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朝大名府故城遗址图

“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实际上大名府的历史远比其要深厚辉煌。大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古卧槐树

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宋仍为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在大名历史上,曾经崛起过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城,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追忆、称道,她就是享誉华夏的北京大名府。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就是说,她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北大门。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宫城”。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水浒传》中称她“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五礼记碑

使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有众多名人贤士曾来这座城里治政安邦。单就唐、宋两朝,就有田承嗣、何进滔、狄仁杰、乐彦祯、罗弘信、寇准、王钦若、吕夷简、韩琦、欧阳修等名臣,在这里相继供职。可谓人才叠出,享誉古今。可叹的是,明朝初年也就是公元1401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结束了北京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雄壮历史

。古城逝去,风韵犹存。壮哉,古老的都城北京;美哉,雄伟的大名府城。她是大名历史的象征,大名历史的骄傲。她以一千余年的阅历,见证了大名古老的辉煌,也为现代大名的复兴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存旧城为水失大名府后,明清时期所建。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明清古城

近日,河北大名县“宋府明城”古城内道路管网入地工程改造过程中,在中心十字街挖出“神秘图案”,该图案由长条形青石组成,呈现“外方、内十字交叉”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工地周边还陆续出土了石牌坊的建筑构件,本土研究古城文化历史人士初步推测,该建筑疑似为“四牌楼”遗址。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施工现场出土的古建筑遗址

3月12日,施工队伍在中心十字街附近施工时,陆续挖掘出土了零散石牌坊建筑构件,其中还有一个“惟妙惟肖”的小型石狮子。当施工至中心十字街,下挖深度达1.2米左右时,更让人惊异的建筑遗址露出“真容”,一块块巨型石块出现,“一开始都以为是石板路,但挖一段就出现拐角,直角那种,全部清理出来,发现是个‘神秘图案’。”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说。“神秘图案”呈现外方、内十字交叉图形,中心交汇处由4块条石组成小正方形,高空俯览更是让人“惊叹”,四四方方正好处于十字街的交汇处,充满了神秘色彩。当地研究古城文化历史人士初步推测,该建筑疑似为古城内“四牌楼”遗址。“牌楼”与牌坊类似,为我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该建筑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等材质,明代称作“四攒坊”,清代后称为“四牌楼”,多设于要道口(一般为十字路口),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如北京城内始建于明代的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等。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施工工人正在清理“神秘图案”中心交汇处

据悉,明清古城改造是大名县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旅游城市的重点工程,也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民心工程。古城内道路管网入地工程由大名县政府全额投资、县府城开发公司负责实施,自2017年9月8日正式开工,施工顺序依次为府前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道前街。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现场发掘出的古牌坊建筑构件残物

宋府明城惊现“神秘图案”遗迹 河北邯郸大名县古城挖出巨大青石

惟妙惟肖的石狮子在地下挖出

清代咸丰年间《大名府志校注》记载:“旧城在城迤东八里,唐魏博节度使乐彦祯所筑,周八十里……明洪武三十四年,圮(pǐ)于水。都指挥吴成,始徙建今城。”据考证,如今的城池始建于公元1401年,选址艾家口水驿北,最初也为土城,经明、清两朝数百年的不懈努力,方筑成周长九里、四面十三门,坚不可破的石基砖城。古城每个城门都有主楼、箭楼(扭头门楼)、敌楼(观敌瞭哨与拉吊桥之用),三楼鼎峙,成品字形,更有炮台三十六座,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内有不同时期县、府、道的衙门。解放初期,大名古城曾遭遇三次大规模拆城,城墙砖基本拆光,唯有基石与四个城门洞留存于世。“我们研究地方文化,尤其黄河文化时有一种说法:铜头铁尾豆腐腰!所谓‘腰’的部分,便是指因黄河常年冲刷洗涤,将冀鲁豫交界的原大名府(魏州)这一带,好多珍贵遗迹被掩埋在地下,给研究本土文化带来了真实的、物证方面的困境。

愿宋府明城早日展现真实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