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劉萍:“後疫情”時期, 關於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劉萍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劉萍:“後疫情”時期, 關於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劉萍,中學音樂一級教師,寶雞市拔尖人才,寶雞市教育督學。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骨幹教師,寶雞市學科帶頭人。受聘為“陝西省音樂家協會 中小學音樂教育學會理事”,長期擔任寶雞教育學院、寶雞文理學院的“國培”“省培”“市培”主講教師。公開發表論文數篇,多次獲得陝西省、寶雞市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曾獲得陝西省教育廳組織的錄像課大賽 中學音樂優質課一等獎,近年來先後主持多項課題研究。

2020年很特殊,特殊的春節,特別的春天,超長版的寒假,全民“宅”抗擊“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關注前方“戰情”和不添亂,在這段“只宅不肥”的時日裡,由時事引發了一些關於教育問題的思考。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這段時日耳畔常回響起艾青的詩句,每當我想到深愛的土地,每當我哼唱起《多情的土地》,總是心潮起伏滿懷熱情。作為教育工作者,“後疫情”時期對我們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啟示呢?

一、構建學生的精神信仰與民族自信,讓“國士”成為孩子們精神世界的真英雄。

今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武漢開始席捲蔓延至全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戰疫情。同時“鍾南山”這個響亮的名字也再次迴歸到公眾視野。經歷過2003年“非典”的中國人都會記得這個名字,是他堅持科學真理,拯救了中國億萬人的生命,讓我們國家在“非典”時期沒有走彎路,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那場疫情,打贏了人民戰爭。

他,今年84歲,鏡頭前精神矍鑠的老人走在機場步伐依然矯健,連續奔走奮戰在疫情第一線。他號召民眾“能不去武漢就不去”,但是他卻義無反顧地去了。“國士無雙”民眾信他,他是真“國士”。他理智的面對電視機前的觀眾分析疫情,指導防護,他鎮定沉穩。唯獨在面對武漢“封城”第七天,大家相約高唱《國歌》時,他哽咽了,他說全國人民的勁頭上來了,就能夠面對,武漢一定能夠過關的!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和鍾南山院士一起奮戰的還有一位74歲的老人,她是李蘭娟院士,2003年“非典”時期就在一線抗戰疫情。他們在國之危難時挺身而出,與不知明裡的病毒去抗爭,在疫情面前搶回生命。他們是和平年代的勇士!還有那些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有了他們在前方抵抗,才有“宅”的祥和安寧。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真英雄!

我的孩子說 “媽媽,我怎麼覺得我們都是不肖子孫呢!疫情當前,全國人民看著,我們讓八十多歲的老人衝在前面!” “媽媽,鍾院士都84歲了,應該安度晚年,卻奔走在抗戰疫情第一線。太令人感動。”(這是和孩子的簡短的對話)作為中學生應該怎麼做呢?怎麼才能不做“不肖子孫”?孩子們,敬仰英雄、致敬英雄,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以後科研救國,科技護國,我們的祖國終有一天會交到你們手上,你們要給我們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家園呢?

我們的教育請讓民族自信融入孩子們的血脈。每天的疫情實時播報,我們黨和國家各行各業的人民都顯示出大無畏的精神。我們看到黨的各級政府和領導都奮戰在第一線。新聞裡、朋友圈都是領導們身先士卒檢查、部署的身影。我的朋友裡有提前結束假期趕回工作崗位的;我的醫生朋友有請戰出征的;我的教育同仁們"休假不休工"密切關注著每一位孩子;我們居住的小區,樓道每天都有總務處楊主任帶領人員消毒和到戶訪查,凡此種種實例,枚不勝舉。這是怎樣偉大的民族!

醫生也不是天使,共產黨員也是肉體凡胎,領導也不是鋼鐵俠,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不怕嗎?他們都沒有妻兒老小嗎?但是,他們衝在第一線。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情懷!

孩子們,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能把這樣重大的公眾衛生突發事件處理的這樣好,世界上只有我們國家能夠做到,只有共產黨的領導讓我們可以勇敢面對。相信黨和國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敬畏自然!

二、新時代的“數商”和“信商”教育

我們的教育已經走進了“新時代”,可是“新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新時代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人機共教”的未來教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快速到來,加速了AI教育的新挑戰。

近期華麗轉身當“主播”的教師,“線上教育”“空中課堂”“雲升旗”在磕磕絆絆中走過兩個月的“雲教育”為什麼讓我們如此慌亂呢?

“新冠病毒”在肆虐,鋪天蓋地的新聞和消息,還有間或夾雜的一些假消息或者謠言。為什麼我們被信息裹挾又深陷其中呢?因此,數據分析能力,信息彙總能力,信息分類參考能力等等都將成為新時代中小學生必須加強的能力。

長江學者李政濤在講座中提到“數商、信商”,我覺得他講的非常好。後來特意去翻閱資料學習瞭解。大約在2017年前後,我在講教師培訓課時也曾反覆提到要重視對學生“數商”“信商”的培養。今年,面對重大疫情,大數據“神力”顯現,現在更要加強對學生在這兩方面素養的培養。

關於“數商”,是與大數據相關。人工智能時代脫胎於大數據時代,兩者相伴相隨。數據是人工智能賴以運行的基礎。“數商”與當下倡導的“數字化勝任力”有關,表現為對數據的敏感與熱情,對數據的蒐集、整合、分析、利用和生成的能力,更體現為創造新數據的能力,同時也是將數據轉換為個人素質與核心素養的能力。大數據時代我們要培養更多具有合格的“數據精神”的公民。

關於“信商”,是與信息時代相關。除了數據之外,我們每天面對海量信息,新聞、學習、娛樂、時事等信息更加勢如潮水。面對這些信息,我們的學生同樣需要具備“信息化勝任力”,比如怎樣檢索、辨析、判斷、提煉、整合、利用和生成各種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才能避免被信息裹挾,失去方向、不明真假、喪失自我。要讓學生成為能夠辨別和主導信息,而不是被信息主宰的人。

新時代“守腦如玉” 應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教給孩子們最重要的必備品質。

三、"宅教育"的新樣態問題

春節沒有拜年和出行,整個春天都在宅家的生活學習中度過。 一段時間後人的精神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小神獸”們的居家日子,引起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可以免費觀看學習。陝西省教育廳的名師資源庫,微課程涵蓋了中小學4000多個知識點,全部免費開放,可以反覆觀看學習。市教育局教研室推出了“空中課堂”。還有部分學校開設的“網絡課程”,學校也都利用“釘釘”“希沃”“騰訊課堂”等軟件支持開設了“雲課堂”直播課,大部分也都作息時間規範,下午四點半結束當天學習,學習任務不重,合理引導學生。然而,我們的地區差異、校情差異、教師使用“直播”課的水平差異,也不容忽視,必然會引起一系列後續的教育問題。

反觀,我們發現:未來以來,將至以至!

那麼,疫情過後,我的教育同行,還有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是時候應該把開發“線上”課程的規劃提到重要的位置了。“人機共教”“AI教育”已經來臨,良莠不齊的現狀必然會對孩子們未來的教育產生影響。


四、單一課程與跨學科教育並進的必要性

在“抗擊疫情”最焦灼的那段日子,鍾南山的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疫情控制和治療,必須要有傳染病專家和重症學專家一起作戰,實行聯合醫療救治。醫學領域如此,其他行業呢?這將是未來各行各業必然面對的現實問題。那麼教育領域呢?教育必須也要由單一學科的教學專家,和跨學科綜合性教育專家的並進發展。比如我們陝西省正在推進的STEM教育,跨學科綜合性學習,事實上是我們培養“全人”踐行核心素養的一個關鍵。新時代也是眾籌的時代,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一個具有核心素養的未來公民,應該具備完備的知識儲備和通盤考慮問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也應該是新時代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五、品德修養課要跟進和加強

武漢人是同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裡,湖北人、武漢人做出了犧牲,病毒肆虐侵害著人民,這個時候武漢人接受“封城”,他們是同胞,在這樣特殊的時期要全民一心抵抗病毒。應該多一些善心和同理心,去思考問題。中小學生的品德修養應該是這樣慢慢的在實踐中養成的,而不是停留在口號裡。

大我戰勝小我。口罩磨爛面頰的醫生,身患絕症行走在醫院一線的院長,剃光頭髮的小護士,請戰書上那一個個紅手印,是一顆顆火熱的心,也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除夕夜毅然奔赴前線的軍人,還有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的施工者,從全國各地千里馳援武漢的各行業人員。

相信科學力量。回望抗擊疫情的日子,科學家在日夜奔跑,和病毒賽跑,搶救更多生命。告訴孩子們,請相信科學的力量。要知道科研興國,科技護國。未來的世界需要你們更多的科學探索,用你們的科技能力和科學力量來守護我們的家園。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