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穷人,别持续给物质上的帮助”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是非常赞同这句话。

今天,我刚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推送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你因何贫困》。在本文里,我指出人的贫困有三类,一类是物质性贫困,一类是精神(思想)性贫困,一类是情感性贫困;分析了造成个人贫困的原因:有能力水平影响,有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分配政策影响,有性格关系影响,有身体健康(命运)的影响。最后我得出结沦:有些物质贫困是可以摆脱消除的,但如果是个人性格方面心理素质原因造成的物质贫困,这类穷人不帮也罢,因为你不论怎么帮忙,他都会坐吃山空,重蹈覆辙。

所以,要精准扶贫,必须对症下药,千万别把资金丢在刘阿斗式穷人身上。


信口莫开河


同意这个观点

一粒米养恩人, 一石米养仇人。

还有一句话,帮急不帮穷

一直持续的给别人物质上的帮助,时间长了,人就会形成依赖性,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当不再给物质上的帮助时,立马就翻脸,成愁人了。

之前开车去公司,有一个同事住的离我很近,所以经常开车带着他上下班。刚开始时,感恩戴德的,我有时没空买早饭,他在上车的时候还拿个面包给我。时间长了,就觉得理所应当的。他不回家,出去吃饭也让我送他,绕点路我也就给送过去了,也没啥大不了的。后来经常让我送他去不同的地方,这个时候我就有点烦了,毕竟这种事不能做的太频繁。有一次他让我送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我有事着急回家,就没答应他,结果他立马就翻脸了,说,以后我不坐你车了,这点小事都不帮。

然后他就买再坐过我的车,我也省了很多事。

虽然他不是穷人,我也没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但道理是一样的,帮助不能一直持续的帮,要有底线


背头哥


非常赞同这句话。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穷人很容易,但意识到自己是穷人思维却很难。

有一种穷人是暂时性物质上的贫穷,这一类人内心里面一直在寻找机会,非常渴望成功,有自己的理想和野心。对于他们来说目前物质上只是暂时的。但是还有一种穷人就不是单纯的物质贫穷了,比贫穷更可怕的是,隐藏于他们内心的穷人思维。

国外曾经有个人做过实验:他们给穷人供养了很多钱,买过几十万斤大米,一万多双鞋发给穷人。后来他们发现,送这些物质能帮助多少个家庭,能让多少家庭脱贫呢?十万斤的粮食发下去,一个人能分到多少?两三顿饭就吃完了。这么庞大的经费洒下去,和洒到大海里一样,根本看不到,反而养了一批懒人。由穷人变成懒穷人,这就更严重了。他们只会问:“下一次大米什么时候发,下一次还有没有衣服可以送,有没有其他东西送”,这些事,他们就指望你能继续去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类型的穷人物质的贫穷并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思维的贫穷。

这类穷人我们要注重的是他们思维的改变,在物质上帮助的同时,也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持续物质上的帮助只会让他们变成懒穷人,我们应当教会他们如何自立更生,学会赚钱养家,学会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只有他们改变了这种”懒穷人“思维,才能脱离贫穷。


乡村特派员


对于穷人,别持续给物质上的帮助,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持续的物质帮助,有可能换不来感恩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你在好心帮助他人的时候,第一次他会感激你,等第二次,感激的心情就会淡了,等第N次的时候,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会认为你这样帮他是理所应当,是你应该做的。

对于穷人,持续的给物质上的帮助,虽然表面上看你是在帮他,实则不然。这样容易让他养成依赖的习惯,认为反正有人帮他,就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都说“升米恩斗米仇”,当有一天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提供给他帮助的时候,他如果不是那种感恩的人,会认为你是故意的,对你会非常不满,甚至仇视。

救急不救穷,帮人不帮懒

我们常听这句话“救急不救穷,帮人不帮懒”。人有急事了,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伸以援手,帮他度过难关是应当的。

如果是因为懒惰,不务正业导致的贫穷,我们一味的持续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就有点纵容他了。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直接地持续地给穷人物质上的帮助,不如引导他找出受穷的原因,帮他找到脱贫的方法,让他尽快摆脱贫困。

结语: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优良的品质,但一味的给予不可取。对于穷人,不要持续的给物质上的帮助,因为你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最关键的是找对方法,帮他摆脱穷困才是最好的帮助。

我是:青桔时光,一个喜欢简单生活,生活简单的人,欢迎您的关注。


青桔时光


穷人之所以穷,他是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可以把穷人分为三类:

1 甘于受穷的穷人——破罐子破摔,没有上进心,你越是帮他,越是害他。

2 精神上的穷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成为穷为,没有想法,没 有改变的欲望,才更可怕。

3 自暴自弃的穷人——如果一个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那是彻底的没救了。


对于以上这三类人,你给再多的钱,再多的物资都没用,扶得了一时扶不了一世。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穷。特别是这几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被列为今年的首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所以说,穷人到富起来,必须从精神扶持,解放他们的思想。


茶人吴老三


对于穷人,别持续给予物质的帮助,你认同吗?我认同这句话,理由如下:

(1)长贫难顾,对于穷人给予持续物质的帮助,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要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学习的本领,激励他们的意志,靠双手自力更生去工作,这才是最可行的方法。当现在社会上都有一些培训机构,可以安排他们先去学习,再去工作。

(2)持续性给予物质帮助,会让他们变成一个依懒性和懒性的人,丧失去劳动的意志,只愿收获不愿付出。

(3)持续性给予物质的帮助,让他们与社会和人际关系脱节,心理上一直处于弱者和穷人的角色,陷入待救助状态无法自强自立起来。

穷,不是理由,只要有上进心,靠双手努力和拼博,总会有一天改变贫困的生活。


wenny2020


我比较认同。

下面谈谈导致贫穷的一般原因:

  • 家庭历史遗留问题,家庭本来就比较贫穷。
  • 自身问题,由于比较懒惰而造成的贫穷。
  • 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贫穷,如因病致贫,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导致的贫穷。

我们村就有一户人家就属于第二种情况,比较好吃懒做。夫妻二人,种比较少的地,并且也搞不好生产,每次农忙季节也跟不上大部分人家的农事生产节奏。

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家继续靠低保度日,生活依然不见好转。

我家其实也是农村比较贫困的家庭,但由于我爸妈都比较勤奋,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从一开始住土砖房,后来盖了两层的楼房;从一开始看黑白电视到后来的彩电;从一开始使用牛耕田到后来买了机器耕田……

生活慢慢地变好了许多。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些指望别人,等待别人来帮助他们变富有的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资助。

而自己却依然不付出,依然选择等待。

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脱贫的方式方法或者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橘子清纯


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有能力就伸出援手帮助一把;但是不能一味地帮助,否则只会帮出一个“东郭先生”。

人可以穷一时,但不能穷一世。别人能帮助一时,但不能帮助一世。还是得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如果自己在坑里不愿爬出来,别人再怎么拉你也没用!

还有,如果对方甘愿活在贫穷中,坐等别人救助,也可以说明这样的人没有帮的必要啊!




一许平生


对于强者,要关注他们的灵魂,对于弱者,要关注他们的生存。

For the stro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soul. For the weak,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survival.



水木清华76318705


人穷志不穷,我们对于穷人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穷人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能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需要在穷人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也需要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让其在有生之年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属于他的生活和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