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立業嗎?那什麼是事業?

今年蝴蝶夢


“三十而立”,來源於《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裡的“而立”不僅僅是指有自己的事業,而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它是指確立了自己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做事有分寸,言行舉止很得當。對於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做得對,什麼事不對,這些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是見風就是雨,左右搖擺。

如果是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做事標準和原則,拿他也就“立”下來了,做什麼事,都會變得更加從容,那還何愁事業不成呢。那個時候,你還會去問什麼事業,才是“立”嗎?


稅姐兒說稅


“三十而立”出之於《論語·為政》,是孔聖人說的話: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是立業嗎?那什麼是事業?

三十而立,是立業嗎?那什麼是事業?

1、古人說法:

孔子說的 ”三十而立“是指人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這裡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指男人應該頂天立地、能夠承擔起責任,自立於社會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是到了三十歲人的思想應該成熟了,”立“就表示”立定“、”成熟“的意思。

2、現代說法:

現在所說的”三十而立“又解讀為成家立業的意思。”成家“大家容易理解,那”立業“是立事業嗎?什麼是事業?

”立業“當然是立”事業“了。事業簡單來說就是工作,一份工作就是事業,就能夠養家餬口了。當然,如果你的能力比較大,可以當老闆、開工廠,那就是大事業。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工作就是他的事業!


揚生解史


這句話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這裡是孔子給自己的目標,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積極而有定向!現實生活中三十而立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大學畢業都24-25歲了,沒有幾年的經歷不可能摸出道的。其實這句話給男人壓力很大的。



徐州市潤星殘疾人之家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或者相對覺解的意識,是一種自我認知的覺醒。

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三十而立應該理解為“三十而知禮”,是對自身的德行修養的建構。

今天,我們所說的“三十而立”更多指的是: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確定自己人生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把“三十而立”歸納為:立身、立業、立家。



萌寵界的哈士奇


三十而立我個人理解應該是自立。所謂自立就是自己能夠立足於社會。進一步說,就是自己有了一定的擔當,對上至少不用父母親負擔和牽掛,對下可以撫養自己的孩子,對愛人有能力保護或者說可以共同開始規劃未來的生活,對朋友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對社會可以盡些義務,比如,國家倡導垃圾歸類,自己可以自覺地去遵守,並引導其他人照做。

至於事業,那是一個人的夢想,他超越了工作和職責。舉個例子,說大點的,在戰爭年代,很多人為了人類解放奉獻生命,這是他的事業。在和平年代,有人為了祖國強大,把研發高科技產品當做事業。作為普通人群中的一員,我的事業是什麼,到現在我也沒搞清楚,我只知道為了生活,每天要上班掙錢。其實很多人都是一樣,為了家人生活過得好一點,為了晚年過得輕鬆點,年輕的時候都在努力打拼。但這都不是事業,這只是工作而已。

工作可以轉化為事業,有些人師範畢業後從事教師工作,開始只是為了某一份差事,養活自己,後來發現教書育人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在精神上找到了支柱,於是暗自發誓,決定今生全部奉獻給教育事業,於是工作中不再拈輕怕重,不再講條件談報酬,哪裡需要就去哪裡,並自覺地去改進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同樣事業有可能中途夭折。還是上面的例子,當哪一天,發現自己打算為之奮鬥終身的教育事業充滿了醜陋和骯髒,比如,學校的領導貪贓枉法,一名心思只顧搞錢,心思根本本不放在教育上,導致自己的教學處處受阻。另外,各層級政府機關的各部門各機構經常性下發一些行政命令,去操作一些跟教學關係不大的工作,迫於壓力,雖心有不情願,但必須得執行。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很容易放棄初心,不再把教書育人當做事業,於是又迴歸到謀生的一份工作而已。夢想沒了,人也跟著變了,變的世俗了,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靠。

迴歸題目,事業是夢想,需要堅守初心,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一定要清醒地認識,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另外,要客觀理性的看待社會的發展,首先事物的發展目標肯定是朝好的方向,但是以曲線方式進行的,所以路途的障礙在所難免,其次我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社會醜陋面是少數的,即使是多數也是暫時的。回想5000年華夏史,從人吃人的原始社會,到少數人壓迫多數人的封建社會,再到現在還算平等公正的人法兼治社會,說明社會始終是在進步的,人的一生很短暫,但幾代人,幾十代人,幾百代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正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堅持才成就了今天。很多人會想,梵高很出名,孔子很出名,李白很出名,可在他們活著的時候,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還要受到各種迫害,他們的出名都是死了之後才成就的,這樣值得嗎?我覺得活著的時候確實不值,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自己事業和夢想的原因所在。這也註定到目前為止我只是一個平凡人。扯遠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讀者帶來幫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中,流傳最廣的就屬“三十而立”了。但是,誤讀最深的也是這句話。

即使是有一些專家學者,包括影視劇裡,在說到“三十而立”時,都是鼓勵年輕人要努力奮鬥,在30歲的時候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很多年輕人也因為這句話變得鴨梨山大。覺得已經快30,或者都過了30歲了,卻一事無成。

當然,這樣的解讀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但畢竟是錯的解讀。如果真以這個標準,孔子在30歲的時候也一樣是一事無成。姜子牙30歲還在幹嘛?曾國藩30歲前基本是平庸之輩?馬雲30歲的時候創辦的海博翻譯社還遠遠談不上立業。如果按照孔子“三十而立”的標準,太多歷史上以及現實中的牛人都是社會的棄兒。

其實,孔子講的“三十而立”,意思是我十五歲時立志要學道,開發出自己的本性,成就聖人。可是在30歲之前,我這個志還會動搖,直到30歲的時候,我立的這個志就不再改變了,並且已經知道怎麼樣去成為一個聖人。因此,“三十而立”並非是立業的立,而是沿著正確的道路去領悟人生的道,開發自己的本性以成就聖人,並且矢志不移。

當下,社會紛繁複雜,各種觀點橫行,正可謂泥沙俱下,作為一個人,到30歲的時候,你就應該樹立了堅定的是非觀,不為這些觀點左右,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不會因為今天這個發了財,明天那個成了名,思想就起波動,而應該是堅定不移的做好自己,這比立業更加可貴了。


三寶媽生活日記


三十而立是一個漢語成語,來源於《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

孔子還說:“立於禮。”(《論語 泰伯》),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 堯曰》),所以孔子說他“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懂得禮,言行都很得當。[1]

孔子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

現常用來指人開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


何止生活


三十而立,立的是你自己,也是事業。

過了三十,人生就到了一個新的分界線,真心覺得過了這個年紀,不管是找工作,還是人情往來,都會進到了一個自己不想動卻會被推著往前行的兩難地步。

學會本事,讓自己有立身的本事,也能讓自己過的很好。期待未來無限可期。


人間四月有白羊


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初二年級語文書:30歲做事和於禮。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事業”指人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一般來說,事業是終生的是由奮鬥目標和進取之心促成的,是願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一種“工作”。


阿佑


這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意為人到了30歲就應該去面對一切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