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今天‖

王振鵬,字朋梅,浙江永嘉(今溫州)人。曾官漕運千戶。延祐年(公元1314—1320年)在宮內秘書監供職,工墨筆界畫,畫風工緻細密,自成一體,深得元仁宗賞識,賜號“孤雲處士”。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仁宗朝。現存界畫作品有:《金明池龍舟圖》、《阿房宮圖》。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絹本水墨 31.4cmx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牙鼓琴圖》是一幅人物故事畫,畫中的故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一書。畫的是俞伯牙與鍾子期兩位知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畫面上共有五人,左邊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長髯,披衣敞懷,端坐石上,雙手撫琴。

伯牙的對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著長袍,低頭靜心諦聽。兩人的身後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動、準確的筆墨刻劃了兩個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注,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絹上。為了襯托兩個主要人物,作者還安排了三個侍童,並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應來表達伯牙和子期之間用琴聲傳遞感情併成為“知音”的友誼。這幅畫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繪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1

在繪畫技法上畫家王振鵬很好地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畫法,線條挺拔有力,富有彈性,既連綿不斷,又有輕重、粗細、緩急、頓挫的變化。畫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塊略加皴擦,這些豐富而簡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變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顯單調。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2

此圖最右邊略有殘缺。根據畫上所鈐印章可知,該圖在元朝時為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歸著名收藏家梁清標所有,乾隆時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


《伯牙鼓琴圖》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畫法,紙本白描加淡水墨,不設色,線條繁簡適度、圓轉流暢,輔以精煉的水墨渲染。畫中人物的舉止神態和其它景物的設置,處處顯出高尚、清純、真摯的知音之誼。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3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生的故事。《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中均有記載。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4

伯牙鼓琴遺址現存爭議的有兩處:

一處是武漢市漢陽區月湖湖畔的伯牙琴臺(又稱古琴臺),


一處是石首市調關鎮境內的調絃口。漢陽古琴臺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毀於炮火,解放後又重修。調關古調絃亭建於宋朝,由於年久失修毀於民國,後一直未予修復。

伯牙子期動人情懷的故事成為後世無數文人墨客詩文書畫的題材,傳說伯牙以此故事所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至今仍在流傳。

《伯牙鼓琴圖》畫的是伯牙彈琴子期聽曲的場景。畫面上共有五人,中心人物是左邊膝上橫放一琴的坐者伯牙和右邊坐在大石之上的子期。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5

畫面左邊的伯牙,面目清秀,蓄著長髯,披衣敞懷,一副仙風道骨模樣,雙手撫琴,神情專注地彈奏著。

伯牙身後站立的小童,表情入神,大概長期耳聞目濡主人的彈奏,似乎領悟了一些琴聲的意境。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6

畫面右邊的子期,坐在伯牙對面的一塊大石上,長袍素衫,氣質儒雅,正聚精會神地傾聽品味著琴音。他的右腿搭在左腿上,好像正隨著琴聲節拍輕輕搖動,整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7

鍾子期身後有兩個童子,一個手執如意,一個手捧書卷,

目光左顧右盼,顯得似聽非聽,反襯出主人聽琴的痴迷陶醉之態。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8

古人彈琴時需焚香,嫋嫋清香與高雅琴韻相得益彰。畫面中,伯牙和鍾子期兩人之間是一個別有異趣的香爐臺,樹根造型的爐架上擺著博山爐。

這一道具散發著一種古雅的士人之氣,給伯牙子期兩個知己的賞曲雅會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意趣。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

中國書畫郵(ZGSHY0816)2020.3.19

歡迎添加關注!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