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专干246038369





答:董卓在历史上的定位很低。一般都是和赵高、侯景、魏忠贤等人同列;远低于曹操、甚至王莽。

与董卓同时代的颍川人荀彧说董卓为人“无能”,荀彧的侄子荀攸说董卓不过是一个“匹夫”,明朝人丁耀亢甚至破口大骂董卓“真一粗莽蠢之物”。

董卓的父亲董君雅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曾在豫州颍川郡纶氏县担任县尉,即董卓就出生于纶氏县,但却是在凉州陇西郡长大,与羌人部落酋长做朋友。

长大后的董卓武勇非常,力大无穷,上阵杀敌,要携带两袋箭囊,可以在策马驰骋中左右开弓。

但董卓的工作最先却是从担任凉州刺史衙署和在司徒府里面担任“从事”和“掾”开始的。

这两种职务都是高级军政长官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处理诸多文书往来的事务。

这一点,和吕布非常相似。

吕布也是非常武勇,力大无穷,但最先也是担任刺史丁原的主簿出道的。

所以,董卓遇上吕布,惺惺相惜。

但董卓具备吕布所没有的优点,即极具政治眼光,而且,做事果决善断,不瞻前、不顾后,想干就干,从不犹豫。

这就是他能在东汉末年迅速坐大的原因。

相较而言,吕布的政治见识很浅,经常辨不清形势,以至于沉浮起落,最后走向了覆灭。

而且,吕布为人当决不决,经常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让人叹息。

董卓也具有吕布所没有的缺点——凶狠残暴。

因为凶狠残暴,搞得天怒人怨,最后的下场很惨,被吕布杀后,还被百姓用他的尸体炬油。

下面说说董卓的残暴代表作。

董卓为了轼帝、立帝以扬威,强迫何太后诏策废除少帝刘辩,贬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事成之后,他即用毒酒先后将何太后与少帝刘辩鸩杀。

在安葬何太后时,董卓命人挖开汉灵帝陵墓,将墓中珍宝洗劫一空。

再动用军队,把在陵墓现场的所有男人全部砍死,尸身用来给何太后陪葬,头颅装进木桶中。

董卓就带着这些满载人头的木桶,以及绑架起所有到过安葬现场的女人,趾高气扬地回到洛阳。声称战斗胜利归来,木桶里的人头和这些女人都是战利品。

炫耀过后,他木桶里的人头用大火焚烧;掳获的女人,全部赏赐给自己的部下。

为了斩草除“根”,董卓还斩杀了何进的七八十岁的母亲,尸体抛入御花园,不许收殓安葬;

对已经死去了的何进的弟弟何苗,开棺戮尸,把碎成片的尸骨一片片地撒到园林里面。

董卓最让人诟病的是,他为了把朝廷玩弄于掌股之中,强行迁都长安,发火焚烧洛阳。

总之,董卓的罪恶罄竹难书,上面说的几条,已经可以充分折射出他的残暴了。


覃仕勇说史


董卓是相当残暴的一个人,他的罪行罄竹难书,董卓之乱也标准着东汉王朝彻底走向灭亡再无挽回的余地,董卓的暴行史书都有记载,可以说是令人发指,毫无下限。

荒淫无道,生活糜烂

我们都爱调侃曹操的好色,把喜欢人妻的曹操称作曹人妻,但是曹操这只能算是好色,董卓可是淫乱之极的魔鬼。

董卓进京后,废少帝立献帝,献帝登基时不过八岁,朝政都由董卓把持,皇帝只是个傀儡,董卓权倾朝野,汉献帝年幼懂后宫之事,董卓便长期住在后官,留宿龙榻,宫中侍女公主皆遭其玩乐,淫乱后宫,而董卓军士也在宫中恣意妄为,后官变成了人间地狱。

为了长期淫乱,董卓在长安附近这里大兴土木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城堡郿坞。据史书记载郿坞“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把从洛阳等地搜刮来的财宝及粮食运入其中,包括两三万斤黄金,八九万斤白银,无数的珍奇异宝,可食用三十年的粮食等,选了民间大批美丽少女安置其中,供董卓玩乐。

军纪败坏,杀戮无算

董卓大军进入洛阳城后,面对繁华富庶的京都,董卓故意纵容西凉兵对京城百姓肆意烧杀抢夺,掳掠妇女,整个洛阳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朝野上下,一片惶恐,人人自危。

董卓辖区内百姓毫无尊严,生与死全看董卓及其军队的心情,董卓肆意残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史书记载:“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这种灭绝人性的勾当,也只有董卓才干得出来。

董卓对待反叛者同样血腥残忍。有一次,他宴请群臣,席间居然当着众大臣的面,将数百名反叛者割舌、挖眼、斩断手脚。血腥的场面,一度让赴宴的大臣吓得筷子都掉在地上,而董卓依然神态自若地喝酒吃肉。还有一次,董卓将数百名反对他的士兵全部五花大绑后,头朝下倒立着吊起来,然后浇上油膏,将他们全部活活烧死,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巧取豪夺,火烧洛阳

董卓在执政期间,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董卓还明目张胆地废除了自西汉以来流通的五铢钱,发行了一种小钱,让百姓们手里的五铢钱,顷刻间变得一文不值。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物价的飞涨,致使粮价涨至数万钱一石 。董卓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名义捕杀富户攫取财物,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案。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谋士李儒建议迁都洛阳,董卓立刻采纳,西去长安,董卓自然不会把洛阳完整地留给他的敌人,在报复心理的恶性发作下,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贼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

繁华昌盛200余年的洛阳城一片焦土,满目疮痍,孙坚逼进洛阳时,“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连后来曹操提起此事,还感伤不已的。“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董卓被吕布、王允杀死后,他的全家被灭,上至90岁的老娘,下至两三岁的幼儿,董卓死后直接被扔在大街上曝尸。有一个小吏被专门派来看守董卓的尸体,他非常恨董卓。于是就做了一个大大的灯捻插在了董卓的身体之中,接着把灯点着,董卓就被做成了一盏人油灯,这盏人油灯通宵达旦的点了好几天。等董卓的部下杀进了城,董卓早已被烧成灰,他们只好将灰收起来装进了棺椁里就葬在了董卓死的这个地方。

董卓罪行滔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恶人之一,奇怪的是这种人现在网上还有给洗白的。


我家的猫叫皮蛋


董卓的残暴,在史书中多有记载。

比如奸污宫内公主、宫女,滥施残暴的刑罚。或者把集会的人全部杀死。

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

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

比如诱降叛军,割舌、砍断手脚、凿瞎双目,再用大锅煮。

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

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

在《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东汉有数位姓皇甫的名将,皇甫规是其中之一,他是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

皇甫规成人后,接任了度辽将军,与羌人作战,和张奂、段颎合称为“凉州三明”,官至护羌校尉,持节领护西羌。

皇甫规的年代比董卓要早,他在174年就已去世,享年70岁。

皇甫规去世后,他的夫人马氏就守了寡。马夫人是皇甫规前妻去世后的续弦,只记载为“扶风马夫人”,具体年龄不清楚,想来年龄差距颇大。

马夫人姿容端丽,才学颇高,擅长书法,作品到唐代仍有流传。

董卓入京后,马夫人才艺双全、闻名遐迩的名声传到了他耳里,动起了脑筋,想要娶马夫人为妻。

董卓用厚礼聘娶马夫人。他送去百辆大小马车,和大量奴婢、钱财、布帛作为聘礼。马夫人一概谢绝,她身穿丧服前往董卓门前求情,表示不愿再嫁。

董卓觉得很没有面子,下令家奴“悉拔刀围之”,大言不惭:“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夫人乎?”

求情没有用,马夫人听说过董卓的为人,知道无法幸免,干脆豁出去大骂董卓,只求速死:“你是羌胡的杂种,毒害天下还不够吗?皇甫氏是大汉的忠臣,你不过是大汉的一个小吏,竟敢对上非礼!”

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董卓大怒,命人把她绑到车轭上,鞭棍交加。马夫人对持棍者说:“何不重乎?速尽为惠。”于是鞭棍声中香消玉殒,盛年美貌,才华横溢又刚烈不屈的皇甫规妻子就这样活活被打死在车下。

《书断》:先有扶风马夫人,大司农皇甫规之妻也,有才学,工隶书。夫人寡,董卓聘以为妻,夫人不屈,卓杀之。

小院之观


董卓的老家,是现在的甘肃省。他父亲担任县尉,东汉官场当地人不能在当地为官,他随父亲在外地。少年时期,一身蛮力,非常擅长舞刀弄棒,还有着豪爽的性格,对当地羌人非常友善。一次过年,他在外结交的羌人首领来他家拜访,他作主杀了家里耕地用的牛来招待这些客人。羌人们非常感激他如此厚爱,回去后又把部落里放养的牛羊送来了几千头。

散财,是非常招揽人心的一个特质。即使散尽家财也不吝惜,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对羌人好是因为能"为我所用”,而对匈奴却是展现凶狠了。他数次升官都是因为对匈奴的作战凶狠杀戳。每次胜仗,董卓都不会约束手下。他的部下在城中劫掠,完全是匪徒,抢了还要杀,不存在安民,因此,董卓凶残的名声传开。其实那个年代,曹操军队也放纵过部属干土匪的事情。甚至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屠了徐州满城。

非中原礼义文化的游牧习气是滋生董卓之流的野蛮残忍的主因。

董卓还有一个特点,不要脸。自私自利,利益熏心的野兽面孔。在地方为官时,他因过于纵兵被罢官。上司张奂非常厌恶他,甚至不要董卓托兄长送来的礼物。

当他吞并了名士丁原的兵马,收了吕布后,变本加厉地膨胀。

吕布杀董卓,当然并非为了董卓侍妾。但董卓确因为这点小事而大发雷霆码,拎起手戟扔向吕布。

残忍的人什么都不能忍。


吕布倒向王允,匹夫遇名士。

董卓换了皇帝以后,又迁都长安,还一把火烧了洛阳,弄得天怒人怨,朝野一片混乱。结果,王允为首策划暗杀。

吕布就在董卓上朝时把他杀了。

这件事大快人心。董卓横尸街头时,看守尸体的人在他的肚脐眼上插了根灯芯,把董卓肥硕的大肚产生的尸油当一盘灯油,燃之通宵达旦。



事实证明,东汉末年争雄曹操集团考试合格。他遵从了谋士毛玠的“兵,义者胜”"迎献帝丶禀仓食"。

曹操带给皇帝久违了的问候,也带来了皇帝许久不见的粮食和酒肉。皇帝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混乱的年头居然还当真有人惦记他,尊奉他。


钟艺则


挖掘帝墓、杀男霸女

利用安葬何太后的机会,董卓命令心腹把汉灵帝陵墓挖开,将墓中所有珍宝全部偷走、送到董卓府上。

董卓命令军队,把在陵墓现场的所有男人全部砍头,尸体放进何太后墓穴用来陪葬,董卓把砍下的男人头颅全部装进木桶中。

董卓又把所有到过安葬现场的女人,集中起来,放进马车里。

董卓把男人的头、放进马车里的女人,都带到洛阳,对外宣传战斗胜利归来,这些都是战利品。

董卓将男人的头全部放到大火中焚烧;

董卓把那些女人都赏赐给自己的部下,表明自己赏罚分明、以激励将士。

残酷树威、随意杀人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董卓杀人十分随意。

侍御史(官名)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记取下随身佩剑,董卓命人将他就地活活用棍棒打死;

毒杀何太后之后,董卓派人把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头颅砍下,将她的尸体抛到何家花园中,不许收殓安葬;

董卓命人将何苗的坟墓挖开,把尸体从坟墓中抬出来,拆成一块一块的骨头,撒到园林里面;

董卓讨厌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知道周晖来到雒阳,董卓派人把他打死。

董卓随便找一个借口,杀死了大臣周毖、伍琼等等。

董卓杀死的人绝不止这些,他连皇帝都要杀死的。

为了彻底打消汉王朝忠臣桥瑁等人的政治信念,董卓命令在皇帝刘辩吃的饭菜中放入毒药,残忍把皇帝毒死了。

强迫迁都、荒淫无道

董卓强行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

为了驱赶百姓,董卓一面命令军队野蛮动武;一面将宫殿、府院、民宅放火烧毁。

颍川一地正在举行春节欢庆活动“二月庙会”,董卓命令军队赶到会场,用大刀猛砍,被杀死的百姓数以百计,董卓又把从庙会逮到的妇女分发给下属。

更无耻的是,董卓住在皇宫中,自己奸淫公主、宫女;

还组织20多名将领与多名宫女在水池中裸体、洗澡、任意胡来,董卓也参与其中。

戮杀降兵、惨不忍睹

董卓设宴招待大臣。宴席中途,董卓命令把几百名被诱降的叛军带上来,先砍下一部分叛军的脑袋。

在场吃饭的人吓得筷子、勺子都拿不住了,董卓却谈笑自若,彷佛在观看表演。

没杀的叛军吓得跪在地上、苦苦求饶。董卓命人把他们舌头割掉,然后再斩断腿脚。

最后剩下一些叛军死亡更惨。

董卓命人把棉布放进滚烫的猪油中,捞出来之后,包裹到降兵身上,从底部点火,烧到整个身体。

惨叫的声音传到很远,最后被烧死成灰。

而董卓依旧有说有笑、吃饭喝汤。

胡乱猜疑、喝血食肉

太史令观望天象,向董卓禀报:最近将有大臣要被杀死。

董卓心中害怕,担心有人杀他,就将文臣武将权衡一番,想到守卫宫禁的军官张温好像对自己不满。

董卓派人诬告张温与袁术勾结,并命人把张温逮捕拘押。

董卓与一干心腹大将、在饭桌旁坐好,命人把张温带上来,当众杀死张温。

董卓命令厨子把张温的肉做成菜肴,并亲自将张温的鲜血一饮而尽。在场将领无不惊骇万分、目瞪口呆。

时候一到、恶有恶报

对董卓不满的汉朝大臣,安排董卓侍卫武孚刺杀董卓。

董卓把手臂搭在武孚肩上,十分亲切。武孚突然抽出佩刀,向董卓猛刺。

董卓反应灵敏,闪身躲开,大声喊叫身边侍卫,一起动手,把武孚按在地上。

董卓大骂武孚,武孚指责董卓。董卓命人当场杀死武孚。

司徒王允终于想出美人妙计,征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

192年4月23日清早,董卓前去皇宫,吕布护卫随从。

当董卓来到北掖门时,拥护汉朝的李肃等人手持长戟、攻击董卓。董卓朝服里面穿着铠甲,没有伤到要害。

受到攻击的董卓大声喊叫:“吕布何在?”

骑马快速上前的吕布,策马站到董卓面前,从从容容拿出诏书,对董卓说到:讨贼诏书在此!

董卓大骂吕布,吕布带头杀向董卓,董卓被当场斩杀丧命。

董卓死后,肥胖的尸体被抛弃在长安街头。

过了几天,尸体腐烂,看护尸体的士兵在董卓的肚脐上插上一根灯芯,并点着,董卓的肥油就成为点灯的燃料。

后来,拥护汉朝的大臣把董卓尸体烧成骨灰,让风吹散了。

董卓的惨死,是他自己招致的报应。


历史教员张


在说起董卓的残暴时,很多人觉得,董卓在执政期间,那就是手握两把钢刀,谁不服就砍谁;甚至你服了他,他也要砍你。总而言之,杀男霸女,无恶不作。

比如,在董卓执政洛阳期间,发生了大量的恶性事件。根据史书上记载,当时洛阳城内有很多有钱人,尤其是皇亲国戚很多,董卓便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部下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奸淫掳略妇女,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另外,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董卓还利用安葬何太后的机会,命人将汉灵帝陵墓挖开,将墓中所有珍宝全部偷走。

甚至董卓还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

从这层意义上看,董卓确实非常残忍,但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相关内容,是后来胜利者们的单方面记述,而这些胜利者又恰好是董卓的政敌。所以,当时的情况真是如此耸人听闻,还是因为加入了太多的油盐酱醋呢?恐怕也比较难以考证。



事实上,许多时候,社会中的事、历史上发生的事,并不是一个简单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可以解释。

换而言之,董卓一系在洛阳城内的暴行,也未必就是一点群众基础也没有。因为相关事件的受害者,史书写的非常清楚,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和有钱人。

如果让董卓手下的军人们去说,那肯定就是这些皇亲国戚和有钱人为富不仁,他们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自己家里都堆满了金银财宝,吃香的喝辣的,而广大底层百姓却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总而言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诚如是也。再总而言之,这些人根本都不用审判,就是拉出去全枪毙了,也不会冤枉一个。

所以,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关于相关恶性事件的出现,更符合情理的背景可能是这样的。

那就是跟随董卓的军人势力,尤其是底层军人,感觉跟着董卓改天换日的折腾了半天,只捞了几个油花,就感觉董卓实在太不对起他们,因为董卓手下的人,在拉拢他们的时候,肯定不是这样许诺他们的。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也希望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机会,自己去代表自己的利益。所以,当时的受害主体,并不是普通老百姓,也不是豪门贵大族,而是皇亲国戚。这本身就证明军人势力在选择对象是经过一些精心挑选的。

因为,打击皇亲国戚时,容易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至少,不会引得普遍老百姓深恶痛绝);而且也不容易与士大夫集团彻底弄僵(因为,军人势力并没敢针对袁氏、杨氏等豪门大族)。关键是,可以通过类似的打击,把皇亲国戚曾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都挤压出来。

与此同时,当时东汉的皇权已经衰弱,两大外戚(董氏、何氏)都被淘出局,在这种背景下,这些皇亲国戚,占据着国家最庞大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却又缺乏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甚至已沦为最弱的一股上层力量,大家自然会拿他们来开刀,毕竟军人们也要吃喝,董卓也需要军费。

于是乎,董卓先是将汉灵帝的陵墓给盗了,接着又将何太后的亲人给杀死,至于广大底层军人们,自然也要趁机抢夺一些财富,于是那些皇亲国戚自然受到大规模的迫害。



其实,不仅仅是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受到迫害,因为其它地区的皇亲国戚,恐怕都受到类似的迫害,只不过那些迫害,都是来自士大夫集团,所以相关的残暴记录(无差别的屠杀宦官集团;当然也包括无差别的迫害皇族、外戚势力)都含糊不清、甚至提也不提。

换句话说,他们对于自己的残暴行为,通常都会极尽淡化之能,甚至极尽美化之能。而对于类似董卓这类军阀的残暴,都会通过极尽耸人听闻的形式记录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是不残暴的。

因为,从天下纷争拉开序幕后,皇族、外戚势力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踪影。要知道,东汉帝国被封到各地的王、侯,那是多的去了,而且外戚占有大量的军政资源,也是汉帝国的传统;但他们显然都无声无息的被淘汰出局,这一切显然不是董卓一个人能够实现的。

另外,大家都说董卓残杀大汉官员,但实际上,董卓执政期间,真正意义上的朝廷高官,他一个也没有杀,反而选拔了大量名士,比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反而是这些士大夫集团,在大肆屠杀朝廷官员,比如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还有后来著名的史学家蔡邕,也是被士大夫们所杀害。

还有曹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先前,洛阳一带遭受董卓之乱,百姓向东迁徒,大多投奔徐州。这次遇到曹操到来,男女老幼数十万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致使水不能流。”

“曹操围攻郯县,未能攻下,于是离开,攻取虑、睢陵、夏丘三县,所过之处全都遭到屠戮,鸡犬不留,旧城废址不再有行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被后世人们所欣赏的曹操,恐怕才叫做真的残暴。事实上,如果曹操在濮阳城内被吕布所杀,人们现在肯定会说,凭曹操那种货色,就算活着,肯定也不会成为传说中的太祖武皇帝。因为,曹操比日本鬼子还日本鬼子。

但是,因为曹操最后胜利了,成为了传说中的太祖武皇帝,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曹操的这些行为自然值得商榷,但谁也不能否定他就是一个大英雄;最常见的说法是,如果没有曹操,天下不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孤呢。甚至而言,还可说相关内容缺乏可信度。从这层意义上说,对于董卓的残暴,其实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事实上,不要说是董卓,就是咱们普通人也知道要想办法收买人心,想办法拉拢人。因为,处于他们的位置上,谁也知道,如果不能做好这项工作,自己努力奋斗来的一切,随时可能化为乌有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为所欲为的残暴呢?


我是赵帅锅


董卓这个大军阀真是罪恶滔天,人神共愤,害群之马。董卓的所作所为是人在做,天在看。恶人做恶事多了,总会得到报应。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董卓被杀之后,暴尸三日,有人在他的肚脐上放上一根灯芯,他肚子上的肥油足够支持燃烧,竟然就像是蜡烛,煤油灯那样燃了起来,烧了好几天。


董卓自小就任性且粗野凶狠,年轻时,董卓因彪悍的外形和凶狠的为人处世成为当地的一霸,他力气很大,武艺高超,骑马能搭两只弓箭,左右开弓。


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因镇压起义军战功显赫的董卓,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断升迁,成为了朝廷命官、边陲重臣,手握重兵的他开始野心勃勃,残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董卓迎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驻洛阳后,倒行逆施,又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控制朝廷、杀人如麻,淫乱后宫。王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他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


王允与董卓同朝为官,被董卓视为心腹。但王允怎堪与之同流合污。


董卓的种种暴行,我们一一看来:


董卓暴行一:挟天子以令诸侯,废杀少帝,杀何太后


中平六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刘辩年幼,何太后垂帘听政,少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主持朝政,主少国疑。


之后,董卓非常高兴接到何进的密信,引军进京。不久,何进就被张让给杀了。虎贲中郎将袁术追杀张让等人。


张让等人开始出逃,临走自然带上筹码,挟持了少帝刘辩,还有陈留王刘协。



董卓见京城一片火海,董卓急忙率兵前往营救少帝。打败张让等人后,比少帝小几岁刘协,非常沉稳。而年长的少帝则只知道吓得哭个不停。董卓拥刘辩入宫,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


董卓为了制造自己拥有重兵的假象,隔几天就让自己的军队在晚上悄悄出城,白天再浩浩荡荡地进城。大家觉得他手头拥有重兵,很是了得。


“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董卓废少帝的提议,百官中只有尚书卢植提出反对意见,董卓一听大怒,就要把卢植斩首,幸亏大家相劝才作罢。就这样,董卓废少帝,贬之为弘农王,同时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


之后,董卓杀少帝,毒死何太后。 此时,董卓是一手遮天,朝廷的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从皇帝的废立到朝臣的任免,再到朝廷政策的制定。


董卓暴行二:自封国相,大封诸董家族成员


董卓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特权。又自封为国相,实际权力比皇上还大,大封董氏家族成员,培养自己的党羽。就连董卓侍妾怀中抱着孩子,也被封侯。


“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董卓暴行三:杀太尉张温


太尉张温看不惯董卓的一贯行为,董卓也把他看做是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散布谣言,信口雌黄,董卓说张温与袁术勾结,做对抗朝廷的事情。之后,诛杀张温。


“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故太尉张温时为卫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三国志》)



董卓暴行四:淫乱后宫,强抢民女


董卓甚至淫乱后宫,倒行逆施。董卓强抢民女八百,都是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说是自己的奴婢,其实是相当于自己随便推倒的小妾。


董卓暴行五:四处抢掠,残害百姓


初平元年二月,董卓纵容士兵四处抢掠,残害百姓,抢东西,抢良家女子,并杀死全部男子,割下头颅,并排挂在车辕上。这样回到洛阳后,他们扯谎说是战胜了敌人,是敌人的首级,并用火焚烧,同时把妇女和财物进行了赏赐和分配。


董卓暴行六:残杀俘虏


一次朝中百官宴会上,董卓把俘虏带上,割了他们的舌头,斩断手脚,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大家惨不忍睹,鸦雀无声,有的人吓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那边的狂魔董卓却洋洋得意。


“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间,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 (《三国志》)



多行不义必自毙,王允用美人计,一女许二夫,让义女貂蝉和自己共谋大计,最后吕后带人杀了董卓。


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都高呼万岁!老百姓奔走相告,载歌载舞,普天同庆。


董卓注定会载入史册,是负面而极端的形象,遗臭万年。董卓的存在,加速了东汉的灭亡,给老百姓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董卓不像是个人,更像是一个禽兽。


历史漫谈君


董卓是害群之马,他残暴之极,目无王法,破坏民生经济,杀人如麻,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最终,董卓中了貂蝉的连环计,被自己最为骄傲的干儿子吕布所杀。临终之前,董卓仰天长叹:吾儿奉先何在。这真是讽刺至极。



董卓的残暴不仁之处在哪?在于他为了自己的私欲和贪欲,为官不仁,滥杀无辜,残害他人。

董卓罪证一:毒死少帝

董卓见少帝不如陈留王,便扶持了陈留王做皇帝(汉献帝),他还自立宰相。之后他借刀杀人,叫李儒拿药酒毒死了少帝,并且摔死太后,绞死唐妃。

董卓罪证二:奸淫掳掠

关于董卓睡在龙床上,奸淫宫女的传闻并非是假的,确有其事。而董卓有一次行军至阳城地方,恰逢当地居民举行同乐大会,董卓无冤无仇就下令把这些无辜的百姓都给杀了,抢了他们所有的财物为自己所有。更让人觉得残酷的是,他车下挂着那一千多颗人头,回到京城里颠倒黑白,说是杀贼大胜,之后把人头堆在城下用火烧了。

董卓罪证三:焚烧皇宫

董卓被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人合力打败了,他就挟献帝还都长安。他临逃脱之时,还恶毒地往洛阳的皇宫放了一把火,统统烧光了。金碧辉煌的皇宫在他的一顿操作之下化为乌有。

董卓罪证四:行乐郿坞

据《三国演义》: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

简而言之,郿坞就是董卓的安乐窝,醉生梦死的地方,他“选民间美貌女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者八百人,充为婢妾。”,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贪欲,不得不说,他真是骄奢淫逸的恶霸,无以复加的色魔。



董卓罪证五:惨杀降卒

《三国志·董卓传》载:“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间,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

对于投降的士兵们,董卓并没有良善以待,他心狠手辣,下令自己的手下们砍断一部人的手脚,挖去另一部分人的眼睛,割去其余一部分人的舌头,甚至是把一些人丢在油锅里煮。如此恶毒之人,真是稀有!

董卓罪证六:杀害张温和李旻

《三国志·董卓传》载:“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故太尉张温时为卫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这其中涉及到了张温跟董卓的恩怨了,早前董卓差点因为战败被张温杀害,于是董卓怀恨在心,趁一有机会就马上取了张温的性命。

而他与李旻的故事是被记载在《后汉书》和《英雄记》中。

《后汉书·董卓传》载:“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 《英雄记》载:“卓攻得李旻、张安,毕圭苑中生烹之,二人临入鼎,相谓曰:‘不同日生,乃同日烹。’”

总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董卓中了貂蝉的美人计,被自己的得意义子所杀害,真是大快人心,值得普天同庆。


瀚海说史


三国时期,董卓算是比较残暴的了,董卓培养的军队凶悍强壮、战斗力极强,不过他们到哪破坏力也是相当了得的。他的军队进入到洛阳后,洛阳当地是非常富饶的,这批军人在洛阳为所欲为,有打劫人家钱财的,有吃霸王餐不给钱的,更有些人强抢良家妇女,有的甚至连皇室的公主都不放过,弄得家家是鸡犬不留民不聊生,董卓却名曰笼络军心。董卓还趁太后下葬时,去先皇的陵墓中掠夺金银珠宝,在祭祀时,假装自己并非有意派兵,将全场的所有男子都杀死,把他们的头看下来系在马车上,把那里所有的妇女装进马车里,到了洛阳后让士兵们把男人的头都烧了,把这些妇女们都赏给了那些士兵。

董卓夜宿皇宫,奸淫宫女妃嫔以及公主。胁迫天子迁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发掘皇陵,盗取宝物。滥杀富户,以其钱财充为己用。纵兵劫掠,滥杀百姓。在宴席上割下降兵舌头,戳瞎双眼,砍去手脚,然后再放在锅里煮。众大臣都战战兢兢,而董卓且饮宴自如,以此为乐。对待降兵,他令人将猪油涂抹在布上,再把布裹在降兵身上,从脚上引火,号叫之声不绝于耳,人慢慢被烧死。

董卓之所以灭亡,和他的残暴有非常大的关系。




狐说历史w


董卓有多残暴?来看看《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关于董卓残暴的记录

《后汉书》:

1、放纵士兵以搜牢为名抢劫洛阳贵戚之家的财产和妇女;

2、在打开汉灵帝陵墓安葬何皇后时,将汉灵帝陵墓中的珍宝全部取出来;

3、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这些也不知道是否为真,没有真凭实据;

4、派遣军队到阳城,杀其人,夺取他们的财产和妇女;

5、将秦始皇铸造的长安、洛阳12铜人和其他铜鼎等都拿去铸钱;

6、修建万岁坞,和文武百官一起饮酒作乐——算残暴吗?

7、在郿行坞酒宴上,公然当着百官的面,诱杀北地郡的反叛者: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在这过程中和百官喝酒作乐——太不斯文;

8、以谋反罪诛杀关中旧势力;

9、杀张温、伍孚,因为他们要谋杀董卓。

《三国志》的记载:

1、侍御史扰龙宗因为向董卓请示时拒绝解下佩剑而被处死;

2、挖掘何苗的棺材,将何苗尸体肢解后,扔到路边;

3、处死何苗母亲舞阳君,抛尸野外不安葬;

4、派遣军到阳城,杀其人,掳掠其财产和妇女,谎称是平定叛军所得的财产;

5、将阳城所得的妇女,分给士兵作为妻妾;

6、奸乱宫人公主——同样没有凭据;

7、因为所推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在山东反叛,周毖、伍琼等被处死;

8、烧洛阳城外百里;

9、亲自率兵烧洛阳城里的南北宫、宗庙、府库、民家,将所有珍宝财产全部抢走,将富家贵族的家产全部以罪产充公;

10、用猪油涂布缠绕到被俘虏的反董卓山东士兵身上,然后防火烧;

11、将被俘虏的袁绍手下李延烹杀;

12、赵谦因为杀死董卓宠爱的胡姬而被处死;

13、宴会上杀北地反叛之人、杀张温等。

总结:

以上《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对董卓的残暴记录,主要有三种类型:

1、抢夺财富和妇女。董卓抢劫的是洛阳的贵族富户,不是一般的中产小户,更不是普罗大众 的贫困户。董卓即便抢劫了这些贵戚的财产,也不至于让他们破产,不过是损失一部分财产,而所抢劫的妇女,无非是他们的侍女、女佣之类,并非他们的妻妾。

董卓抢劫这些人的目的在于——犒赏士兵,让不管是自己带来的西凉军,还是洛阳、长安附近的士兵,都必须要奖赏,都效忠自己的。

不然你觉得这些士兵平白无故听从董卓的号令?

国库没有那么的钱来犒赏士兵,董卓只能从贵戚手中抢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就把秦始皇的12铜人拿去铸钱,然后作为赏钱发给士兵。

有钱,有女人,士兵绝对会跟着董卓走。掌握了士兵,董卓自然就可以掌控朝廷和百官。

将阳城的妇女发给士兵作为妻妾,将汉灵帝陵墓中的财宝拿出来,都说明了董卓手里没有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赏赐士兵,否则难以让士兵效忠,进而无法控制朝廷。

2、处死反叛者。这和残暴与否无关,毕竟袁绍、曹操等对董卓手下也不会心慈手软。

3、严肃执行法律。赵谦在没有经过审判即将涉嫌犯法的董卓胡姬处死,本身就是违法。董卓将其处死并非残暴。董卓的话里就体现了董卓对人平等的理解:

“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

连人骂狗都觉得不好,何况是一条人命!

总的来说,除了董卓派军处死阳城人之外,没有记录董卓抢劫、杀死一般百姓的记录,董卓的残暴对象都是东汉的贵族、官员,和百姓无关。

至于董卓时出现的“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两个原因:

1、董卓仓促迁都,将洛阳人口一下子集中到长安,导致长安所产的物资供应不够,因此出现短缺,而山东的反董联合军切断对关中输送的山东物资,更加剧了长安城的物资短缺;

2、董卓用铜人、铜鼎等不纯铜所铸造的铜钱,因为质量太差,数量又多,因此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跌。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