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從城隍的原義來看,指的是城牆與壕溝,壕溝內有水的稱為池,無水的稱為隍。道教思想的影響下城隍演化為神,並且從一般的水神演化成能夠保一方平安辨別善惡守護城池的神。相當於鬼神世界的一城之主。不管什麼職稱的城隍,職能都是護佑城池、兼掌管下界的司法工作。城隍爺可以從前世的人中間找到原型,生前多大有功德頗有威望,有紀念之意。為了紀念他們,給他們以新的職務任命,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谷豐民足!

城隍本是守城之神,有城才有城隍,但位於盧氏縣城對面洛河南岸的衙前村城隍廟,是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原因。因為當時郡搬到靈寶,縣令,就把辦公地點搬到了原郡所在地,這個衙前村來指的是原來的縣衙。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城隍廟一般供奉的都是城隍爺,多一點的有財神爺灶君爺,盧氏城隍廟供奉的卻是群仙薈萃。有月老,有判官,有城隍,有土地,當然香火最旺的還是財神爺。

城隍廟裡一塊兒不算古老的碑刻赫然在目。這也是對為官之道的一種詮釋和勸誡。

盧氏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於戰亂之中。1464至1466重建,1550又遭火災,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建國後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築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

盧氏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城隍廟!


作為三門峽市留存下來為數不多的一組完整的城隍廟。還是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與政府的妥善保護。雖然以前已經到過盧氏多次,但無從得以瞻其風采。待來日再拜盧氏!(部分資料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