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你好,这里是BIMBOX。转眼三年过去了,我们又和大家一起活过了一年。

上面你看到的视频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的自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我们的一个问题:搞BIM的这三年,你有哪些变化?

三年的时间,他们有的从讲师转向了研发,也有的从场外观众变成了主场带队;有的从小鲜肉变成了油腻叔,也有的人失去了曾经浓密乌黑的头发;有的评上了高级职称成立了专委会,也有的从施工现场搬到了5A写字楼;有的还在为学习而迷茫,也有的实现了弯道超车;有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有的找到了一生所爱。

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直接的交集,就靠着慢慢积攒下来的200多段视频、100多万字和十几个微信群,彼此在心里有个落脚的地方。

看完这段视频,我们自己也是感慨万千,三年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想谈什么理想和坚持,想给你谈谈向阳花,还有关于生活的真相。

1

过去一年很丧,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这样。当我们满怀希望迎来新的一年,发现去年简直就像天堂。

无论那些宏观经济学家如何告诉我们形势大好,也无论那些打鸡血的前辈怎样重复努力就有回报,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过去这一年真难,未来的一年,可能更难。

春节前某个晚上,我和几位多年不见的老友约了场酒,一直聊到地铁停运,从北城赶回南城,只好叫了个滴滴快车。

师傅是个年轻的小伙,上车闲聊几句,不是专职当司机的,年底了,晚上接点私活贴补家用。

再一深聊,原来是干设计的,还参与过北京地铁的设计。我问他知道BIM吗?他说知道,院里在搞,但具体不了解,我也就乖乖住了口,把话题拉回到司机身上。

院里今年回款不好,年终奖泡汤了。老婆怀了二胎出不了门,年底亲戚和小孩的红包一点也不能少,压力摆在那,就出来跑活儿。

我说,有个公众号专门替拿不到钱的设计师打抱不平,你知道吗?

他说知道,但不想捅那么大,钱可以年后再拿,工作不想丢了。

一天能挣多少?我问他。

好的时候一天七八百,差了有个四五百,挣这一个月,过年够了。

两个人的对话很愉快,没太多抱怨,下车的时候结了账,126块钱,我们互道新年快乐,从此两别。

没有凄惨悲壮,也没有奋发向上,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一个人想办法迈过一个坎,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人会被环境憋死吗?不会的,取决于环境对于你来说有多大,事儿把你逼得有多绝。

晚上去开滴滴快车,对于三年前的我们来说,似乎不是一个选项,所以那时候似乎觉得没有选择。

其实有选择,永远有选择。

2

2018年11月,几位老伙计坐在北京南五环一家麻辣烫店里,那天,我养着的萨摩就在隔壁的宠物店做手术,手术加医药费5200块钱。团队的账上还剩下不到1万。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我们一边吃着麻辣烫,一边商量着,下一年是各奔东西,还是再撑一下。

几杯酒下肚,大家说:不行,还得撑撑看。

就在那天,我们决定退掉几十平米的办公室,扎到熊仔的自如房里办公。离开的那天,看着每一寸墙、每一块地毯都是自己设计的办公室被搬得空空如也,开开还哭了一鼻子。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那年春节前一个月,我们一直熬到大年三十晚上九点多,靠清流酒、族课程和PPT教程,撑过了最冷的一个冬天。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一年之后,我们从那套自如房里搬出去,回到了一个正常的办公室,在2018年的创业死潮中活下来了。

也许你以为我在忆苦思甜,准备大谈坚持。不是的,我想说,世界从来没有自来水一样的公平,这就是它全部的真相。

当你面对真实的生活时,并不会有全局的视角去深谋远虑,只会想怎么办,我能做些什么。也正是在这时候,你发现其实原来从没想过的事,也会去做。

所谓计划,是有了成绩之后才做的事后总结。

春节的时候,群里的一位老友突然和我说:

准备开副业了,以前看不上这种事,一个月7K是真事,再不赚钱,老婆本要花完了。

春节过后,也有另一位老友给我打电话:

疫情这样,在家憋得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在他们各自的至暗时刻,世界并没有因为主观的努力而善待他们。

如果那年的几个教程没有卖够大家的过年钱,我们会为了把这件事撑下去,出去开滴滴快车吗?不知道,不在那种抉择的关头,一切的事后说辞都太理想。

有时会听到一些朋友说:哎,我没办法,没得选啊。其实有得选,只是你还没站在那个路口。

3

去年年底,读了一本《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里面有一个概念戳了心:苟且红利

什么是苟且红利?何帆这样说:

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苟且者?因为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着干一票就走;很多人只想抄袭现成的东西,没有创新的冲动;很多企业琢磨的是如何把消费者当成「流量」,当成「韭菜」,没有用心去体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这种普遍的苟且很多人去批判,却很少有人把它当成机会。

在中国,假如你努力,总能做到60分;如果你态度端正,那就能做到80分;假如你还有天分,那可以继续做到100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100分,但从60分提高到80分,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中国最大的红利不是人口红利,也不是后发优势,而是苟且红利。

苟且红利就是:当大多数人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只要你认真一点点,就有机会。

那时候粉丝量快到10万了,每天几百条消息,但我们还是每条消息都一个字一个字敲键盘回复。后来对方说,当时特别诧异,居然一个公众号是有活人回复的。

我们的文章会引用一些东西,但有一条规矩:哪怕是政策原文,也要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进文章里,绝不粘贴。原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了通知」,一定要写成「最近住建部发文」才能让人读起来更舒服。

一个新闻出来,一款软件发布,我们深知抢个全网第一最好捞流量,但还是四处托关系找人,打听新闻背后的事儿,申请软件的试用,再花一个礼拜时间把东西写出来。

每当留言夸奖我们厉害时,总是心有羞愧。没啥厉害的,厉害的都是我们认识的那些人。我们仅仅是把写东西、连接人这件事,做得更较真儿一点。

这种较真,我们能在很多小伙伴身上看到。虽然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上,它不一定能带来某种肯定的答案,但它是一束从漆黑森林的东方角落射来的光亮。

4

苟且的对面是认真,当你认真的时候,要做好准备被苟且的人嘲笑。

做一件事久了,你就会经常遇到一件让人恼火的事儿:当你付出100%努力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个人出现,精准的挑出其中1%的错误来,然后补一句:你这样还不如别干。

这让你哑口无言,一股无明火窝在胸口。

当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段动画发到朋友圈,他肆无忌惮地评论,你的材质调得真丑;

当你花了半个月准备了一个技术分享,他会说早见过比你牛的了;

当你坚持了一个月英语学习打卡,他会说,你努力半天还是有单词拼错了。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善意的指点和恶意的否定,你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恶意的人不是在认真挑错,只是希望自己平衡一点。他要的不是你的愤怒,而是要向自己证明:没付出时间去做那件事没关系,反正做了的人也会犯错。

希望你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心里能想清楚,你另外付出的那99%。别人可以用1%的错误去抹平它,但请你千万不要被带了节奏,忘记那有价值的99%。

他赢了这场争论,你只需要道谢,然后继续往前走。几个月后,你不会感谢他,也不会记恨他,你甚至会忘记那场争论,因为那对一段人生来说真的不重要。

他的潜台词是:「你做到这种水平,还不如不做这件事。」

你的回答应是:「水平不够,后边会改,但这事儿我还得接着做。」

如果所有人都能彼此认同,那这世界上就不存在苟且红利了。

批评一件事太容易,做一件事太难。所以批评的人才会爽,做事的人才会委屈。而也正是人们更愿意选择去做容易的事,才把空间留给那些那些起点差一些的人。

当年邮电部变革的时候,第一次邮政和电信分家,绝大部分有关系有能力的人都选择去了邮政,因为当时电信还太小;第二次变革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分家,由于同样的原因,还是都抢着去有线通信那边。

现在我们知道那少数人选对了,但事实是:选对的人并不是看准了趋势,他们恰恰是因为没有根基、被逼无奈。

被逼无奈的人本来是不配好好生存的,他们活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世界真的很大,总有一个水洼,被那些聪明人不屑涉足,才留下来给他们生存。

所以我们说这些,并不是想让你代入自己,回想自己的选择有多英明决断、坚持有多伟大壮烈。

恰恰相反,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大多数人所处的行当,还在黑暗中摸索,那个人人唾手可得的数字时代还没到来。

我们希望你看清自己有几斤几两,够不够格和那条件优越的人去搏一个看似人人平等的机会。

如果你的回答和我一样是「不,我不够格」,那么我希望你知道,你唯一的资本,就是在一处无人踏足的水洼,比别人认真一点点。

这是这个糟心的时代,留给普通人最后的一点红利。

当花圃里挤满娇贵的海棠,你只能奋力生长在粪土之上。但别低头,你要和他们看向同一个太阳。

感谢这三年你的每一次点赞、打赏和转发,谢谢。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需要一点力量的朋友,也让我们看着文末那小串数字开心一笑吧。

我们为每个朋友准备了些福利,包括课程优惠,还有测试你绝缘体质的撞运抽奖,价值几千的礼物,要不要再碰碰运气?下面的二维码是活动入口,祝你学有所得,抽奖好运。

搞BIM这三年 | 生于泥土,请直视太阳,BIMBOX三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