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2020这个开场,砸懵了我们所有人。

跨年时许下「脱单、买房、升职、加薪」的新年愿望...恐怕此刻已经不抱啥希望了——

能活着就行。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今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

挣得可能没以前多,更惨点儿还会失业,更别提吃饭、租房、车贷、信用卡等生活成本依然照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勒紧裤腰带继续维持生活,就成了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命题。

在互联网的犄角旮旯里,有一些以分享「抠门心得」为特色的豆瓣小组,也因此涌入了不少拥趸。

他们坚信——

「只要足够抠,贫穷就追不上我」。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如今的时代,是个「一切皆可直播,一切皆可电商,一切皆可带货」的时代。

而「豆瓣抠组」,就是消费升级大潮中的逆流者,坚决高举「不买不买就不买」的反叛大旗。

全中国最抠门的人,都聚集在这里交流「抠得」、分享「抠研成果」,他们精致而又自律地践行着低欲望生活style,享受着断舍离带来的自由和物尽其用的快感。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在所有的抠组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抠门男性联合会」。该组成立于2015年,目前群组成员已达到110979人。

组长之所以成立这个小组,就是因为他看不惯女朋友洗菜的时候老浪费水。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除了「抠门男性联合会」,还有「抠门女性联合会」。


在豆瓣抠界,这俩就像是对联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同样都是抠,但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男抠er们觉得自己的群组才配叫抠组,每个帖子都体现着「活着就行」的精神内核;

再看隔壁女抠组,顶多算是「极限挑战」,居然还在讨论打折化妆品,远没有男抠组讨论的内容有深度。

除了这两个「夫妻群组」外,「低消费研究所」和「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也是豆瓣抠界大拿。

「低消费研究所」成立于去年,群组成员已达15473人。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361454名成员,是个成立9年的豆瓣老组了。

听听这群内口号,多么吸引人——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有钱、有安全感的好日子~」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还有个叫「穷人版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的,应该是这个组的分支。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穷人版」显然更加垂直。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不光是小组,豆瓣上还有很多关于「节俭」、「省钱」、「消费」的相关话题,也都很有热度。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即使是在消费至上的今天,拥有人气和流量的豆瓣抠组,已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交暗流」。

表面上,大家都在讨论买买买。


背地里,可能都在豆瓣上偷看省钱妙招。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豆瓣抠组的抠er,上辈子大概都是貔貅。

他们,不断探索着人类的极限,终极梦想就是「只进不出」。

就算平时认为自己再怎么抠的人,只要在抠组里逛一圈都会感慨——


「我怎么过得那么阔?」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一般人敢想却不敢做或者想都不敢想的事,在这里见怪不怪。比如——

去餐馆嗦粉,然后把剩下的汤汁打包带回家,准备再用它拌个面...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在组内发帖,会遭到无数双眼睛的严格审视,一不小心就会收到「退组」警告。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衣食住行,样样都有神人的抠研成果。

你以为抠很简单吗?不,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

点个外卖都要用到「概率论」和「树状图」筛选组合优惠券来计算出最低价格,抠组成员怕是人手一个数学专业phD学位证。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事实证明,只要肯下功夫,天天白吃不是梦。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豆瓣抠组的优良传统。

把牙膏、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等各种乳液用剪刀剪开,用得比舔过的酸奶盖还干净,勉强刚过抠界及格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因为真正的大牛,早已找到了洗发水的0成本替代物。

如果再发展一些副业,搞不好还能赚上一笔。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在这里,你还能学到「抠门男性的多用途清洁用品DIY」,只需往水里勾兑一滴洗洁精,洗啥都好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当你以为这已经是抠的极限时,就会有抠er冒出来慷慨分享「把洗土豆丝的水变成土豆淀粉」的魔幻教程——

「土豆丝沥干,剩下的水澄清后倒掉,底部就是水淀粉,倒在a4纸上晾干,暖气片晾干后收集起来」

据说,一个土豆的土豆粉能支撑一次炒肉活动。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更有甚者,拿中药当王老吉喝,只为省下4块7。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万物皆可省,只要你有心。比如——

为了节省卫生纸,洗澡之前先拉屎。

当你发了一个帖子,正在为自己的节俭而感到沾沾自喜时——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下面的硬核回答,总能把你的自豪感一秒击垮。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各种App的薅羊毛方法,随便翻一下就能找到,简单得就像开卷考试。

逛了豆瓣抠组我才知道,原来闲鱼上居然还有「免费送」这个选项,real天上掉馅饼。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抠er们愿意付出异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为小利而战斗,享受着白拿的每一分钱。

有个女孩说自己的男朋友,每天只要一到半夜12点就会雷打不动地到云X付上签到,整整三年时间,一天不落。

目前已经攒到10块钱了...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转账提现被扣掉的手续费,一般人不会在意,但对抠er们来说,每一分钱的流失都是往心口捅刀。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当然,评论里也有不同画风——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每年换最新iPhone,618、双11、双12次次不落阵的人,大概永远搞不懂豆瓣抠组存在的意义。

但当看到有人把鸡蛋冻起来,一颗吃三天的真情分享,定会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怎么就那么大」这一哲学命题。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而评论区里,还有人发表了一个貌似是亲身实践过的真理——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豆瓣抠组每天都会涌现出新的故事,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比如最近有人发帖询问——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看了评论区的回复,大可松了一口气。

抠归抠,但大家还是有底线的,因为——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逛完这些帖子,我感觉自己损失了一个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稍微研究一下有关反对消费主义和主张财务独立的理念和方法就会发现,「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这一人生哲学元素其实植根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

从本杰明·富兰克林1758年的经典著作「财富之路 - The Way to Wealth」、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41年的「自力更生- Self-Reliance」再到亨利·大卫·梭罗1854年的「瓦尔登湖」,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工业蒸汽时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金钱、工作与自我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那个时代的人们曾经困窘过,而如今的我们虽然身处更好的时代,但依然困窘。

「年轻人都很穷」,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全球现象了。

在日本,有太多的年轻人,住着最小的出租屋,精打细算着过日子,为买一块面包费尽心力;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日本综艺「秋刀鱼的东大方程式」

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月欠族」,无论工资高低,存款一律为0,过着「局部有钱,整体贫穷」的奇幻生活。

在美国,父母家的地下室,就是年轻节俭主义者的老巢。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缩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40岁退休是他们的野心。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其实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自己生活在一个更难把握命运的时代。

即使和父辈们相比,我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而如今的种种却注定了我们更难拥有财富。

虽然还是有人在响应着「享受当下」的口号,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么做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再说短暂的逃避过后,依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工作,以及扑面而来的各种账单,这样只会更加不快乐。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正是在这种困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理性对待自己的消费欲望,试图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低欲望」、「极简主义」可能不会成为主流,但对于始终追不上这个时代过度发展的一部分人来说,这是他们通往安稳生活的必经之路。

「豆瓣抠组」的魅力就在于,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达成的成就——

也许能力中等、家境一般、目前收入不高,未来大概率也不会挣到大钱、不会中彩票、不会继承大笔的遗产...

但只要努力刻苦地「抠」,月底账户不会是0、有钱交房租、有事儿的时候不用伸手向同事朋友父母借钱、即使突然降薪或被裁员也不用立马吃糠咽菜,一年下来可能还攒了点儿小钱...

这些难道不吸引人吗?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无论如何,抠er们似乎都对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非常清晰。

他们坚定地舍弃了别人所追求的舒适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内心的小目标。

即使有些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无比充实又平静。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日本综艺「幸福穷女孩」中

一个叫咲桑的女孩

在月收入只有1.1万(在日本算低收入)的情况下

靠着节省,34岁时已买了三套房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现在的消费文化,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多赚钱的充分理由。

无论你打开什么、走到哪里,一切的一切都在劝你多花钱、甚至借钱给你去获得即时满足的快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活出存在感,才能向别人证明自己到底是谁。

但实际上,我们如此渴望赚到的那些钱,远远超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豆瓣抠组的能人们,就是这个时代的bug。

他们乐死不疲地践行着极简生活,将「抠学」整得明明白白——

「抠,就是该花的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文不多花。抠就是能节省的尽量节省,能不浪费的绝不浪费,抠不是小气,是把财物功效最大化,是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

经此一「疫」,除了囤口罩之外,「得存点儿钱」恐怕是我们最深刻的领悟了。

若以「穷」为契机,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理清「物」和「自我」的关系,也许就能拥有更加理性和从容的生活方式。

美国作家梭罗在他那本著名的「瓦尔登湖」里写道: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也许只有我们挣脱了消费主义,才能触摸到生活的纹理。

为什么有些人工资很低,却能买下三套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