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中國文化具有明顯的宗法倫理品格,鑄器刻銘、為先祖頌功記德是我國由來已久的文化傳統。作為墓上附屬建置的墓碑,它的產生正是這一傳統的直接延續。碑刻研究萌芽於東漢,隨金石學的正式誕生,到宋代已初具規模,而有關墓碑的專論則至近代才有出現。直至今日墓碑研究仍只是偏重於證經補史、文字考訂和書法鑑賞等層面,對墓碑這一文化產物本身,既缺乏深層次的理論思考,又缺乏具體形制的綜合研究,尤其墓碑起源、演變和建立制度等方面的探討始終是相對薄弱的。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墓碑石雕

漢代時,豎石又具有另外的一種功能,就是用作舉行葬禮的葬具。由於當時貴族官僚墓穴很深,棺停運到墓旁邊時,往往在墓的四角設碑,於是,便有墓碑的出現。漢代經學大師鄭玄注:豐碑,斫大木為之,形如石碑,於停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間為鹿盧,下棺以縷繞,天子六縷四碑。

這裡的“豐碑”是砍大木頭做成的,形同石碑。棺停下葬時,在墓穴四角各設置一個,碑上有圓形穿孔,孔中繫繩,繩子一頭繞在軲轆上,一頭系在棺槨上,將棺槨平穩地放入墓穴之中,殯儀結束後,這種木碑往往就埋葬在墓穴中。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陵園石碑墓碑

為此,也可以說,中國的墓碑是起源於古代用作牽引棺槨下葬用的“豐碑”的。它最初是木質,沒有文字,從漢代起,人們為緬懷逝者生前的業績,便利用現成的木碑,在上面書寫逝者的生平事蹟以及歌功頌德之辭,碑首中間仍鑿有圓孔,叫“穿”,這樣,墓碑便正式形成了。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陵園石碑墓碑

對於埋葬親人的墳墓,一兩代內尚可記住,三代以後就不清楚了。尤其經歷過戰亂、遷徙等顛沛流離的人們,更不知道祖墳在何處了。

為了記住先祖的所在,人們想出了許多辦法。起初,人們從下葬死人用的圓木樁中受到啟發。在故者墓前插上木樁或竹竿,再繫上纖維質的紙或帛,寫上死者的生卒年月及時辰,這就是古人所謂的“銘旌”。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墓碑公墓


隨著歲月的侵蝕洗禮,木樁或竹竿容易被損壞。於是人們就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用石圓柱代替木圓樁,人們在石柱上刻上死者的姓名、出生年月、官職等,以此來表示對死者的紀念。

為了在石柱上刻上更多的字,墓碑的形狀從圓柱形開始演變為正方形及長方形,埋於墓穴內外。後又參照房屋、建築的樣式,在墓碑頂端加上碑帽,刻上動植物、山水、花紋,碑身刻上死者的生平事蹟。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閩興福墓碑雕刻


有些墓碑上還會刻上死者是獨葬還是與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帶著會刻有墓穴的朝向及風水。在古代有錢人家的墓碑,通常是雕刻精美的大碑,諸如古帝王陵以及皇親貴族墓等,窮人家的墓碑往往比較簡單,多數是隻刻姓名的小石碑。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後來的墓碑因為有了雕刻、墓誌銘及裝飾品而逐漸轉化為文化藝術品。其功能、形態、質地、紋飾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少名人墓碑,多用大理石、花崗岩等上等石材刻之,碑頂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鑲嵌死者的燒瓷像。

中國墓碑的起源,為什麼要樹立墓碑

墓碑石碑大理石

如今墓碑已經成為記載死者家族及功德行事的“榮譽狀”和“裝飾品”了。這一現象很符合國人光宗耀祖、澤被後世、流芳千古的習俗。

為了墓碑不受風吹日曬等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人們便把碑表立於墓外,將墓誌與銘埋於墓內,以便保存得更久遠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