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叫武汉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就仿佛在热闹的街头,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这无数陌生的脸庞中,只有一张面孔面带微笑地对着你,向你露出熟悉的笑意。

有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叫武汉

武汉人常说一句老话来夸耀自己。他们说:“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汉口。”说的就是汉口之大。汉口何止是大!尤其是1861年开埠以来,西方商业贸易纷然登陆武汉,沿着江边圈起租界,盖起高楼,仿照着上海,也形成了汉口的外滩。灯火通明的街景,霓虹灯不灭的晚上,使得汉口颇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味道。繁华的概念便从这些夜夜欢场处处笙歌中透露出来,汉口也至此由内陆型的封闭性城市向开放性的国际性城市迈进。到了中华民国时期,仅仅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已经高度繁荣,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武汉之“大”由此埋下伏笔。

“武汉”作为城市名称,最早出现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这一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其实,“大武汉”并非武汉人自诩,而是源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百余年前,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明确指出:“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战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这里承载着历史,记录着人生,渗透着风情,这里不乏自然风光的静谧,更有人间烟火的温情。

有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叫武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