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历朝历代的治国之道,所有的帝王其实都依赖“团队”治国,而如何处理好亲疏关系并让所有人都能尽力为国家奉献才华才是真正衡量“贤君”的高端标准!这一点,在《周易》中有明确的体现。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比》卦中,依靠亲疏关系来决定是否得到帝王的重用,如果站队太晚,甚至会成为帝王诛杀的对象,哪怕很有治国才华也只能饮恨刀下。古往今来,大多数帝王都逃不出《比》卦的这个设定,任人唯亲者居多,而对曾经敌对的精英也多以杀戮或舍弃为主。因此,大多帝王也都是庸碌之主,运气好的即使建立了功业却也无法成为“圣君”、“贤君”的典范供后人学习。

《周易》六十四卦中,《比》卦的下一卦是《小畜》卦,这也正是用《比》卦思维治国所能达到的最好结局——国力小有蓄积而已。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同人》卦代表的是真正的“圣贤君主”的模式!此类君主通常都有广阔的胸襟,能够任人唯贤,只要是可用之人,就可以放下亲疏关系,以是非曲直为衡量,广泛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真正做到集思广益,最终成就国家的辉煌!

《周易》六十四卦中,《同人》卦的下一卦是《大有》卦,当用《同人》的思维进行治国理政,最终创造出一个“民丰物阜”的强大富有的国家也是理所当然的。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了解了《比》卦和《同人》卦两种不同的治国模式,再对比历代大一统帝王,基本都是《比》卦思维的体现,《同人》思维的伟大践行者有且仅有一个,可见超越人性之艰难。

秦始皇是个站在历史风口上的人物,能够“书同文,车同轨”,并推行“郡县制”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历史功业,但筑长城、起阿房、修皇陵并举,耗尽天下民力,显然也是个“唯我独尊”的人物,正因为始皇帝远离了民众利益,违背了《同人》的思维,秦朝才会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从小小亭长到夺取天下,可谓是一时俊杰,但刘邦最信任的臣属永远都是亲族和老乡,建立汉朝后,排斥并诛杀韩信、彭越等武将功臣,以至于遭受“白登之围”。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汉武帝刘彻是个幸运的皇帝。一则,文景两朝屈从匈奴未开战端,累积了足够征伐的强大国力。二则,武帝也是个只愿意信任“自己人”的皇帝,所幸,卫青和霍去病确实有足够的能力建功立业。如果武帝愿意相信的外戚都是“李广利”的水准,恐怕武帝也就留不下多大的功业了,毕竟把文景两朝的家底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说不过去。

刘秀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毕竟是和豪强们妥协后建立的王朝,皇帝这个董事长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所以,刘秀“无为而治”是真的没啥作为,不做就不错,反而被很多人夸奖,这好名声来的太容易!至于刘秀奇葩的“图谶治国”,不仅不相信近臣,也不必集思广益,一切“听从天意”,不看史书哪里会知道刘秀其实一点都不“秀”!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个普通帝王,抢了人家孤儿寡母的位置,也属实不光彩。因为怕被高级别武将以同样手段替换掉,赵匡胤索性来个杯酒释兵权,让能打的大将都去当“富家翁”,一次性损失了多少人才?这么小肚鸡肠的人还能有啥大事业?作为软蛋王朝的奠基人,确实很符合形象,毕竟是“重文轻武”的奇葩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下手更狠的,为了给孙子登基扫清障碍,别说《同人》的思维,就连《比》的思维也几乎没守住,“胡惟庸案”、“蓝玉案”等重大事件,朱元璋可是毫不客气,几万人几万人的大肆杀戮,杀得朱棣造反时,朱允炆手下没有堪用的大将,也算是自食恶果吧。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历史上,真正在皇帝位置上既能善尽职守又能开创功业的大概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是真正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千古雄主,任人唯贤是必然的,而且善于纳谏,能够集思广益,不阻贤路,也不因人废言,确实是高明至极。

李世民当然也有亲信,但他就高明在不会盲从,而是允许所有人发表意见,从中选择对大唐发展最有利的见解,而不像多数帝王那样对亲信们言听计从,对其他人不理不睬。

李世民特别善于用人所长,魏征最会提意见,就让魏征去作门下省长官,负责监督皇帝下达的政令,甚至有驳回权。魏征并非太宗的亲信,但丝毫不影响太宗重用魏征,没有《同人》的气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李世民安排“房谋杜断”为左右仆射,安排李靖、李绩等大将负责对外攻略,也都是适才适用。

李世民还曾经要求所有高品阶大臣必须上书言事,直陈时弊,不论亲疏远近,让平时不发表意见的大臣也要踊跃发声,常何不通文墨只好请门客马周代劳,结果,太宗重赏发现人才的常何,从此开始逐步重用马周,使得马周成为难得一见的寒门宰相!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在整个帝王史中,任人唯亲都是主旋律,能够完全打破成见重用各方人才,并且长期听从各方见解,唐太宗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圣贤之主”。

在唐太宗的基础上,高宗李治将唐朝版图扩展到了最大,而武则天任人唯亲,杀害了很多功勋卓著的名将,致使大唐外战接连失利,周边势力纷纷做大。到了玄宗时期,李隆基“爱江山更爱美人”,先后放任李林甫和杨国忠打理朝政,这个终极的“任人唯亲”版本终于将大唐带上了下行之路。

《周易》智慧——从《比》到《同人》,帝王治国能力“大比拼”!

《比》的思维格局虽然不够大,但只要“亲比”了正确的人,也还有《小畜》的收获,但终究是《比》的思维,若想有更大的作为就要有《同人》的思维,放下亲疏,任人唯贤才是国家强盛的关键,汉武帝“亲比”了卫青和霍去病,就能打跑匈奴,涨大汉志气!唐太宗继位之初就被突厥胁迫,仅仅四年时间就能够“一剑封喉”生擒突厥可汗,一雪前耻。相比于汉武帝用几十年的家底对匈作战,显然是唐太宗仅仅几年就能横行草原更为高杆,而远比《比》卦格局更大的《同人》思维是唐太宗能够短时间内提升国力并战胜突厥的根本所在。

通过对《比》和《同人》的了解,结合历代部分帝王的作为,我们对《周易》也会增加一点点的认知,若能如此,也就足以欣慰了。

感谢阅览《明境国学》

您的关注转发是我持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