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防疫线上的新科技

云课堂、零接触、全民直播、共享员工......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科技带来的新模式为防疫撑起了一把把“安全伞”。

如何分辨人员健康状况?如何实现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的平衡?防疫线上的新科技——健康码的推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健康码:防疫线上的新科技


“三色码”走红

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领取绿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

随后,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健康宝、广东穗康码、湖北健康码、河南健康码......纷纷出现在公众面前。

有了绿码,人们可以在小区、公司、停车场的保安面前畅通无阻;可以在高速公路查验点核码、测温后,持证通行;可以去超市买菜;可以去社区外取外卖......南京恢复日常医疗服务后也采取就诊时查验健康码、健康证明的措施;天津更是推出了只要拥有绿色“健康码”,就可以复工复产,不需要再隔离14天的政策。

电子健康码的推行减轻了纸质表格给个人及管理人员带来的烦扰。


健康码:防疫线上的新科技


健康码跨省互认

由于各地健康码依据的数据资源不同,造成已经领取健康码的市民前往异地工作时,还需再注册健康码的现象,各省之间的数据整合成了一大问题。

2月28日,海南、浙江两省签署了全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持绿码的海南人在浙江省内可顺利通行。同一天,河南省与浙江省签署相关协议,确认浙江健康码可代替河南籍在浙务工人员回浙所需的健康证明,全省通行。

3月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七次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表示,京津冀地区疫情联防联控是大势所趋,北京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的联动,积极推动防疫相关数据的共享,建立三地健康码规则互认机制。

健康码跨省互认政策的推行避免了重复检测、认证环节,在有效防疫的同时,方便人员流通、复工复产,便捷省力又提高效率,一举双赢。


健康码:防疫线上的新科技


信息安全保障尤为重要

注册过健康码的人都知道,健康码涉及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位置、健康、行程等大量个人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可能存在人身、财产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地域歧视。

2月9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泄露。

3月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鼓励各省加强自身的防控,推动省际间互信互利,为复工复产的群众提供便利。同时,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表示,监管部门在数据分析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等违规行为。

互联网时代,信息泄露问题频发。加强监管,明确有资格提取信息的机构,明确信息保护制度及信息泄露惩罚政策,才能让大家用得放心。

健康码既是个人健康状况的证明,也是很多地区通行证明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中国品牌》记者在此提醒大家,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务必据实,否则将会导致健康码显示的标识不可靠,给自己及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