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3月15日下午,贵阳清镇市一名19岁的在校大学生杨某某因与父亲发生言语冲突,情绪失控,从自家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冲下楼,对着小区内2岁女童猛砍五刀,刀刀致命,口中还不停喊着“我不是弱者”。孩子的母亲,一位刚从抗疫一线结束工作回家的医护人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惨剧吓得瞬间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两岁的女儿倒在血泊之中而无能为力。

看到这则新闻,心痛不已,情绪失控并不能成为伤害无辜之人的理由,更何况,对方还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2岁幼儿。无辜的人为何要为他人的情绪失控付出如此惨痛的生命代价?

据相关新闻报道,该大学生因病休学在家。案发当天,情绪波动较大,在校期间与宿舍同学、老师和宿管的关系都非常紧张。

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一个情绪时常失去控制之人,心肠狠毒,手段恶劣,自然也无法与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虽然杨某某已经是一位19岁成年人了,但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杨某某的暴力残忍行为也不是一天之内行成的。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管理失控根源其实早在孩童时期就埋下了种子。




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个人内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体现。

儿童时期孩子的所有情感与情绪,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他们的所有喜怒哀乐,都反映着孩子的所有需求。而许多家长却完全照顾不到孩子的感受,甚至大声斥责孩子的情绪释放,久而久之,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暴躁心理。

我国近几年因心理问题产生抑郁、做出报复社会等凶残行为的案例越来越多,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家长重视而造成的。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不像大人上班压力大,压根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

殊不知,孩子现在的成长环境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乡村小镇了,他们面临着周遭同学的竞争压力,老师与家长的焦虑压力,甚至家庭里的紧张气氛。也许,孩子都快抑郁了,家长却不知道。


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情绪饥饿”,当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做出一些过激反应,对家长释放信号,来督促家长及时引起重视。

从孩子2岁起,细心的家长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了......

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他们会摇头说“不”,

遇上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或想要做的事,他们会与家长抵抗,“非要,就要”

再大一点,他们甚至会采取更加偏激的手段,对家长拳打脚踢,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




面对孩子如此失控的情绪,家长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曾经有一个男孩,脾气特别差。于是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如果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墙上。第一天,男孩在墙上钉下了40颗钉子。用这种方法,男孩逐渐控制住了他的脾气,每天钉下的钉子在逐渐减少,以至于后来他发现自己控制脾气远比钉下钉子更容易。

此时,他的父亲又告诉他,从今以后,如果你发现自己能够控制住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男孩拔出了他之前在墙上钉下的所有钉子。于是,父亲拉着男孩来到墙边,指着墙上坑坑洼洼的钉子洞告诉男孩:这面墙再也没法回到从前的样子,这些洞就像你生气时所说的每一句恶言恶语,留在别人心里,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伤疤。从此以后,男孩终于懂得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由此可见,情绪管理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而孩童时期的情绪管理更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拿破仑就曾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孩子还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情绪管理,此时,作为父母,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及时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和表情来判断孩子的情绪,协助他们走出情绪失控区。




家长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呢?

1、教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在学会管理情绪之前,我们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告诉孩子什么是激动,什么是愤怒,什么是失望,什么是孤独,并告诉孩子,哪些是正面的情绪,哪些是负面的情绪。向孩子肯定正面情绪,教育孩子管理好我们的负面情绪。负面的情绪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弊端。

2、鼓励孩子进步

当孩子在情绪控制上有了一点小进步,要及时向孩子表达我们的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做得更好。

3、分散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因某个玩具而哭闹不止时,家长可采取迅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带孩子远离当时所处的环境,或利用其它的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此来调整孩子的情绪。

再大一点,家长还可以培养的兴趣爱好,来磨练孩子的性格,疏导他们的情绪。

4、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家长在要求做好情绪管理的同时,自己需要更加自律,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做好,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时常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19岁大学生情绪失控砍死2岁女童, 刀刀致命,大喊“我不是弱者”

5、家庭和睦很关键

孩子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敏感,如果他所生活的环境每天充斥着各种吵架之声,孩子在无形之中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也会容易冲动和暴躁,变得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

6、允许孩子的小情绪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负能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大人也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完美,因此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情绪,当负能量爆棚时,大人要教会孩子如何去正确的发泄情绪,比如那个教孩子钉钉子的父亲,他用钉钉子的办法来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样才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好。

7、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

现实生活中压力太大,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因此忽略了孩子。有的甚至当起了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长大。而孩子的安全感只有父母才能给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变得异常脆弱,所以家长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给孩子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才不至于让孩子出现“情绪饥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说:“痛苦让你觉得苦恼的,只是因为你惧怕它、责怪它;痛苦会紧追你不舍,是因为你想逃离它。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责怪,不可惧怕。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处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魔术,一种力量和一个幸福,它就叫爱。”

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家庭给予孩子的,足够的爱会让孩子更有力量抵御负面情绪,赢得正能量。


愿每一位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鲜花与掌声,还是坎坷与泥泞,都能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常之心视之。

一个人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肚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