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上网课的队伍中。


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微博#上网课有多难# 的话题下,吐槽网课的声音比比皆是。


家长不容易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孩子上网课,家长徒增新的KPI :微信群拍照打卡、查收前一天的作业反馈、记好上课时间和作业提交时间、督促孩子完成各科作业、检查作业并上传……
这仅仅是班级任务,如果孩子还报了课外班,每天工作量根据课程数量翻倍;如果是二胎家庭,工作量再次翻倍;而双职工家庭,父母必须边忙工作边督促孩子……



老师不容易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老师转行当主播,被迫营业,不比家长轻松多少。尤其年纪偏大的老师,之前从未接触过互联网,特殊时期必须硬头皮上。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都在一块电子屏幕上,每天盯着电脑十几个小时,就算神仙的眼睛也受不了吧!



孩子也不容易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家长成了陪读,老师成了主播,孩子成了粉丝,其实大家都挺难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适应网课,各股力量都在支持网课,但孩子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


一、宅家上课,孩子学习效率降低了


有家长反映“上网课效率低下,不及学校课堂的1/4”。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在家学习效率降低的比例越高。
防疫期间,孩子上网课效率低成了家长最头疼的难题。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


【听不进去】

听老师讲10分钟就开小差,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水果,就是不能专心听讲。
现阶段的网课,最大的弊端就是降低了参与感。在学校上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懂得如何用眼神、手势和语言来提醒走小差的学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但这些教学技巧在网课上是难以发挥的。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不想听】

孩子刚开始上网课的新鲜感过了,现在上课总是偷偷玩手机,甚至借上网课机会打起了电脑游戏。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固着效应”,就是人们将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比如用手机玩游戏,平板看动画片。突然要用电子设备学习,这让孩子一时间难以适应,上课的时候就想玩玩游戏或看看动画片。


【没状态】

孩子在家每天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听课,一点学习的样子都没有……
孩子的认知里,在学校不能自由说话、不能随便走动,有事情要举手打报告,但在家自己是自由的。想让孩子在同一个地方从休息模式即时切换到学习模式,太难了!而且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二、孩子上网课,家长如何科学陪伴?

孩子宅家上课的学习效率低,尽管跟直播软件、网络速度、网课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些因素一时半会难以改变。


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这个特殊时期,在必须选择特殊学习模式的情况下, 家长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和节奏。


1、跟孩子一起做好时间规划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安排,做到劳逸结合。
如果是录播课,建议采取“番茄时间法”,规定时间内要求孩子认真听课,完成后可以休息10分钟,鼓励孩子看远方、活动身体、吃东西补充能量等,但不要玩游戏或看视频,因为短时间内不容易停下来。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2、在家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里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但至少为孩子留出单独的学习空间,保持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将网课的课程表打印出来,并粘贴在孩子的学习空间,尽量还原学校的上课环境。
除了网课可能用到的电子设备和学习工具外,将其他玩具或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暂时放在孩子的视线之外。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家上课,正是家长观察孩子学习状态的好机会,比如孩子是否会随手记笔记、是否会制作学习卡片、是否会在课本做重点标记符号、是否会积极跟老师互动,以及是否会课后复习等等。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以上几种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才会有所提升。


网课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家长都做到了这4点


4、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特殊时期的居家学习,家长的表现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
每天的学习时间,要不让孩子自己安静地上课,家长去忙自己的事情;要不家长在一旁陪伴,或拿出一本书学习、听听自己的课程;就是不能孩子在上课学习,爸爸或妈妈却在同一空间玩游戏、看电视剧。
不要挑战人性的弱点,毕竟就算是我们成年人也无法抵挡所有的诱惑。




其实,孩子学习效率低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自主高效学习的方法。
家长想要一劳永逸,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还是得将关注点放在孩子底层能力的培养上,比如专注力、自制力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目的和学习能力不同。家长想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提升学习效率,必须从孩子的发展特点出发,不能所有孩子一刀切采取同样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