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紅燈籠”在我國傳統化中的認知中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物件,人逢喜事、洞房花燭、佳節團圓給“它”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然而在封建沒落的舊社會這人見人愛的“紅燈籠”卻見證了一個女人悲慘故事的始末!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生活在民國時代的頌蓮是一位剛考上大學的大學生,頌蓮的一生原本可以像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成為一個教書育人好老師,然後找到一個愛自己的如意郎君,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不曾想父親的突然死亡卻徹底改寫了這個女大學生的一生!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生活的妥協與愛情的期待

頌蓮的母親是一位傳統家庭的女人,丈夫的突然死亡讓這個常年呆在深閨大院的老婦人不知所措,因為沒錢交學費上了半學期大學的頌蓮不得不選擇退學聽從母親的安排,頌蓮的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對錢卻異常敏感!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兒便成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唯一途徑,面對父親的突然去世,母親對未來生活的哀嚎,頌蓮選擇了妥協。“你一直在提錢,那就嫁個有錢人吧!”這是頌蓮對母親的失望也是對生活的妥協!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頌蓮雖然對母親心灰意冷但對愛情卻充滿期待,未經歷世事的頌蓮天真以為嫁給有錢人做小老婆雖然十分憋屈點,只要彼此真心相愛依然可以擁有自己的愛情,就這樣頌蓮扎著兩個麻花辮穿著白衣黑裙的學生裝提著皮箱走進了那個掛滿了紅燈籠的深宅大院。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在路上,一頂鮮紅的花轎與頌蓮擦肩而過,看著那頂通往自己家門口的花轎,頌蓮瞥了一眼便再也沒有理會,至於頌蓮為何沒有坐花轎出嫁?導演在影片中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不過從之前頌蓮與母親的一番對話來看,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導致頌蓮做出了這種舉動,這種倔強的性格也為頌蓮後來的悲慘生活埋下了伏筆。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舊習俗與新文化之間的碰撞

我覺得影片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導演將那個時代的“新文化”與“舊習俗”之間的碰撞通過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矛盾衝突來展現給觀眾,以老爺、大太太、二太太為陣營的保守派,以頌蓮、三太太(梅姍)、大少爺為陣營的先進派,兩個陣營從數量上來看勢均力敵,不過後續的較量才讓我們看到了保守派一方根深蒂固的可怕。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1、初來乍到的頌蓮一轉身成了陳家大院的四太太,新人進府好事連連,頌蓮體驗到了保守派給予她的權利與快感,影片中錘腳的聲音雖然沙小卻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一樣直插人心最深處,那聲音在鮮紅色的燈籠下散發著自身獨有的色與欲,之前的三位太太都是體驗過錘腳所帶來快感的女人,那悉悉碎碎的聲音聽得三個她們腳底癢癢、耳根發燙,甚至連姿色尚好的下人都在偷偷感受被手法獨到的老媽子錘腳是何滋味。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2、“點燈”意味著受寵、意味著地位、意味著財富!陳家大院裡的舊俗陳規讓我看到封建社會王朝的縮影,如果說“翻牌子”是統治階級的高級玩法,那麼“點燈”就是世俗大家依葫蘆畫瓢的鐵證,男權社會中女人不需要讀書,每天像寵物一樣討好自己的夫君就是她們的第一要務!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好在是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剛嫁入陳家大院的頌蓮面對家族傳承了上百年的陳規舊俗視而不見,為什麼每天傍晚要和其他幾位太太在門口等待老爺點燈翻牌子?為什麼不能在自己的房間吃飯?為什麼只有老爺點燈才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飯菜?為什麼老爺當著面調戲自己的丫鬟還不能生氣?這一系列的為什麼就像一座座囚籠壓得頌蓮喘不過氣,而頌蓮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與這個深宅大院的傳統規矩作鬥爭。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3、當老爺對頌蓮的新鮮感耗盡,所有的恩寵被其他幾位太太奪走,這時候頌蓮身邊的丫鬟都變得趾高氣昂,聽著外面傳來細碎的錘腳聲,就像羽毛一樣撓得頌蓮奇癢難耐,頌蓮之前仗著老爺喜歡得來的特權全部浮現在腦海中,此時的頌蓮已經被這大院裡“紅燈籠”所慢慢侵蝕,當頌蓮習慣了特權帶來的快感與刺激,之前接受新式教育早已經被頌蓮拋到腦後,而頌蓮也早已經離不開這一池溫水所帶來的溫暖!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4、大辮子變束髮,那個一臉稚嫩的大學生已成滿臉憂鬱的女婦人!頌蓮這個曾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大學生已經失去了自我,深宅大院裡的你爭我鬥絲堪比後宮妃嬪之間的爾虞我詐,原本慈眉善目的二太太卓雲竟然隱藏最深的毒婦,令人諷刺的是不可一世的三太太梅姍竟然才是這個大院中最清醒的女人。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梅姍雖說是個戲子,但內心對愛情的渴求與夫權的不屑讓我對這個女人刮目相看,那雙高傲不可一世的眼睛似乎在滿地尋找著她的獵物,一聲鏗鏘有力的北方秦腔炫耀著自己不容取代大宅地位,在陳府大宅中恐怕只有梅姍敢罵陳家老爺祖宗十八代,也只有梅姍敢在陳家老爺的眼皮底下偷情作樂!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新蒜”終究鬥不過“老薑”

飽讀詩書的頌蓮原本以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輕而易舉戰勝未見過世面的老女人,可頌蓮終究是太天真了,假孕雖騙得了老爺一時卻瞞不住二太太卓雲的眼,由於頌蓮性格太耿直導致和身邊丫鬟(雁兒)的關係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最後雁兒告發頌蓮假孕,陳老爺一氣之下封了頌蓮所有的燈,失寵後的頌蓮報復這個處處和自己作對的丫鬟,最後雁兒被罰得傷寒而死,雁兒的死亡雖然不是頌蓮之間害死,卻也間接促成了這樁悲劇的發生。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頌蓮原本可以和梅姍聯合共同對抗以陳家老爺為首的保守派,誰曾想醉酒後的頌蓮竟然暴露了梅姍在外偷情的事情,最後二太太告發梅姍,陳老爺下令結束了三太太梅姍的生命,在陳家老爺就是法律、在陳家老爺說的話就是聖旨,生命就像兒戲不想要了隨時都可以拿走!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看著慘死在小黑屋的梅姍,頌蓮最後一根神經終於崩潰了,大哭大喊的頌蓮對陳府大宅的每一位成員控訴著他們犯下的罪行,可看到面無表情所有人頌蓮終於明白,最傻最蠢的人原來是自己,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恐怕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人們評判一件事的善與惡、好與壞總是跟隨著大多數人的隊伍走,很少有人去了解一件事背後的始末,那些血淋淋的真相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模糊。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一入宮門深似海,陳府大宅又何嘗不是這樣,那高牆黑瓦坐落起的大宅門在外界看來是那麼的耀眼,可誰又能想到大宅裡的女人正飽受著家族家規、夫權至上的洗腦,那鮮紅的燈籠照耀著女人們的心底裡難以剋制的慾望,響徹整個陳府大宅的錘腳聲刺激著這群女人們為得到地位和權力想盡辦法去和其他女人爭風吃醋,最後維護封建社會下夫權的至高無上!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陳老爺才是真正的殺人元兇

從開始到結束導演始終沒有給陳府大宅的主人陳老爺鏡頭特寫,每次陳老爺出場的鏡頭總是在光與影的結合下顯得猶抱琵琶半遮面,導演這樣安排並不是弱化陳老爺在整個故事中的地位,反倒是通過這種拍攝手段去隱喻封建制度下像陳老爺的這群人,因為陳老爺在那個時代不是特例,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夫權代表!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整部電影中“陳老爺”出場鏡頭非常有限,但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故事從開端到結束甚至是陳府大宅的每一個角落都有“陳老爺”的影子,下人們都說陳府大宅裡的規矩傳統都是老祖宗定的,可老祖宗又是誰呢,還不是歷任的陳府老爺!這些所謂的規矩就像一雙雙眼睛監控著陳府大宅裡的女人安分守己,這些無形的規矩傳統就像一座囚籠、一把老鎖讓這些原本就愚昧無知的人們任人宰割!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影片中出現過一次對陳老爺的細節描寫,頌蓮發現皮箱裡的笛子失蹤後與陳老爺的一番對話:

頌蓮:“你把我的笛子弄到哪裡去了?”

陳老爺:“怕你分心,把它收起來了。”

“那笛子是誰送給你的?”

頌蓮:“我父親的遺物”

陳老爺:“怪我多心了,我還以為是哪個男學生送給你的!”

“這可壞了,我把它燒了!”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很簡單的一番對話,卻把陳老爺自私、多疑、敏感、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這種極端的性格一旦被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利,人性就會變得殘暴扭曲,三太太慘死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家醜不可外揚的信念讓陳老爺無視法律與道德約束,男人就該三妻四妾思想更是刺激著雄性物種對權利的渴望與追求!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瘋”都逃不出陳家的手掌心

頌蓮幫助慘死的梅姍製造了“鬧鬼”的假象,聽著梅姍生前刺耳的秦腔聲,那滿屋子被紅燈籠照亮的空間,燭火的顏色搭配燈籠的紅,整個房間顯得詭異又恐怖,之前還是生人鼎沸的房間如今卻冷的可怕,那些被出尖叫的陳府下人刺激著他們內心所做的一樁樁虧心事,此時此刻聲、影、光被張藝謀運用的爐火純青,之前喜慶的“紅”在昏黃色光的調和下顯得那樣悽慘又恐怖,不用導演刻意交代,在這個讓人彷彿喘不過氣的房間裡肯定有一些悽慘的故事和冤死的苦命人!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嫁到陳府未滿一年頌蓮就已經瘋了,又是一年盛夏,萬物復甦。陳老爺順理成章迎來了自己的第五位姨太太,大紅燈籠高高掛,熱鬧非凡的嗩吶聲正在用力驅趕著曾經的傷心事,豔紅欲滴的紅色帷帳下出現了一個扎著麻花辮的女孩子,她的樣子和去年沒什麼變化,白衣黑裙的學生裝與陳家大宅顯得格格不入。在此刻,頌蓮依舊用自己的行為表示她不是是陳府大宅的四太太,她是性格倔強的小頌蓮......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頌蓮”般的華語影片

由於國內觀眾觀眾對國產電影都偏好大圓滿的結局,以至於張藝謀導演的這部作品在該年(1991年)上映時國內票房並不理想,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卻在國外大放異彩,1992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北美上映後便以260萬美元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的最高票房記錄,並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更是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頌蓮最後敗的很徹底,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它的真實性,不同於當代電影中諸事皆大歡喜的結局,男女主動不動Carry全場,枯燥無聊的劇情讓觀眾看看昏昏欲睡,好看的電影是有生命的、是有靈魂的、是能夠帶給觀眾和社會思考的,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我不明白為何國內的放映的影片為何質量一年不如一年,幾十年前大放異彩的《紅燈籠》在如今看更顯珍貴,如今八股取士式的無腦影片一次次試探著觀眾最後的底線!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今年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多個獎項,然而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為何無法將華語電影推廣全世界,我覺得基於社會現實、尊重多元化文化創作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衰敗的國產文化產業讓我看到了“頌蓮”的影子,一座座高牆壓迫地國產文化喘不過氣,從《我不是藥神》的爆紅到《少年的你》一鳴驚人我看到了觀眾對於優質電影的渴望與期待!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矛盾的創作環境中華語影片該如發展?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我國從來不缺有文化的作者,缺的是寬鬆的創作環境!”是啊,回過頭來縱觀以前的影視劇,百花齊放的國產影視作品可以輕而易舉問鼎世界主流獎項的認可,雖然廣電總局每年都在鼓勵和扶持優質國產影視劇的發展,但稍顯嚴格審核條件讓華語影片失去了十幾年前的風采。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近代“女大學生”的悲慘一生

不過“限古令”、“限清令”、“限薪令”等一系列措施卻都在為優質作品掃除障礙,我覺得提高文化自信並不在於創作出正能量的作品的多少,而是能夠讓觀眾面對現實,能夠在影視劇作品中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不足與缺憾,觀眾不是三歲的小孩子,可以接受皆大歡喜的劇終,也能夠坦然面對不圓滿的人生,華語影片需要的不是過度保護而是放手去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