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曲则全”是委曲求全的意思吗?“全”有何深意?

yunyaling1987


这一段话,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与儒家的积极进取的入世哲学完全不同,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冷静的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老子的哲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崇尚无为。因为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据和推动力,那么人生社会包括治理国家也要遵循道的原则。道是无为的,是自然的,所以人生也要遵循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

第二,崇尚柔弱的哲学。老子认为所有柔弱的东西,都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而刚强则易折,因此,在人生哲学上,我们要贵柔,要无为,要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充满无穷无尽的力量。

第三,要不争,要不为天下先。这其实也是无为和贵柔哲学的另外一种说法。

第四,也是最为可贵的是,老子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精神。老子认为,事物是由相对的矛盾组成,事物的发展总是向它的反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点,那就成为自己的反面。按照这个理论,柔软可以变刚强,刚强也可以转变为柔软。祸福都可以互相转变。

第五,人要追求全身养性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抱朴守一,回归道的完全没有功利心的婴儿的状态。这就是全。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段话的意思了。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得起“委曲”才能保全自己,扛得住“冤枉”才能申张正义。低洼之处容易积水,陈旧之物容易更新。少一点易于获得,多一些易生困惑。所以,圣人把“一”当作为人处世的榜样与标准。具体地说,不炫耀自己就是明智,不固步自封就能通达,不自伤就能成功,不自大就能长远。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老子其实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的自由一些。你要想全生养性,你就不要追求完美的生活。因为太完美,意味着不完美。你要接受一种心平气和的生活,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当我们遭遇委屈与冤枉时,有些人就会痛不欲生、或悲愤自伤,影响了健康。所以,老子奉献出“曲则全,枉则直”这付“救心灵丹”,帮助人们在遭遇困境时保持理性思维,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万物变幻。



同样的道理,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觉得自己功高盖世,但很容易功高盖主,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一段智慧的人生,应该是一段减法的生活,也应该是“不自矜故能长”的状态。人生要想取得进步,就要先减少一点东西,然后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发展,就能长生久存。这就是道家的长生久视之道。


好玩的国学


《道德经》的“曲则全”,不单单就只一个维度的讲委屈求全。“全”代表着圆满之道。

老子与孔孟之道,都从《易经》的同一渊源而来,老子说话,往往正反两面都要说,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的作用。

其实,孔子在《系辞传》上也说“曲成万物而不遗”。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这个宇宙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所谓“直”就是我们把圆切断拉开,硬叫他☞直,所以说宇宙万物都是曲线的,故曰“曲成万物”。

老子把这个原则抓住,指出做人处事与自立利人之道,“曲则全”。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能万事大吉。

比如说:做人要讲究艺术,骂人己是种技巧。

团队成员犯错,你骂☞是个傻鸟,混蛋!对方肯定受不了。

那如果你能转个弯,把自己一同骂,改改口气说:“伙伴们,我们不可以乱搞,做错了,别人都会觉得,我们的脑袋被门夹了会被骂成混蛋傻鸟的。”那么换成任何成员听见这话,心中虽然不高兴,但心里肯定还是能接受这种警告。所以善于言辞的人,一定要懂得“曲则全”,只要由此一转就可圆满,就可达到目的,又能彼此无事。


康复祥哥


曲则全,老子重视无象的研究。仿生学,有说不尽的奥妙,曲线万象之理。人们着重于有象的方便。那就简单说吧,弯曲便利。简单说路网拐弯曲角方便人生活行走。水弯弯曲曲流经,是补给润万物,利润山川大地万物地下之水。曲中有伸,伸中有曲。只直不曲,僵硬,僵尸的东西不是死了的吗。是老子守弱的理论根据。

往玄的说,光,空气,水,无空不入,才是生万物之道。都知人累了曲一下身可缓解气息的调和。天罡步也是仿北斗七星的奥妙,松肩,垂肘,收腹,曲膝,松腕。仿七星之形曲生学为用。控制着地球文化運转的原理玄妙。来引导开发人的潜能智慧的玄妙作用。曲不止不屈,反而放松自己。


马振廷1


委屈求全,现代汉语成语,意思是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其实,这个成语最早来自《道德经》22章,“曲则全,枉则正”。

“曲则全”就是在很多时候,你委屈自己,放低身段,把自己所谓的名誉、地位、尊严等等放一放,反而能够保全大局。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在很多时候,暂时的委屈一下自己,往往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去争那些虚名,什么高、大、上都是没用的,把事情做好,最后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枉则正”,就是说只有学会弯曲,才可以终获伸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处在社会之中芸芸众生,在婑橼下生活是常态。敢于低头的人士,身处强势之下,只有学会规避风险,才可求得生存,终而一展大才。不明时势,不知事机,强作妄为,衰亡立见。


老子告诉我们,要有所取舍,舍的是那些虚幻的东西,没什么用的东西,得的是成就大家、成就事业。古代说“木曰曲直”,就是木它长它有直的时候,它也有弯曲的时候,它碰到了石头,比如说在土里长着,碰到石头,他不直着往上顶,它弯曲的长,接着等过了石头,它再直着向上长。


“曲则全”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谁能够修炼到这种境界,准能做大事,很多事情的很多时候,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所以,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适当委屈一下,换取更大的成功。


德雨50926495


看大家回到那么多字,我都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理解字词要结合语境和全文。曲则全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诚全而归之。

整个篇章关键字就是全,一。所以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全就是一。是整体,是完备。只有保留整体性,才能最大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环境生存中妥善面对一切变化。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生命的一种资源和本能。要合理妥善的利用和保留。

曲,是一种形态的变形,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周边空间。比如人到了屋檐下要低头,钻洞要弯腰,甚至趴下。躲在一个小空间里,要蹲下,身体蜷在一起。这就是曲。

委,也是一种曲,类似蹲下,趴下,弯腰。是身体的变形,主要是变矮吧。所以日本人因为矮,被称作倭。

所以,曲则全就是委曲以达到全的目的,但是未必都是求。求是被动的,客观的,而曲则全有一定的主观性,能动性。


无名观


先说答案

“曲则全”的意思不是委曲求全的意思,而是“曲己而全道”的意思,也就是说,认识到认知的局限,通于大道至理。

全,指的是明道之人,一通百通,无所不通。

简单的解释一下

“曲则全”一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本章讲述的,是“圣王如何才能曲己合道,成全而归”的道理。

“曲”在这里指的是片面的、细碎的、屑小的意思。

用现代语文的理解,“曲”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使用,“以之为曲”的含义,意思是“认识到自己日常面对事物或者事务的知识和见解,相对于‘道’而言,是片面的,细末的,不足全的,是一孔之见和一曲之理,只能应对特定的状态下的特定事物或事务。”

《论语·为政》篇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比”的意思,和“曲”相近;“周”的意思,和“全”相近。

《荀子·解蔽》篇中也提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这里的一曲,指的也是一曲之见,大理,指的便是天地自然之道。

古代的中国人如何认知世界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这样写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中,我们从道到物将世界分为五个层级。

第一层是道,第二层是天,第三层是地,第四层是人,第五层是物。

这五层的宇宙系统,人若处于更低的层级,他的心智边界,便是这一层级。

如果人处在更高的层级,看更低的层级,无论更低层级的系统内部多么复杂,站在外部看,都可以一览无余。

就如同井底之蛙,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弄清楚井中的世界,和头顶那孔小小的天空。对他来说,那就是他宇宙观的边界。

这样的边界,便是心智桎梏。

我们常见的那些词句,如: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等等,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荀子》中说的“蔽于一曲”。

要想打破这样的桎梏,首先,就要认识到识见的适用范围,认识到识见的局限。这就叫解蔽。

只有解除了认知边界的遮蔽,才能跃迁到更高的层级,站在外部看问题,则可以一览无余。

那么,人,是不是可以这样不断的一层一级的持续跃升,永远也没有尽头呢?

并不是这样的。

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认为,知人、知地、知天,知道。

与大道相通之后,离形去知,进而与道混冥为一体。这是最高的一个层级。

这便是“曲则全”中,“全”的境界。


平凡2850


老子说:曲则全……

庄子也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的成功,大的圆满,仿佛有缺口一样(留缺)。如何解?有人讲:花盛放则枯萎,月满盈则相食(月缺、月食),物盛极则必衰……事物执着于极限,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物极必反)而真正的集大成者,反而像女儿墙一样,留缺,守拙,新的能量才能从缺口(曲)中源源不断地涌入,生命的律动才能够生生不息!

所谓全,并非无暇的饱满,而是能屈能伸,能曲能枉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曾国藩晚年讲得“求阙”(缺)和老子:“曲则全、枉则直”,其实异曲同工。人间世几乎所有人都在求满,求全,唯有曾氏求阙(缺)者,何也?

君不见贪食蛇,贪无尽之食,唔嗷喊叫,脑袋撵着自己的尾巴!最后,连自己都“起了咔嚓”生吞活剥地吃掉啊!……圆了没有?圆了,肚圆了!满了没有?满了!填满了!完了没有?完了!全完了!

贪官者,贪墨者,贪心不足蛇吞象者,终将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一个也不能少,概莫能外。

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以:委曲便会求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求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啊!

最后,用主席最喜欢的一段箴言收束: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合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求盛名,而求“缺”(曲)者,不求阳春之曲,而能下里巴人者,大智慧啊!


唐傥


题主所问出自道德经二十二章,需通章而看,不可断章取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讲的是圣人之道,一切都以天道为基调,曲则全不是委屈求全的意思,包括文中一直提到的无为也不是什么都不干的意思,这是误解。

文中的解在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一句,什么叫抱一,一是什么?道生一,一对应无,是万物未有之前的状态,是万物始生的源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唯有道不变,源头不变,所以要探求事物的规律,还需要从根本上入手,也就是这个一。

如何才能做到抱一呢?那就要顺天道,灭人道,所以这段的理解应该是曲己则全道,枉己则直道,洼己则盈道,敝己则新道,少己则得道,多己则惑道。

只看到自己就会不明,自以为是就会把自己撕扯的离道越来越远…以此类推。

大家再来看看曲的本意就更好理解了,曲字是由字变来的,这两个字都和田有关,“曲”字的本义(请参考本词条“汉字演变”一栏提供的字形——农田之形):原来的农田体系接近散架,相应的社会基层组织处于半解体,需要重组的状态。曲己,让自己重组之意,就是舍弃之前趋和人道的自己。

回答题主的问题,曲则全,指的是曲己全道之意。




国学社


也可以说,曲则全就是委曲求全的意思,但是委曲求全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意思。在古文中,委是弯曲萎缩之意,曲是微小细小之意。委曲就是把大的东西扭曲折叠成微小甚至不可见的东西。这句教导我们如何修养身心,把一些不如意的,在小人物看来很大的事化小,小事化了,埋藏于内心某角落,忍耐等候,不要轻易暴露情感。做到这样,就修正了身心品德,整一而完全。诚于中而形于外,有识之人一眼就看出你有一副福相,神灵一眼就看出你是义人。圣经上说,因诚信而算为义,虽然你的义并未散发到行为上。现代人往往怨天尤人,认为好人没好报。不信上帝,不悟真道,不能慎思明辨,胸中不能容物,单单做些好人好事,上天也不算为义人。修成高尚的品性,即使行为上有所欠缺,其罪可蒙赦免。越是在困境中,越是有很多不如意之事钻进你心里,你当忍耐,把它吞下去,不要喷出来。

古人云,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君子闻雷而手中汤匙跌落。可见义人是心灵敏感的,他的心灵能感触人间千千万万不平之事,如果每遇不平就发泄出来,岂不把自己折腾致死?何况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做到明哲保身,潜龙勿用,修身待时,等候天命。人的心胸能够经受磨炼而拓展得至为宽广。把不合时宜的,时机不成熟不便发作的事物埋藏于内心某个空旷的角落,才能保证德行无亏,纯正完全。圣经上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必赐给你一个儿子,作为丰厚家产继承人。将迦南美地赐给你子孙为业。你必享大寿数。古人说,天道无常,修德为要。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把天大的事,凭着忍耐顺从的点拨,化小以至于无,泯灭于无休无止运化不息的大道中,方臻完美的圣境。


独一幽灵


曲则全,则是指抱一。以抱一为原则,那么委曲能转化为保全。并不是什么样的委曲都能转化为保全,为了抱一可以暂时委曲,圣人是抱一的楷模。其他的几个转化,原则都是抱一。则,就象通路,来回都通,委曲,保全,都以抱一为原则,即全则曲也是成立的,原则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