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说到夸奖孩子,道理我们都懂,正确地夸奖孩子,会让孩子更自信,更积极上进。

但是说到怎么夸,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非常之词穷,只会说“你很聪明”、“你真棒”、“很好,继续努力”等等,但其实真正的表扬不是体现在这些泛泛夸奖上。

赞扬孩子的天赋,而不是赞扬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就是在缓慢扼杀了他成长型思维。

因为成长思维与固定思维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们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变化的。成长思维模式的人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斯坦福Carol Dweck教授曾做过一次“称赞方式与思维模式发展”的实验,最后发现:

带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努力和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蠢;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努力和困难能创造新的神经元连结,能让大脑越来越聪明。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成长型思维模式能使孩子:拥抱学习和成长- 理解努力对智力成长的作用- 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

那么身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当孩子帮妈妈扫地时,以下两位妈妈的称赞方式,您认为以下哪一种更鼓励孩子呢?

方式一:“宝贝你真棒!”

方式二:“宝贝,你打扫的很干净哦,谢谢你帮助妈妈,妈妈相信你别的事情也能做好的。”

常常用方式一夸赞孩子,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并不会去追求极致,挑战自己,往往会选择简单的任务,因为他所希望的是顺利完成,获得肯定。而常用方式二夸赞孩子,孩子会敢于去挑战更难的任务。

相比之下,后者的成长,自然比前者更快。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2.夸努力不夸聪明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

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经常夸孩子聪明,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成功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努不努力关系不大。但人的智商通常是无法控制的,当自认为的“聪明”已经不足以应付某件事时,孩子会对周围的认知产生怀疑,变得自卑,容易自暴自弃。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取得成功时,家长不是夸孩子聪明,而是赞美他的努力,让孩子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事情就有可能变得更好。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自信和力量,知道凡事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才会获得收获。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3.中肯客观,不言过其实

很多大人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称赞孩子,比如:孩子能从1数到50了,就夸孩子这么聪明,以后绝对是数学家;

孩子会唱首儿歌,扭扭小屁股,就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当明星。

我们要客观地夸奖孩子,就事论事,不要夸得太飘。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4.夸赞要真诚

当孩子兴奋地要给你看自己的某项成果时,如果你躺在沙发上,拿着手机,连头都没抬一下,只是敷衍着说一句“好棒”就完了,孩子一定会特别失望,同时伴随着一种挫败感,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就会缺乏自信,变得自卑。

夸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且真诚,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是爸爸妈妈有目共睹的。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而恰恰6——12岁是孩子成长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心理引导非常重要。

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束手无策,我建议你让孩子看看这套《小学生心理学漫画》。

《小学生心理学漫画》是我偶然发现的一套儿童心理学书籍,觉得不错就拿来给我家孩子看,没想到平时五分钟都坐不住的他竟然安安静静地看了半小时。看完之后还跟我说,书里说的事情他也经常遇到。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小学生心理学漫画》一共6册,包括社交力、自信力、积极力、情绪自控力、自助力和幽默力6个方面,几乎涵盖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不想写作业怎么办;被老师批评了怎么办;考试时经常马虎丢分该怎么纠正;一上台演讲就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该如何锻炼;和关系不好的同学该如何相处……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这套书的作者团队小禾心理研究所,聚集了权威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其中包括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保证了知识的专业度。

别再夸孩子聪明了,这句话的危害你根本想不到

心理专家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了孩子最为熟悉的日常里面,用漫画代替大段文字,一步步引导孩子怎么去适应和改变。让孩子看了不会觉得自己被说教,而是会感觉“原来我还可以这么做”。将被动教育变成主动学习。如果你正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急需有人指导,那么一定要去看看这套《小学生心理学漫画》,点击下面横条就能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