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度電的價值”說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先思錄在《看看哪些省份GDP“含電量”高?》一文提出了“GDP用電量匹配度”指標A,用於分析不同省份GDP發展與用電量的關係。

某省A值=其年用電量全國佔比/其GDP全國佔比

A=1,代表全國平均水平;A>1,表示該地單位GDP用電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A

一、1度電的經濟價值

A的倒數,1/A表示的就是單位電量創造的GDP,定義為“單位電量GDP產值”指標B,即

某省B值=其GDP全國佔比/其年用電量全國佔比

B值越低,代表該省單位電量創造的GDP越高。B值可以用來比較同樣1度電(即1千瓦時電量)在不同地區的經濟價值。從某種角度上,各省的B值情況,反映出各地由能源系統與經濟系統構成的能源經濟系統整體的運行質量和效益。

表1給出了各省份2016-2019年單位電量GDP產值指標B。

表1各地2016-2019年單位電量GDP產值指標B比較

从“1度电的价值”说起
从“1度电的价值”说起

由表可見,2019年北京的B值最高,是最低寧夏的8.8倍,即1度電在北京創造的GDP是寧夏的8.8倍。按照2019年B值的基值是13.64元/千瓦時(即,2019年全國的GDP/2019年全國用電量=13.64元/千瓦時)計算,北京1度電創造的GDP是30.3元,而寧夏僅為3.4元。整體看,排名前6的省份與排名後6省份的B值相差還是非常明顯的。

二、幾點分析

1.部分東部用電大省的B

2.大部分西部電力送出省份B

3.我國各地B值呈現“三北低、中東部高”的格局,區域差異明顯。華中區域的全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慶、四川)B值均大於1(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華東區域,除浙江外,江蘇、上海、安徽、福建B>1;南方區域,廣東、海南兩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除廣西外,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的B值都呈現向好趨勢;東北區域,吉林與黑龍江B值略高於1,遼寧B值大幅低於1,區域整體B值水平有待提高;華北區域,只有北京、天津B>1,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的B值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還有劣化趨勢,形勢嚴峻;西北區域,僅陝西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寧夏、新疆、甘肅、青海的B值較低,區域形式更加嚴峻。整體上看,我國各地B值呈現“三北低、中東部高”的格局——中部東部水平高,東北華北西北水平低。如何實現各區域協同發展,需要統籌,也需要區域差異政策。或許,我們提了多年的“三北能源大開發,支撐中東部發展”的能源戰略,還需要補充一句“三北能源大開發,支撐中東部發展,帶動三北經濟起飛”。

三、幾點建議

對於我國單位電量GDP產值水平呈現“三北低、中東部高”的不平衡格局,建議採取差異化的能源產業政策。

一是對於單位電量GDP產值較高的地區,首先應重視本地的能效管理,特別是線損管理,提高電能傳輸效率。由於1度電在這些地方的經濟效益非常高,因此這些地區應該更加重視本地的能效管理的問題,少浪費1度電可以換取更高的經濟效益。表2給出了各地2019年的用電量和2018年的線損率。由表可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個省份,大部分的線損率也比較高,需要各地深入分析線損產生原因,採取相應技術和管理措施降低線損。

表2各地年用電量與實際線損率比較

从“1度电的价值”说起
从“1度电的价值”说起

二是單位電量GDP產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即B

三是參考單位度電GDP產值指標制定區域差異性電價政策。考慮到1度電在不同省份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同,有些區域差異還很大,建議我國電價政策不搞“一刀切”。在參考各地單位度電GDP產值、年用電量、線損率等指標基礎上,結合各地在國家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價值鏈條位置不同等因素,分區域制定差異化的電價政策。例如,對於線損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B>1的省份,在輸配電價制定時,應強調對線損率的考核和第三方監審;對於B

四是深化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在科學開發利用“三北”地區能源資源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能源產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融合度、協同度。通過能源戰略、能源產業政策的實施,提高能源效率,促進“三北”地區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全國的經濟發展質量。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