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前因何才聞名從而被引薦的?

笑非殤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劉備之所以要來請諸葛亮的原因。看過三國演義的我們都不難發現,劉備在遇見諸葛亮之前的狀態是什麼樣子,有了諸葛亮之後的劉備是什麼樣子,對比一下,一目瞭然。沒有遇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事業簡直是一事無成。劉備在公元184年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事業,那個時候的劉備還只有24歲,那個時候劉備三兄弟才剛剛結義,靠著張飛砸鍋賣鐵得來的的錢財招募軍隊討伐黃巾軍。直到公元207年請諸葛亮的時候,這二十幾年劉備得到了些什麼,除了得到了一些仁義之名還有什麼?沒有,整天被打的到處跑。

比如說在公元194年的時候,曹操的父親被陶謙的手下給殺了,曹操以給父親報仇的名義來攻打徐州,陶謙是不想打的,可是曹操是一心想要攻下徐州,因為徐州對曹操很重要,有了徐州對曹操征戰天下很有利。這個時候陶謙就向各路諸侯求援,想要讓其他諸侯來徐州幫忙對付曹操,可是那些大諸侯們都不願意前來救援陶謙,反而是想要在他們兩個打仗的時候出來撿便宜。這個時候劉備來了,明明陶謙沒有請他,他還是來了,就這樣總算是擋住了曹操的攻勢。恰巧在這個時候呂布有在曹操後方搗亂,曹操怕自己的老巢沒了,不得已而退去了。

這個時候陶謙上表天子讓劉備做了豫州刺史,並且把小沛讓給了劉備,想著如果下次曹操再來的時候可以繼續讓劉備幫忙。過了一年,陶謙在重病之時,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一開始還不答應,最後還是答應了。可是結果呢?劉備得到了諾大的徐州後,闖出什麼名堂了嗎?並沒有,反而沒過多久徐州就被呂給搶走了。後來劉備主動求和,呂布才放過他一馬,這個時候劉備又只剩下小沛了。再後來劉備又是到處漂泊了很久,還是一事無成。知道他遇見了徐庶後,才有了一些轉機。

那個時候,劉備是在荊州劉表的地盤,曹操大軍南下,想要攻下荊州,於是分出三萬士兵請攻打劉備。當時,曹操軍隊的兵力遠勝於劉備,但是在劉備的謀士出謀劃策下,劉備竟然奇蹟般的贏了,劉備可是從來沒有打過這麼舒服的戰役,這個謀士就是徐庶。在這時,劉備深深的知道了一個好的軍師的重要性,他劉備之前之所以流連失所,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師。不過這種日子並沒有過得長久,曹操知道手下大軍戰敗後是非常的生氣,這麼多的人竟然沒有拿下一個小小的新野。

當曹操知道是有高人在輔佐劉備時,派人查清楚徐庶的底細之後,求賢若渴的曹操就像把徐庶招到己方來,於是便把徐庶的老母親給請到了許昌,然後又給徐庶寫信,要把徐庶給騙過來。徐庶看到信之後也沒有辦法,老母親在曹操的手裡,他必須去,他也知道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劉備當然也是知道的,可是劉備也沒有理由阻攔徐庶。劉備不由得黯然神傷,剛剛起色的事業又是陷入了低谷。不顧徐庶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了不得的任務,就是諸葛亮,他說諸葛亮之才能遠勝自己十倍。劉備也曾在司馬徽哪裡聽到過諸葛亮的名頭,於是才生出了去請諸葛亮的念頭。

最後,總結一下,劉備之所以要不辭辛苦的三次去請諸葛亮,正是是因為他知道了自家的短處,就是沒有一個能出謀劃策的軍師。當他擁有徐庶的時候,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也讓劉備嘗到了甜頭,再加上司馬徽的推薦,他才會去請諸葛亮,哪怕前兩次都沒有見到正主,第三次他還是要去請。





柚子君電影剪輯


準確來說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沒有一點才名。諸葛亮能被如此重視,完全是鋪墊的好。

下面從《三國演義》來看:

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

這是第三次要去見諸葛亮時,張飛的話。張飛和關羽是一對比較有意思的人,關羽看不起文人,但愛護小兵,張飛恰恰相反,張飛是經常打小兵,但比較敬重文人。而張飛這次直呼諸葛亮為“村夫”,後面還說直接拿繩把諸葛亮給劉備綁過來,諸葛亮此時如果多少有點才名的話,敬重士人的張飛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從後面對待龐統的事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201年——207年髀肉復生

201年劉備從官渡戰場撤下了,跑到了劉表這裡,然後被安排到新野,中間除了202年坑了夏侯惇、于禁一次(就是火燒博望坡),演義中把這個功勞安排到諸葛亮頭上,而實際上這時21歲的諸葛亮還在種地,還沒有見過劉備。然後就是閒下來跟劉表侃天說地的幾年,感嘆髀肉復生,直到207年,也就是劉備到新野6年後才去拜訪的諸葛亮,如果諸葛亮有才名,劉備也不會在新野那麼久都不知道吧?!


諸葛亮出場鋪墊,層層疊加,一群人把劉備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諸葛亮本身也真的是有實力,有水平的。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演義中是劉備馬躍檀溪之後,迷迷糊糊碰到了司馬徽,然後司馬徽就沒頭沒腦的說了這麼一句,下面劉備再問就啥也不說了。專門吊胃口的。然後半夜又跟徐庶合夥演了一齣戲,劉備就有點坐不住了,大半夜的沒好意思起來問。這事就算懸在劉備心裡了。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然後就是徐庶出馬了,正史上只說劉備非常器重徐庶,並沒有什麼具體事蹟,演義中就比較熱鬧了,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輕鬆取下了樊城。在演義中,徐庶已經讓劉備完全傾倒了,因為劉備之前完全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人才啊!結果被曹操這個大騙子給忽悠了,就在徐庶去而復還時給劉備再次舉薦諸葛亮,其中最大的一句話就是上面這句“天下一人也

”。之前司馬徽還把臥龍鳳雛並列,這次直接把諸葛亮提到了天下第一,雖然還加了個大概也許,但那種渴望之情已經是蓋不住的了。

下面就是“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後就是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隆中拜見。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是諸葛亮的最後一擊,前面鋪墊的太好了,現在只要不是一回頭嚇死一頭牛的狀態,基本問題就不大了,包裝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把龐統放到這個時候恐怕就沒有諸葛亮受重視,畢竟龐統因為外貌問題被孫權劉備嫌棄了多次了。也得肯定諸葛亮的外在形象也很高大,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沒有被坑,才讓46歲的劉備拜倒在了26歲的諸葛亮的腳下。

在跟隨劉備之前,諸葛亮的確沒有什麼才名,因為畢竟是在種地的“村夫”(非貶義),就是在跟隨劉備後,有了這個平臺諸葛才正式起飛的。


胡侃解密三國


這要從徐庶離開劉備說起。

話說,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事,此人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謀,幫劉備策劃過大大小小的戰爭,都獲得了勝利。所以,劉備對徐庶特別偏愛,說實話,就是離不開這個稱職的謀士。

天有不測風雲,曹操的智囊之一程昱,以徐庶朋友的名義時不時問候徐庶的母親,從她那裡騙得了徐母的筆跡,模仿她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召他去許昌,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軟禁,被逼無奈地離開了劉備。

在臨別之際,徐庶看著淚眼婆娑的劉備,忽然覺得對不住自己的前主公,於是他推薦了諸葛亮。

諸葛亮在早前和徐庶已是好友,還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他們五個人時常在一起談天說地。

徐庶知道諸葛亮目前還沒有出山的打算,主要原因是他比較孤傲。他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一般人根本不能說服他出山。

其實,諸葛亮曾經去過益州,當他看到懦弱無能的益州牧劉璋時,就直接打道回府。諸葛瑾也曾派人來請他過去,被他拒絕了。

徐庶心裡明白,諸葛亮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沒有早點邀請他同自己一起為劉備做事,也是怕諸葛亮搶了他的風頭,此時他要離開劉備了,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既幫了前主公,也成為推薦好友的伯樂。

儘管,後來諸葛亮專門跑去找徐庶問罪,說他把自己推進了火炕,但從諸葛亮內心來說,他是感激徐庶的。

劉備看著消失在樹影間小路上的徐庶,憤然哭泣,口中飆出幾個字:我要伐掉這些樹!一旁的張飛很納悶,“大哥,為什麼呢?”劉備嘆泣道:“它們擋住了我看徐庶的目光。”

忽然,徐庶想起了什麼,折返回來。他向劉備引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之後就拉開了千古的經典橋段:三顧茅廬,也就是從這時起,劉備團隊和諸葛亮的命運綁在了一起,而諸葛亮也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大放異彩,為劉備在三國鼎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雲中飄舞


我是小民學歷史,我來回答

一個人的出名需要一些條件的

一 他人評判

諸葛亮顯然自身能力沒有問題的,能得到司馬微,水鏡先生的評判,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是很高的評價

二 圈子文化

當時諸葛亮雖然隱居,但是選擇隆中,是很有講究的,交通發達,信息暢通,如果諸葛亮隱居神農架,那就麻煩了,有可能自己被野人吃了,隆中這個地方可以與荊州的文化圈經常交流,而且荊州文化圈的人,徐庶,崔州平,都是當地的翹楚,可以互相推薦,這就使得求賢之人很容易知道

三 背景

諸葛亮跟劉表都是親戚,而且諸葛亮的祖上也都是士族出身,漢代是很看重出生的,要不然劉備也不會被說“屠豬販狗之徒,織蓆販履之輩”


小民學歷史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漢朝施行的是舉孝廉制,士族階級也就是當時的知識分子肯定是要經常往來的。他們在交往中必定討論國家大事,誰說的什麼觀點肯定會在知識分子之間傳播。即便是諸葛亮“隆中對”這段內容沒有對他人說起過,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分析肯定也是一針見血的。他的這些對時局分析就是他才華的提現。

其次,諸葛亮家族也是一個大的士族,他的哥哥已經去了東吳效力,他的族弟諸葛誕投了曹魏。另外,他的岳父黃承彥也是名仕,這些人包括諸葛亮的那些朋友肯定都知道諸葛亮的才華。

總之,在農業經濟時代所謂才華也就是《紅樓夢》所說的仕途經濟方面的能力,這個能力表現為政論。諸葛亮的政論最佳表現就是隆中對。


中原一條蟲


在一千多年以來,我們都說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更把他當做神一樣的存在,在近些年來,在戲曲的舞臺上更是多次出現他羽扇綸巾的形象,充分表明了我們對他的敬仰,但他在歷史上真實形象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說起他的身世,真的非常悲慘,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雙離世,小小的諸葛亮就跟隨他的叔父一起生活,那幾年過得也算很滋潤,後來因為叔父犯了一點事被貶職,所以,就又開始了流亡生活。在他17歲的時候,叔父病死,家裡經濟一下斷掉,他又沒有什麼賺錢的好路子。於是他只好帶著他的姐姐和弟弟,來到了一個小山村。這個山村離縣城非常偏僻,所以經濟壓力也不是很大,他就一邊種田一邊讀書,就算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沒有選擇向這個社會妥協,還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努力的堅持著。

因為家裡非常窮,買不起書,所以他就到處借書看,把人家的書借過來之後,因為要考慮及時還給人家,所以,他只能先把內容謄寫一遍,在抄寫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對書的內容大致瞭解一遍,後來才根據自己的筆記細細的推敲。他在讀書的時候非常刻苦,可能是考慮到家裡的環境,也有可能真的是自己對書的渴望,每天天不亮的時候,他就爬起來看書,等到天很晚了也不去休息,這樣的日子,他一堅持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期間他也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而且值得表揚的是,就算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也沒有產生自卑或者消極心理,他一直把自己比喻為名人,就像春秋時期的管仲,他也相信,自己的才華,總有一天會被人賞識。在與人交談中,別人也沒有不佩服他才華的,所以就送給他一個稱號,臥龍。在古代的時候,只有皇帝才能被稱為龍,被視為是真龍的化身,而諸葛亮此時就能擔上一個龍字,可見他的學識,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信服。如果是金子,就算把它放在沙子裡,總有一天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諸葛亮就是那粒金子。

後來劉備聽說了他,在聽完身邊人的介紹後,他就仰天長嘆,這真的是上天送給我的貴人。於是就放下身段,親自跑到隆中這個小山村來邀請諸葛亮。但沒想到一趟兩趟都跑了空,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了他本人,在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劉備認為他果然沒有來錯地方。而當時的諸葛亮才僅僅27歲,正是實施自己抱負的大好年華,又看劉備雖然比自己年長那麼多,但卻誠意滿滿,還一連這個破舊的小山村跑了三次,就衝這個誠意,他也應該輔佐他成就大業。於是諸葛亮正式出山。


再現江湖0324


你好很高興為大家回答此次問題:

  首先是司馬徽,他在劉備躍馬檀溪到他家避難時告訴他“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庶他是在母親被騙至曹營才被迫離開劉備的,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於是他推薦了南陽的孔明先生。

 

諸葛亮的家族是在當地數一數二的,不過他的父親去世的比較早。那麼到後來之後,她只能跟著自己的叔叔去荊州投奔劉表,結果沒想到後來的時候,諸葛亮的叔叔也是因為病情嚴重而去世了,他後來也就日子變得非常的舒坦,他從小的話也是胸懷遠大理想的人,他雖然現在過的生活是在田園裡種種地,沒事喝喝酒,生活過得非常的得意,但是他也不喜歡自己就這樣在田園間生活。

 

劉備之所以能夠得到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殺的特別的嚴,劉備也是處於落魄的時期,他非常需要一個有人才的人幫助他成就自己的事業,那麼他的手下向他推薦了當時的諸葛亮。結果沒想到他去拜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還並不予理會,他還是三次拜訪諸葛亮,才同意了與劉備的一個見面。

 

諸葛亮被劉備的三次誠意所打動,才會跟他見面,商談國家大事,而且他給劉備講的是自己心中的抱負,對天下當時的局面的理解。他是這樣對劉備說的,他說劉璋,他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手中資源很多,卻不知道怎麼去用。曹操現在很厲害,但是現在也非常的驕傲自大了,荊州的劉表現在雖然看起來特別的大,但是他又本性是個懦弱的人。

 

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先生出山是因為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所以才三次請諸葛亮。在後續的征戰中諸葛亮也體現出了他驚人的智慧與才能。




華冠影視


這樣從劉備的軍師說起,他的軍師中有個叫徐哲的人,這個人足智多謀,劉備非常重視他,只可惜後來曹操用記騙了他母親,他沒辦法離開了劉備,不過為了答謝劉備的恩情,他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當軍師,劉備因為相信他的才能,所以也相信他推薦的人,所以才有了三顧茅廬


靈犀善緣


我們讀《三國演義》可知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的臥龍就是題目中的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是因何聞名而被引薦,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諸葛亮自己本身的能力值得肯定,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諸葛亮雖然在襄樊隆中務農,但他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管仲和樂毅是誰?管仲是齊國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他輔佐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成為諸侯的領袖,建立了天子之下的霸主地位;而樂毅樂毅是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燕國人,他統帥燕國和五個國家的聯軍攻打齊國,連著打下了70多座城池,創造的中國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所以你看這兩個人,一個是政治家,另外一個是軍事家,諸葛亮敢把自己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說明他肯定也是有很高的學問和才能,儘管別人不相信,但是他的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第二,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劉備聊天說話時,為諸葛亮的吹捧揚名。



在《三國演義》中,東漢末年出現了一個著名的隱士那就是司馬徽,他以有知人之明著稱於世,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當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他時,他對劉備說了這樣一句話,原文如下: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前面我們說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以知人之明於世,所以他說諸葛亮是俊傑也是在為諸葛亮吹捧揚名。不過,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他與諸葛亮是好友,知道他的諸葛亮的才華。

第三,如果說水鏡先生只是替諸葛亮揚名,那麼真正讓諸葛亮出名的還是他的好友徐庶。



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後,在新上任的軍師徐庶的指揮下,劉備軍馬輕鬆的戰敗曹仁的三萬大軍,並且輕易的鞏取了樊城。但是好景不長,曹操的手下施毒計囚禁了徐庶的母親,重孝的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去救其母,在臨別時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如果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就能平定天下。於是,劉備就開始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旅。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出名的原因無外乎一方面內因諸葛亮自己的才華能力確實強,另一方面外因以知人之名於世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吹捧,再加上劉備的第一任軍師徐庶的臨別舉薦。


許家那個人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