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美國國債規模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國債的擴張規模猶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升。但是大家很奇怪的的地方是,為什麼美國沒有發生惡性通脹?美國衰敗了嗎?

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一、美國國債的增長趨勢

我們大致看看美國國債規模增長情況:1982年美國國債突破1萬億美元,1986年突破2萬億美元,1990年突破3萬億美元,1992年突破4萬億美元。1996年2月23日突破5萬億美元,2002年2月28日突破6萬億美元,2004年1月15日突破7萬億美元,2005年10月18日突破8萬億美元,2007年9月28日突破9萬億美元,2008年9月30日突破10萬億美元,2009年3月16日突破11萬億美元,2009年11月16日突破12萬億美元,2010年6月1日突破13萬億美元。截至2010年11月05日,美國國債已達13.72萬億美元。2011年5月16日,美國國債觸及國會所允許的14.29萬億美元上限,到了2019年12月時候美國國債規模超過了23萬億美元。

觀察美國國債規模我們會發現2000年後美國國債規模出現了加速增長態勢,到了2008年後速度再次加速。這到底發生了什麼?2008年從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違約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們已經觸目驚心的經歷了,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危機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科技及新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漲後暴跌。2001年後美國國債開始了加速增長的趨勢,到了2008年以後就繼續加速。

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二、金融市場是美國國債釋放的信用貨幣歸宿

美國國債規模的急劇擴張,並沒有讓世界擔心美國出現惡性通脹。2008年美國國債規模從10萬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23萬億,11年美國國債規模增長了2.3倍,年化複合增長率超過了8%。同期的美國通脹率只有年化1.8%的增長率,信用貨幣的增長並沒有在CPI中體現。

這個首先我們看美國CPI構成與權重,現在美國統計的CPI各部分權重是2011年最新修訂的,其中住房(Housing)價格的權重為41.02%、交通價格的權重為16.87%、食品價格的權重是15.25%、醫療價格的權重是7.06%、教育和通訊價格的權重是6.79%(其中教育價格的權重為3.21%)、娛樂價格的權重是6.04%。

看著美國CPI構成這些和老百姓生活最緊密的部分價格上漲不光受信用貨幣的增長決定,當總供給能力遠遠超過總需求的時候。貨幣對物價的影響並不會那麼大。也即是說增長的貨幣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所以對物價衝擊並不大。

美國貨幣的錨定在了金融市場,以各種證券化資產為基礎的大量衍生金融產品吸納了新增貨幣。而且美國的貨幣乘數非常高,根據美聯儲的數據自1959年來,美國的貨幣乘數最高值為1985年3月的12.44倍,自1959年來美國貨幣乘數的平均值為9.74倍,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的貨幣乘數下降至1959年來的歷史最低值4.63倍。

高貨幣乘數很容易發生流動性危機,我們去看2000年到2020年曆次的金融危機都是流動性危機。泡沫終於吹到無法吹的底部,然後來了一隻黑天鵝一切都開始破裂,為了維持經濟增速繼續加大貨幣投放,然後形成新一輪的泡沫。貨幣乘數收縮,投入貨幣增加流動性,貨幣乘數達到極限,發生流動性危機。美債模式無法逃過的宿命,美國經濟以及養老離不開這個模式了。

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三、美債的宿命我們看日債,美債要靠自己人買也是宿命。

美國國債規模不斷擴張,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名義負利率時代下,美國國債持有人結構出現變化。國外投資者從2000年後就開始基本停止了增持美債,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美國國內投資者佔比逐漸提高。

截至2019年3月底,美國機構(不含美聯儲)和個人投資者是最大持有者,持倉餘額為7.6萬億美元,佔比34.4%;其次是外國投資者,持倉餘額6.5萬億美元,佔比29.4%;第三大持有者是美國政府機構(包括養老基金、社保基金等),持有量為5.8萬億美元,佔比26.4%;最後是美聯儲,持有國債2.2萬億美元,佔比9.9%。從公佈的數據看美國國內資金持有量已經超過了70%,美債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美國國債在國際投資者眼中失寵,這也是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硬通貨地位一致。美元已經不是最好的儲備貨幣了,國際投資者已經在多方配置規避美元風險,未來美債只能自己玩了。

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四、一個國家的衰敗一定從財政破產開始

美國何時走向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美國離開世界第一強國的時間誰也不知道。最少現在還看不到任何可能性,不過我們可以從美國財政情況一窺。

2019財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同比增長約26%,升至約9844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財政報告顯示,雖然2019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同比增長約4%,但由於財政支出增幅超過8%,赤字大幅上升。該財年的聯邦財政收入約為3.462萬億美元,財政支出約為4.447萬億美元。最大的3個支出項目分別是社會保障、國防和聯邦醫療保險。

社會保障、國防和聯邦醫療保險,三項支出沒有一項有希望縮減。未來美國的財政支出只會越來越大,作為世界老大哥靠自生信用貨幣去支撐財政體系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從2000年後到現在的20年,世界的經濟運行模式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


從美債規模看美國財政衰敗,一個國家的衰敗,從財政危機開始。


五、美國離退居老二還有很遠的路,理性對待會更好。

看著美國的鉅額軍費支出,誰也還敢說美國會讓出老二的位置?美國國債發行只要還能支持,美國財政就不會有問題。養老看股市,股市看國債。美國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最後都需要美債的發行支撐。

只要美國國債還能繼續這麼發行,不管買家是誰美國就會繼續維持霸權,雖然也會英雄遲暮但還是老大。只要美國還是老大,任何國家和老大脫鉤的結果,就是自我封閉於世界。

對於美國的關係處理,我覺得雖然無法避免衝突與對抗。但是保持接觸與戰略迴旋會更好,中國古代歷史上處理遊牧民族關係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