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大潮,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诊所复诊工作指导!

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全国基本告捷。胜利来之不易,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在接下来的全面复工大潮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诊所也将迎来复诊,毕竟民众还是有需要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一、依规复诊。所有的诊所、门诊部等复诊前要向属地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区/县 恢复医疗服务申请书》《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承诺书》,返岗复工的人员要向所在单位提供《个人健康承诺书》(以上所有内容机构内应留存备查)。复诊单位要严格执行属地和本单位防控要求,制定复诊工作方案及工作流程,能不输液的尽量不输液,必须输液的保持患者之间的距离,不得接诊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口腔科不开展牙周超声洁治、牙齿种植、冠桥等治疗。医务人员每接触一名患者都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外科口罩、进行手卫生,严格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严防病毒院内传播。

二、依法执业。所有医疗机构不得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非法承包科室,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三、消毒管理。使用的消毒产品应进行索证管理;医疗器械、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按照规范进行消毒,每天上下午接诊结束对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全面消毒;保持室内空气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尽量不使用空调;开业一个月内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所有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

四、入口管理。所有医疗机构应在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加强对发热患者的排查力度;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一律使用水银温度计),深挖流行病学史(特别是重点地区、国外旅居史和确诊、疑似病人接触史),并详细登记。对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引导其自行前往就近设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并告知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在入口处醒目位置张贴佩戴口罩和不接诊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告示。

五、健康监测。医疗机构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面排查,深挖流行病学史,每日上下午两次监测体温和呼吸道症状。严禁处于隔离观察期或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上岗,严防医务人员爆发院感。

六、医废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运送和交接等环节,建立相关台账资料,如实填写并按规定保存。

七、物资储备。所有的医疗机构应配备防护物资,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一次性橡胶手套等,测温设备:水银温度计等;消毒用品:75%酒精、含氯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紫外线消毒设备或空气消毒机等。 祝愿所有人们健健康康,经过此疫我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此次疫情结束以后,人们更加会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复工大潮,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诊所复诊工作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