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劍橋,24歲牛津,90後美女博導劉明偵:開掛的人生全靠3點

90後的你可能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

而90後的劉明偵,已經頂"美女學神"、"90後牛津博士"、"電子科大史上最年輕教授"等耀眼光環,一夜間成為無數年輕人心中的勵志偶像,堪稱"開掛的人生"。

18歲進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讀本科;

21歲以該校全系第一名畢業;

22歲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

23歲在全球頂尖學術刊物《Nature》發表論文;

24歲成為牛津大學博士;

25歲入選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被聘為教授;

26歲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牽頭成立了"應用化學研究中心",助推電子科技大學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

28歲,成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22歲劍橋,24歲牛津,90後美女博導劉明偵:開掛的人生全靠3點

這位集美貌和智慧於一身的"超能學霸",出生於1990年,是個重慶辣妹子,長相甜美可愛,更是被網友戲稱為"又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小學到初中,劉明偵的成績在班裡都是中上等,並非家長眼中的學霸小孩。

那麼,在奮鬥的道路上,宛如我們身邊鄰家女孩的劉明偵,到底是如何開啟開掛的人生的呢?

答案全在以下3點。

1.自律上進的家庭才是最好的教育

從小到大,劉明偵的父母從來都沒有逼迫過自己的女兒去學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的東西。即使曾有人勸說劉媽媽:"讓女兒利用假期報補習班,來個'彎道超車啊!",劉媽媽也未強迫給女兒報課外補習班。劉媽媽認為,孩子雖然要以學業為重,但也應該要有她自己的生活,相對於考試分數,應該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2歲劍橋,24歲牛津,90後美女博導劉明偵:開掛的人生全靠3點

小學開始,每晚8點劉明偵的父母都會準時關掉電視機,各自在電腦前加班寫東西,或者拿起一本書在沙發上認真閱讀。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劉明偵寫完作業後,也會跟著父母一起看書閱讀,久而久之培養了劉明偵的計劃性和執行力。  上初中後,劉明偵每週都會為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時刻記錄自己的功課進度,哪一門學得不夠好的,她這一週就會多下功夫,以防自己偏科;每週閱讀多少課外書,也都在她的計劃表內列得清清楚楚,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做一項勾掉一項。

2.成功雖然無捷徑,但學習真的有方法

進入重慶一中後,劉明偵高一、高二都在普通班級裡,成績也不算拔尖的,直到高三轉入國際部後,她心中燃起"劍橋夢"之後,似乎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於一個在國內普通高中讀書的她來說,想要進入清華都難,更別說想考入世界一流名校"劍橋大學"了。當同桌知道後,不以為意地對她說:"上劍橋啊,你這不是理想,簡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22歲劍橋,24歲牛津,90後美女博導劉明偵:開掛的人生全靠3點

再三思慮後,劉明偵決定開始全力以赴。喜歡提問、喜歡鑽研難題的她,一旦遇到理解不透的題,便會在課間休息時一次又一次的請教老師,溝通交流,為自己打開一扇學習的窗口。

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她,經過反覆思考總結,整理出了一套又一套"錯題集"、"核心知識點"等筆記,在有限的時間內側重攻克難點,成績簡直突飛猛進。

3.時刻保持勤奮和努力

進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讀本科期間,劉明偵期末考試專業排名,年年都是全系第一,大一就拿到了Top5獎學金,並獲得"優秀畢業生"稱號。

22歲劍橋,24歲牛津,90後美女博導劉明偵:開掛的人生全靠3點

在劍橋大學讀碩士、牛津大學讀博士期間,為了搶時間,儘快完成研究課題她不分晝夜的泡在實驗室,一鑽研就是十幾個小時。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是3至5年,而她從研究材料到發表論文,僅花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劉明偵用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勤奮奮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

正如"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所說:"凡事欲其成功,必要負起代價——奮鬥"。

看完劉明偵的成長故事,你會發現,"自律上進、講究方法、勤奮努力"才是她取得如此非凡成就的重要"法寶",誰的成功都絕非偶然。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