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很多人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人為什麼要活著?

這樣問,也許是不快樂,可能是生活拮据、是感情不順,或與世不合。他們想要反抗,但無奈只能被現實當做沙包捶打,辛苦的活著。

餘華小說《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一家人也在活著,活的極其艱難。現實中很多人都和福貴一樣,只不過那種痛,早已被軟紅十丈的城的喧鬧所掩蓋,非自己不能扒開。

如果你沒有體會過人間的悲歡、心中缺乏抵禦現實的心靈之力,推薦你閱讀《活著》。它可以把你髀肉復生的身體從溫暖的蜂巢中,拉扯到解放之前的烈日之下,體驗生命的原始脆弱,領悟何謂人生。

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01.花錢享受,可以,但不能無節制

福貴之前是年少輕狂的富家少爺,平日裡吃喝嫖賭,根本戒不掉。為了盡賭興,賒了一本子帳,妻子家珍下跪求他戒賭也不成,還是把父親積攢的家底全部敗光。父親讓他把還債的錢都換成一文一文,沉甸甸的兩擔錢壓得他肩膀劇痛,這是要告訴他家業積累的時間和分量,再多的錢也滿足不了他的貪慾。還清債務後,父親沒能走出家道中落的陰霾,含恨離世。


我們要如何對待金錢?

《硅谷來信》主理人吳軍在給女兒的一份信當中提到了關於金錢的兩個用途:

一,金錢需要發揮它更大的作用,例如投資賺更多錢、用錢來支持我們的某一項事業等等,這些花銷是有意義的。

二,金錢是用來享受的,但不能沒有節制,要掌握一定的度,而且必須是先賺錢再花錢,這個順序絕對不能亂,這樣做不但是為了避免我們出現負債,也是能夠在生活中安慰自己、給自己動力的一種方式。

應當少去純娛樂消費,多對未來進行長遠投資,多讀好書。

燈紅酒綠帶來的愉悅感是“到此一遊”;品讀經典書籍帶來的快樂和收益是持續一生的。

如意大利著名文學家卡爾維諾所說:“一本好的經典,是一部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所說的一切的書。”每個階段重讀經典,總能發現一些超越我們的思想。

多把時間和金錢投資在“長久收益”的地方,不僅能夠修養根性,財富也自然來敲門。

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02.壞比好強大,讓人走下去的,是好


人們往往會對讚美充耳不聞,卻對負面評價豎起耳聽。

《寫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戈德堡的丈夫曾經為了引起她的注意,常常對她說:“你看起來好醜啊,這下子我可得到你的注意了。”

女兒五門成績四門都是優秀,只有一門不及格,猜猜父母會怎麼做?玩命追查不及格的原因,讓女兒本來應該獲得的讚揚變成批評。

若是過度在意悲苦之事,無視生活亮點,每天都是至暗之時。

小說當中描寫歡樂的場面極少,即便那些美好瞬間都像流星一般劃過,福貴一家人也在努力的追逐,想把它留下。

下面是福貴的女兒鳳霞出嫁段落節選,我儘可能用朗誦為你還原當時的人物情感。

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可以看出,即便是結婚喜事,也無法完全掩蓋福貴一家艱苦生活的陰霾。但福貴馬上就能夠把悲痛轉化為幸福,認真體會這一生難得的瞬間。

學會苦中作樂,發現生活中美好的地方,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成年後,你必須要知道這三個真相

03.沒有完美的人生,但也要忠於自由意志


福貴雖然落魄,但身邊有相依為命的親人。他心中有一張全家福,希望身邊所有的親人都平安,但命運一直和他玩笑,讓他成了與牛為伴的孤寡老人。

命運一直都是現實的、殘忍的。

紀錄片《人生七年》講述了十四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的一生。在節目一開始導演就做了預判: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將決定了他們的未來,而結果也如導演所料。

我們應該就此認命嗎?不是的。

楊絳先生說過:“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除了要對命運懷有敬畏之心之外,也要相信自由意志的力量,這是我們人生能夠多一份自主選擇權的機會。

很多人為了拿一份工資,放棄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向命運妥協;福貴在孤身一人之後沒有放棄繼續生活的信念。

應了哪吒那句話:若命運不公,便和它奮鬥到底。

在小說結尾,福貴口中所唱之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當和尚”,是很多人一生真實的縮影。


少年、中年、老年,每段皆有遺憾,人生從來都沒有完美之說。

唯有活著,一切才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