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速读:

  1. 帝国理工报告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或致英国25万,美国120万人死亡。
  2. 中国可能面临再次暴发风险,近期武汉门诊连续5天发现新冠病例,这表明病毒存在未知来源,
  3. 中国防疫措施是否长期有效以及社会和经济成本是否可以降低尚待观察。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全球疫情观察


世界卫生组织3月17最新疫情数据显示,在过去24小时,又有8个包括贝宁、利比里亚、坦桑尼亚、巴哈马、索马里等国家/地区首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84976例,死亡病例7529例,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达159个。3月17日中国大陆新增13例新增死亡病例11例(湖北11例),中国新冠肺炎总病例数为81090例,死亡病例3122例。

据荷兰媒体BNO Newsroom刚发布消息,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20万例。其中7990人死亡,82037人治愈康复,110044人仍在治疗当中。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世界卫生组织17日表示,该组织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有两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在家隔离。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美国新冠肺炎分布,来源:ABC NEWS

目前美国至少有100人因新冠肺炎死亡。周二晚间,西维吉尼亚州成为第50个报告病例的州。美国公共卫生官员指出,目前国内疫情已到达临界点,若民众不认真看待防疫,美国可能会面临疫情爆发状况。目前,美国已知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已超过5600例,其中101例死亡。

美国大约一半死亡病例发生在华盛顿州,其中至少30例与西雅图一家老年护理机构有关。大多数死亡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

随着美国检测能力的显著提高和病毒的迅速传播,美国确诊人数或将持续上升。

欧洲地区病例3月17日达61098例,欧洲领导人决定,将至少26个国家与几乎所有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隔离开来,为期至少30天,以阻止冠状病毒的传播。这是现代欧洲历史上除战争时期以外从未发生过的状况。

深度解析帝国理工最新报告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

近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Centre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 近期(3月16日)最新发表题为“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阐述非药物干预(NPI)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

这份研究报告是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由主任流行病学教授尼尔弗格森 (Neil Ferguson) 领导的新冠肺炎应对小组主导的。

这份报告直接影响了英国政府改变此前既定的“群体免疫”防疫政策转变为抑制策略。也大大提升了英国政府对抗冠状病毒的积极性。这意味着英国将努力避免尽可能多的人感染该疾病,并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维持低水平暴发,直到获得疫苗为止,时间可能一年甚至更长。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16/us/coronavirus-fatality-rate-white-house.html


据3月16日,《纽约时报》报道称,这份报告也被提交至白宫,也直接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防疫政策,诸如出台禁止10人以上集会的联邦防疫指南。

帝国理工这份最新报告通过对不同的防疫策略和结果进行了研究建模,特别是针对英国和美国的情况,评估了多项公共卫生措施,所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的潜在作用,旨在降低人群中的接触率,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

报告结论认为,任何一项孤立干预的效果都可能受到限制,需要将多种干预联合实施才能对传播产生重大影响。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路透社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全球影响是深远的,自1918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来,成为当代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帝国理工报告估计,仅在英国,就可能导致25万人的死亡,美国则或高达110万-120万因新冠肺炎而死,重症监护病床的需求超过供应量的八比一。

该团队预测,采取激进策略仍将导致“数千或数万”的死亡。并且这些措施需要持续数月甚至才能保持抑制感染暴发,直到疫苗接种。

尼尔弗格森 (Neil Ferguson) 对媒体表示:“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甚至超过一年。”该团队成员阿兹拉·加尼(Azra Ghani)表示,如果对模型进行模拟,就可以模拟出与新措施类似的情景,包括全体民众的社交疏离,家庭隔离等,使总死亡人数降至约20000。

报告指出目前能做的主要有两种基本策略:一是,缓解措施(mitigation),其重点在于减缓但不一定阻止流行病的传播-降低流行高峰产生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保护那些最有可能患严重疾病的人免受感染;

二是,压制/抑制措施(suppression),目的是扭转流行病的增长,将发病数量减少到较低水平,并无限期维持这种情况(中国当前属于此种)。

帝国理工报告三张图改变英美防疫政策,中国面临第二波攻击?

但这两种措施均面临重大挑战。研究团队发现,最佳的缓解政策(结合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家庭隔离以及老年人与其他有严重疾病风险的人进行社会疏离)可以将流行病发病高峰期医疗需求减少2 / 3,死亡人数减半。

但是,即使这样,这场新冠肺炎流行病仍然可能导致数十万人死亡,而医疗系统(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仍将超负荷运转。报告建议对于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将“压制”作为首选的政策选择。


报告称,“压制”措施,可能对卫生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削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因为其员工可能被迫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多达三分之一的护士有学龄子女。采取这种严格的抑制措施的主要挑战在于,一旦放松干预措施,传播将迅速反弹。

因此需要将它们保持在原位,直到接种疫苗为止(可能需要18个月以上的时间)。

研究表明,由疾病监测趋势引发的间歇性社会疏离可能使干预措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范围内暂时放松,但如果或当病例数反弹时,就需要重新采取措施。

最后研究强调,尽管在中国和现在的韩国的经验表明,在短期内抑制是可能的,但是否有可能长期有效以及社会和经济成本是否可以降低尚待观察。

英国病死率将高于美国这与英国较多老龄人口有关。

除此之外,报告指出中国强力公共卫生措施实行全社会隔离,迅速减少了在所有地方继续传播的机会。这些干预措施将R0降至1以下。最近措施开始放宽,在未来几周观察中国的流行局势对其他国家防疫政策将提供宝贵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可能面临再次暴发风险,近期武汉门诊连续5天发现新冠病例,这表明病毒存在未知来源,也就是说病毒来源尚未完全搞清。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在未消除传染源之前或将会有不断散发病例发生,如果全面放松防疫措施,将很大可能发生第二波的社区传播。

这份报告也对我国公共卫生政策决策具有很大借鉴警醒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