,蒙元滅南宋已經是大勢所趨。蒙元已經先後滅掉了金,西夏,大理等國,軍事上對南宋形成了包圍之勢,且軍力遠遠超過了南宋,政治上南宋統治者任用奸臣,百姓離心離德,雖有文天祥、陸秀夫等愛國官員,終究無力迴天。


用戶92606981788


其實是後來繼承人只知死守祖訓,不知事宜時移,不知根據實際變通。

太祖立國之初,面對五代藩鎮欺主之遺弊,以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以最小代價集中兵權是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誰知道太宗以後多是保守弱主,對武將的防範越來越嚴,指揮架構也是效率低下,將不知兵,兵不服將,監軍又多是不懂軍事的所謂親近人員。

所以宋國弱兵責任太祖有,但不能全怪他,想想漢初不也是黃老之道治國,和親匈奴?漢武卻大膽變革祖法,主動出擊匈奴,漠北肅寧,匈奴遠遁,大漢聲威播天下。

所以說,祖制重要,但繼承者的見識和擔當如何,智慧和謀略是否能適應環境變化,治國需要更關鍵!


中州一龍xy


杯酒釋兵權跟滅亡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宋朝後期以為長期不打仗,兵疏於管理 ,無論是官還是兵都開始做起了生意。還有那時的元軍領地已經越過長城,這個情況下官兵還是做生意不抓訓練如果宋朝不亡倒是個奇蹟。。有史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