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心时常觉得孤独,觉得朋友少?

了犹未了L


内心的孤独,是当代社会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我们感觉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们,也很少有人可以走进我们的内心。有时候内心渴望与别人建立连接,但总是无所适从。

孤独,是一种情绪

孤独其实也是一种普通的情绪,就像高兴,生气,难过一样。没有好坏,只是我们所有情绪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这种情绪,并且找到情绪背后隐藏的内容。我的一位来访者告诉我,她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朋友,自己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也不知道找谁去诉说。后来,在咨询中了解,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害怕自己受到抛弃,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好像给自己竖起了围墙,让她的朋友也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导致她的内心更加孤独。

孤独,是一种状态

我们时常觉得孤独,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跟朋友的多少无关。孤独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在一座小岛上,周围的喧嚣和我们无关。心里的触角无法延伸。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最担心被人遗忘,我们会拿起手机一遍一遍刷着和自己有关或无关的消息,我们希望可以和这个世界找到一个连接点,证明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使我们感觉更加孤独。

所以,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放缓和他人的连接,尝试着和自己做连接,感觉自己的心,感觉自己的身体,降低我们的孤独感。


亲爱的小毛怪


如果你保持恐惧怀疑的心态,不仅会远离其他的人,时间久了看任何事都觉得可疑、不信任,然后更加谨慎,最终内心深处会感到孤独,接着而来的是压力,同时对于别人来说总觉得你难以沟通。这种内在的软弱,总把自己与现实隔离开来关闭了沟通的大门哪会有朋友可言呢?我们人类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相互的基本合作是必须的,而合作完全来自于信任,有了信任我们才会在一起。在你的内心有了慈悲和真诚周围的气氛才会变得更加积极和友善,那样的话你往前看就能看到朋友。当你一旦开始关心他人,那扇门就会自动打开,和人沟通自然就简单了,其实这种(关怀他人的内心)品质与潜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加油😊



凡悟


有一句话讲的非常的不错越长大越孤单,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玩跳绳,跳皮筋,躲猫猫,虽然看似幼稚的游戏,但是在当时的年龄,简直玩的不亦说乎。

长大之后呢,以前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都去了外地,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产生距离。我们都仿佛渐渐忘记了对方,大家都联系少了,变得陌生了,想说话的时候却又感觉好怪。

想之又想,还是算了吧,不打扰吧。我们每天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但是人无近忧,便有远虑。每个人都有自己苦恼的事情,久而久之,总想找一个人倾诉,但是翻翻联系人,却找不出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

可能越长大,也越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所以就不想说太多,所以就变的非常的孤独,也许是自己真的长大了吧,有种长大叫孤独。



心海开出的文字


“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

小孩子的崩溃是嚎啕大哭,成年人的崩溃则是默不作声。每个看似体面的人,都默默吞下了无数的苦楚。

峨眉山景区里,一个年仅21岁的姑娘纵身跳崖。刚看到这个新闻,随即联想到了不久前,在华山栈道上解开绳索跳崖的男子。 不同的是,他们一个青春正好,一个人到中年; 相同的是,他们都选择在天地山水间,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评论里,很多人在惋惜:“活着不好吗?”“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这其中,肯定不乏对抑郁症的误解。 就像作家刘亮程曾说: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我想他说错了,因为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 每一个用力活着的你,其实都是这世间的幸存者。 因为到目前为止,你已经从人生所有黑暗的日子里,熬了过来。

刘嘉玲有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每个人都不容易,但他可能调整好了再出来的,所以你没看到他那个不容易。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

里昂回答:总是如此。

影片结局,里昂死了,我不禁叹了口气:“故事结局,玛蒂尔达依然孤身一人。”

但老爸回复我:“是吗,那盆绿萝可还活着呢。”

我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想盯着失去的、遗憾的。却忽视了曾经熬过的和现在拥有的,以至于总是忘了自己有多勇敢。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为它奋斗。”而我只同意后半句。 “你害怕死亡吗?我害怕生存,无可逃避的人生。”这是电影《云上的日子》中的经典。我明白,很多时候,比死亡更难的是活着。这世间只有一种失败,就是你不愿直面自己的人生。这世间最大的成功,就是哪怕可以逃避,你也愿意在黑暗里坚持抗争。



嘿呦那大叔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人千年后依然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他就是苏轼,苏东坡。他“上可陪皇帝老儿,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从不孤独,从不觉得朋友少,身边三教九流从不缺少,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豁达随性、幽默机智、才华横溢。

先说苏轼才华上的不孤独。

大家知道“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苏轼无不提携,如秦观,苏轼上书王安石“如观等辈,实不易得”。因为惜才,才华横溢的人也视他为难得的伯乐。因此会有良人寻名声而来。他哪里会孤独呢?门庭若市其实不仅仅指日日往来密切,真正不孤独的人更是内心相吸的。

乐观豁达也让苏轼不孤独。无论贬到哪里?都会自寻其乐。如吃美食,羊骨头汤、东坡肉、海蝎子等。和同性情的友人喝酒、泛舟、吟诗。看不到孤独,看到的是如同旅行的不亦乐乎。

还有苏轼的机智幽默就更不用说了。如常和他斗嘴的刘贡父,一次二人共同吃饭时,看见刘的眉毛胡子都没了,就笑吟一句“大风起兮眉飞扬”,刘听后也哈哈大笑。瞧,这么逗的人,谁不喜欢。

如果内心觉得孤独,觉得朋友少,学学苏轼,一天不成,一生总可以了吧。呵呵😊


暖在北方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越长大越孤独,不是身边缺少人陪伴,而是内心深处少了一个人住。



柯兰花520


人都是个体的,所以都会有孤独感



樱子日常


内心时常觉得孤独,觉得朋友少?

当你发现自己时常感觉孤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常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及时寻找突破口,主动寻找心理帮助。

很多人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感到朋友少,感到孤独。

身份转变,那么我们就要学着去转变自己的认识,当我们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士的时候,往日校园里的一起翘课、一起打游戏、一起逛街吃饭、一起上课泡图书馆……那些校园的日子里我们都是相伴而行,但是到了职场,我们便是一人前行,不再有夜谈交心的朋友,再有胡侃乱邹的兄弟姐妹。这就需要我们接受成长,是成长就会伴有阵痛。当新入职场的你,或者校园环境改变的你,时常感到孤独,感到朋友减少,那么我们就需要,积极主动的融入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

老友旧事那是我们需要珍惜的,新朋友是需要我们争取的,新环境是需要我们适应的。

很多人也会因为想的太多,行动太少而感到孤独。很多事情不是想一想就可以实现的,同样开心幸福也不是想一想就会有的。人们往往都是在行动中得到收获,在收获中感到幸福。所以,如果当你感觉到自己总是脑中想法很多,那么就去行动,不是明天,不是未来,就是现在!多思而虑忧,所以不要想太多,要去做,把所有的想法(好的想法,不伤害他人的)付诸行动,如果想要朋友,那就走去外面,结交你想要的朋友,不进行交谈,你怎么会知道他/她会不会成为你的朋友。

也会有很多人因为空虚而孤独。空虚和无助能够摧残这世界上最坚实的灵魂,所以当你感到空虚,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要么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满足,要么就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现实世界中的忙碌,现实世界中的人情冷暖,会让你在现实之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充实,灵魂上的充实才是治愈灵魂的良药。“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好处,并不是一下子就会有的。

我把“现实世界中寻找满足”比作良药,那么它就是西药,快速而实在。那么同样,我也把“在读书中得到充实”比作良药,它却是中药,温和无伤害。

读书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读书也能让你重塑自己的心灵。如果当你感觉到孤独时,点上一只喜欢的香薰,坐在一把舒软的椅子上,捧上一本一直想读却一直没读的书,细细的读,细细的品,吸允那书中的精华,呵护那孤独而脆弱的灵魂。


文艺杰奎琳


个人认为,时常觉得孤独的朋友,是因为心里没有一个目标,没有想去实现的梦想。试想一下,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未完成的梦,并且想去实现它,那么你就要一直一直的为之努力,心里时常想着的应该是如何让它成为现实。那么你这时候还会东想西想,心里觉得孤独,没有朋友吗?我想应该不会的,因为有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其他东西就无暇顾及。

如果你觉得孤独,那可以尝试去丰富心灵,可以是读一本书,可以是出去走走看看;再或者可以增长自己的技能,已掌握的可以再加强,也可以学习其他的,毕竟技多不压身嘛,新时代多一个技能就不怕被淘汰;也可以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舞蹈、唱歌、弹琴……只要感兴趣的都可以去尝试,反正你也觉得自己孤独,没有什么朋友,那还不如用这些百无聊赖的时间去提升自我。

所以,朋友,不要时常觉得孤独,没什么朋友,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目标。


little闪闪


我觉得这种问题应该在四十岁左右,因为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因为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考虑的东西没那么多,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都是可以聊的。四十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都是要去操心的,并且你的朋友也应该是这个年纪的,操心的事也差不多,一点问题也不想麻烦别人让人跟着操心,更不可能去向老人讲,所以慢慢的就越来越觉得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