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縱觀華夏民族歷史長河,有不少文人志士為了國家滿腔熱血視死如歸。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諸葛亮,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在他們的心裡,裝的永遠是偉大的祖國和老百姓。

一代好官焦裕祿:為官多年的他,衣服、被褥的補丁加起來足足有78個,但他從沒想給自己換一換,可逝世後,百姓竟不讓下葬,是為何?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命途多舛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山東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由於環境困苦,在吃飯都不能滿足的情況,焦裕祿在7歲能擁有上學機會算是不錯,所以他尤為珍惜,勤奮好學,名列前茅。如若能在困苦但有書唸的情境下艱難長大也無可厚非,但靠天吃飯的年代,突如其來的災荒逼得他不得不退學,退學後只能回家種地,懂事的焦裕祿沒有一絲怨言,農閒時期還會做一些小買賣,比如賣煤炭、賣菜、賣油等。

17歲那年,他的家庭突遭橫禍,家裡的頂樑柱,他們的父親竟被日寇殘忍殺害,本就貧苦的日子雪上加霜,為了掙到更多的錢,他便開始做工過上了自力更生、養家餬口的生活。兩年後,焦裕祿設法從地主家逃了出來流落到宿遷,之後又在一地主家當了兩年僱工,這期間他受盡折磨,白天有幹不完的活,晚上睡覺的地方夾在豬窩和牛棚中間。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找到組織

23歲那年,恰逢抗戰勝利,焦裕祿便回到家鄉在我黨的領導下當了民兵,還參加過解放戰爭,一年後,他加入了我黨。後來,他服從組織安排前往渤海地區主抓土改複查工作,還因表現出色由臨時人員轉成幹部。1949年以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等職務。期間,為了完成學習夢想,他科學自學日夜不停地讀書,考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進修,隨後還在大連起重機廠學習。

任職蘭考整治三害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發展困難重重,一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一是要抓科學技術。對於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地方,面臨的是更大的挑戰。河南蘭考縣在當時就是一個非常貧苦的縣,經常遭遇自然災害,鬧饑荒更是常事,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此時,組織派焦裕祿任職蘭考。

正如前面所說,任職期間,蘭考縣正經歷最為嚴重的災荒問題,糧食產量持續走低,百姓苦不堪言。

焦裕祿一到蘭考便開始考察,有時深夜還會聯絡幹部和群眾,以從根本上尋求解決方法。在蘭考最嚴重的問題是內澇、風沙、鹽鹼等惡劣災害,他親自走進地裡,沒日沒夜的摸索解決方案。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除了破除三害,他還從幹部作風入手,他要求人民的幹部就要為人民辦實事。在蘭考,他常去貧苦百姓家探望,

有一次,他忍著劇烈的肝疼、冒著刺骨的寒風連續走訪了9個村子的幾十戶人家,但他沒喝老百姓一口水,連烤火他都沒有。當他到了梁孫莊梁俊才家的時候,大娘已雙目失明,而大爺則癱瘓在床,焦裕祿去了他們不認識,他直接解釋到“我是您的兒子,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兩口感動得淚流滿面,連口感謝我黨。

經過努力,焦裕祿發現了泡桐樹可以抵禦這三種災害,還通過“貼膏藥”、“扎針”等方法治理了風沙,不僅治理了,還能給老百姓帶來可觀的收益,於是他開始組織百姓參與到梧桐樹的種植工作當中。就這樣,他帶領蘭考縣人民與天鬥、與地鬥,戰勝了在別人眼裡無法戰勝的困難,徹底改變了蘭考的面貌。經過努力,蘭考20萬畝鹽鹼地變成良田,焦裕祿倡導的泡桐樹栽培,也成為後來蘭考縣百姓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

雖然在蘭考縣焦裕祿只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卻給後人們難以言喻的力量。儘管焦裕祿身體不好,家裡人口又多,生活很艱難,但對於政府的救濟,他沒有一次接受過,

而且將名額讓給了群眾。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在蘭考工作一年有餘,他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足以說明一切。據說他身上的衣服很少換,髒了破舊就讓愛人拆洗縫補,有時破的都沒法補了,連愛人都跟他翻臉了,他只好自己動手補了起來,就這樣艱苦生活的焦裕祿,但若看到哪家吃不起飯,他便會將其工資的一半分些出去。

焦裕祿逝世人民悲痛萬分

由於工作量巨大很少休息,焦裕祿在這期間不幸患上了肝癌,而他依舊將時間和精力用以解決群眾問題,最終在42歲時,他倒下了。焦裕祿的肝癌剛被發現的時候,他沒有要去醫院治病的想法,一心忙於工作,老百姓看不下去了,強行將其送往醫院。

焦裕祿:從不接受政府救濟;住院為節省資源,能不用的藥就不用

在醫院治療期間,焦裕祿為了節省國家資源,能不用的藥堅決不用,令醫生護士尤為感動。焦裕祿下葬那天,四面八方的鄉親們都來圍觀,就在將要入土的時候,人們喊了起來:“不要埋焦書記!”,為了讓後面的人能見焦書記最後一面,還有的人爬到焦書記的棺材上阻止掩埋,直到後來的所有人都見到了焦書記最後一面,才將其下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焦裕祿用他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但他辦公的桌子、櫃子等是原蘭封縣委初建時買的,有不少地方破損嚴重,人們多次勸他換個新的,他從來沒有采納,只是修了修補了補繼續使用。這種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值得被髮揚光大。相信大家永遠不會忘記他,焦裕祿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