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道乐传承人“二满仓”

道乐是下面高乡珍稀的传统宗教音乐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道教音乐的“活化石”。它起源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舆论发动过程中。下面高乡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道乐受外界文化影响较小,其演奏一直在中国民间打醮、超度亡灵等场合进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演奏道乐要有很纯熟的技巧,演练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徒有“三年管子两年笙、笛箫天天起五更”之说。当地成熟的乐手大都从十几岁练起,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不为少数。


民间道乐传承人“二满仓”

武存德今年49岁,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道乐传承人已近三十载,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加广为流传的称号“二满仓”。

清末民初,武存德的祖爷爷武巨工流落到朔州平鲁,先当了半辈子和尚,后还俗娶妻生子。再后来,迫于生计学习道乐并成为道乐传承人,开始学习经文,在本地域的丧葬中为逝者举行超度仪式。

从祖爷爷这一辈到武存德,武家作为道乐传承人已经传承了100多年。二满仓在平鲁一带的乡村远近闻名。目前平鲁区道乐有两个分支,二满仓这一支在白家粱村,另外一个分支在韩村,而韩村这一支杨姓往上溯源,也是从白家梁村缘起和发家的。


民间道乐传承人“二满仓”

武存德从小耳濡目染,就喜欢学习经文和各种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乐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已经会拉板胡。

上中学的时候,武存德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继续学习经文、钻研古典乐器。高中毕业后,虽然有很好的工作分配机会,但是武存德出于对古乐的热爱,放弃了安稳优越的工作,毅然成为一名民间道乐传承人。有人也称这一行当叫做“先生”。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岁月,道乐在“文革”期间被禁止了十几年,改革开放之后,这些风俗被重新拾起,受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武存德也受到了地方乡亲们的欢迎。道乐进行过程中,十里八乡都赶来观看,武存德一度还曾进入平鲁文化馆工作半年,但后来仍然选择放弃了文化馆的工作,继续其道乐生涯。


民间道乐传承人“二满仓”

俗话说“鼓五道六”,一个道班由六个人组成,武存德作为道主,与其他五人各有分工。一场为期三天的活动,通常从逝者离世后的晚上开始,分为普经、写经、叫庙、师声等步骤。第二天上午,道班先要进行开经、送忏、上庙,到中午时进行阳返,下午做道场、诵经,同时笙、管、板胡等乐器也开始上场演奏,到了晚上进行送孤。第三天举行最后一项起棺仪式,至此整个仪式才算尘埃落地,逝者得以安息。

超度活动中经常念诵的经文有《正三昼夜经》《一昼二夜经》等。武存德的经文都小心翼翼地包裹在一块红布里面,这些纸页泛黄的经文是爷爷辈传下来的老物件,被他当作宝贝予以珍藏。

2016年,因为太过于劳累,武存德的身体出了问题,还去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修养一段后,身体稍有好转,武存德便和他的伴当们继续顶风冒雨,各地奔走。

对于这一行的传承,武存德并不担心,他说:“侄子等亲戚有不少都愿意跟着学”。相信“二满仓”这块招牌,一定会继续发光,传承后继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