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什麼不盜明十三陵?

偉大的安格斯


孫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為明朝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後裔。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孫殿英挖掘慈禧的陵墓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但是為何孫殿英只是挖掘清朝的陵墓,而對明朝的陵墓視而不見呢?若是但以價值來看的話,其實明朝陵墓中的財寶應該是比清朝陵墓中更多才是。 關於這件事總結來說其實就只有三點,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說的是當時的時機實在是太好了,首先就是滿清剛被推翻,而且當時人們對於滿清的痛恨已經到達了最高點,雖說當時的滿清遺老有不少,但是真正敢出來指責孫殿英的幾乎沒有。

而且當時正值革命期,甚至馮玉祥還說過他是革活人的命,而孫殿英是革死人的命。可見馮玉祥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接受孫殿英的這種做法的,所以倒滿清的墓幾乎不會受到反彈,而明朝的墓則不是如此。畢竟明朝不僅是一個漢人的朝代,同時明朝的風評也一直不錯。 孫殿英所駐守的位置與清東陵僅僅只是隔了一座山,而距離明十三陵有足足一百六十公里。孫殿英最初在盜取滿清皇陵的時候用的理由是軍演,以此來掩飾進行盜墓,但若是想要盜十三陵的話,那麼就不是軍演能夠搪塞的了的。 再加上當時明十三陵周邊也是有軍隊駐守,就算是以其他的理由將部隊調遣過去也幾乎不可能,畢竟當時各個軍閥都在防範著對方。誰知道孫殿英此舉是不是真的只是為了盜墓,如果是為了過來開戰的怎麼辦?所以盜取十三陵的危險係數太高。



清東陵盜寶案發之後,孫殿英一推六二五將責任都推給了手下第一師師長譚溫江,隨後又大肆行賄,逃脫了審判,由於和滿人有殺父之仇,孫殿英將盜墓的行為解釋稱為父報仇,後來更是美化成革命行為。 孫殿英這些牽強的理由勉強可以做一下文章,畢竟滿漢之間曾經有著很嚴重的階級對立,但是如果盜掘了明十三陵恐怕天下人的吐沫星子就能將他淹死。

還有原因就是孫殿英不敢。民國時期,滿清被推翻,漢人和滿清的仇恨還在,滿清就像落水狗,人人喊打,馮玉祥明目張膽的驅逐了溥儀,結果不僅沒有遭到聲討,還贏得進步的名聲,孫殿英盜了滿清的墓也算”順應民心”,很容易遮掩過去,民國政府大佬們收了孫殿英賄賂,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都當看不見,所以孫殿英沒什麼事。要是盜了明朝的墓,估計孫殿英就離找死不遠了,別說天下的漢人就是民國大佬們也不會放過他,他沒膽子盜明朝墓。 而且孫殿英也不想。孫殿英雖然是軍 閥,名聲不好,品行不行,但前期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絲毫不含糊,長城抗戰打的最猛,傷亡最大的就是孫殿英的部隊,所以作為漢人孫殿英壓根就沒打算盜大明皇陵。 第三就是孫殿英沒能力。明朝皇陵不是在南京就是北京,都是大佬們雲集的地方,都在大軍閥手中,哪個他也惹不起。清朝的就不一樣了,偏僻落後,正好在他防地,所以孫殿英才能下手.


1974年,解放軍攻下湯陰,活捉孫殿英。孫殿英一生雖然幹了不少壞事,但念在其抗日有功的份上,並沒有難為他。後來孫殿英被解放軍送去勞改,當慣了大軍閥的孫殿英怎能受得了這種苦,幾次想要越獄,但都沒能成功。孫殿英感覺人生沒什麼希望了,在牢獄中終日鬱鬱寡歡,在加上他多年吸食鴉片患下的病症,沒幾年便病死在牢獄之中,這也算是老天給孫殿英盜墓的懲罰吧!


大老二爺


孫殿英因為盜了清東陵而被大家熟知,而令人疑惑的是,明十三陵是國內帝王和后妃陵墓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且珍寶要比清朝皇陵的更久遠一些,要論文物價值,也遠超清東陵,當時孫殿英為什麼只盜了清東陵而不敢盜明十三陵呢?

我認為孫殿英之所以不敢盜挖明十三陵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孫殿英盜挖清東陵是因為當時他有足夠的機會

其實孫殿英盜清東陵是因為當時有契機,在1928年5月孫殿英被蔣介石收編,委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當時孫殿英奉命去清東陵附近剿匪。

當時在路上,孫殿英看見清東陵富麗堂皇,起了賊心和貪念,加上當時剿匪軍費有點緊張,於是孫殿英起了盜墓的想法。於是後來孫殿英聲稱要搞軍事演習,開始了盜墓行動。

在1928年夏天,孫殿英在河北省遵化縣成功完成了對清東陵的盜墓,一座是乾隆的陵墓,還有一座是慈禧的陵墓。

在孫殿英心目中,這慈禧和乾隆兩個人生前窮奢極欲的掌權者肯定有很多稀世珍寶,當然孫殿英也成功的吃到了自己垂涎已久的這塊大肥肉,完成了盜墓。

第二:孫殿英沒有作案機會盜挖明十三陵

孫殿英盜清東陵的時候,當時清東陵缺少保護,而且離孫殿英剿匪地點近,最重要的是清東陵的地理位置在深山附近。

清東陵所在的馬蘭峪地理位置非常偏僻,有著“十里不通風,百里不通俗”的說法,給孫殿英提供了有足夠的作案機會,這樣子盜墓起來動靜很小,不容易被發現。

再者清朝皇帝陵墓結構比較簡單,孫殿英找了幾個熟人領路,再加上用炸藥就炸開了。

而明十三陵卻不一樣,明十三陵裡面陵墓的設計非常隱秘,沒有規律可查,明十三陵的墓道是不規則的,容易把人給饒迷糊了,還有明陵地宮很深,磚石結構的墓室又很堅固,並不好盜。

另一方面一方面明十三陵離北京城區太近,動靜太大,容易被發現,而且孫殿英也沒機會去十三陵附近,畢竟他是奉命去清東陵附近剿匪的,如果孫殿英在明十三陵附近搞軍事演習,恐怕還沒開始,就已經穿幫了。

第三:孫殿英迫於各方壓力不敢再去盜挖明十三陵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以後,溥儀聽到自己家祖墳被盜了,揚言要殺了孫殿英,並投靠日本人盼著復辟,而滿清遺老以及當時社會各界人士都對孫殿英紛紛譴責,當時其他軍閥權貴們看著孫殿英的行為也憤怒異常,都要求蔣介石懲辦孫殿英。

孫殿英迫於各方壓力,感覺自己小命不保,於是破財免災,拿盜墓來的珠寶各方打點賄賂各方權貴,最後保住了一條小命,盜了一次清東陵,代價就如此之大,如此這般,他肯定不敢再去動盜挖明十三陵的心思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之所以孫殿英盜了清東陵,卻沒去盜挖明十三陵,一方面是因為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和陵墓特點決定,更重要的是孫殿英沒有作案機會,你們說對嗎?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哦!


小聰歷史客棧


“在反清這一點上,我革的是活人的命,你革的是死人的命,咱倆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這是“倒戈將軍”馮玉祥對“東陵大盜”孫殿英的評價。東陵盜寶案發生後,孫殿英曾自辯道:“滿清殺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孫中山革滿清的命,馮玉祥把末代皇帝趕出宮,我孫殿英本事沒他們大,只有革死人的命。”1928年7月,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率部盜掘了清東陵內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將陵內隨葬物品盜之一空,這就是舉國震驚的東陵盜寶案,孫殿英也由此獲得“東陵大盜”的綽號。

孫殿英是民族英雄孫承宗的後人,孫承宗曾任明朝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繞道蒙古,從龍井關、洪山口突入關內,佔領遵化,威脅京城。當時孫承宗已告老還鄉,住在高陽縣城。清軍攻打高陽,孫承宗率族人及全城百姓抗擊清軍,最終城破被俘。清軍將76歲的孫承宗活活勒死,又將孫家滿門老小屠戮殆盡。只有四子孫鎬一家在城破時逃出一個保姆,帶出了一個男嬰流落到河南永城,他就是孫殿英的祖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孫殿英與滿清有著血海深仇,之所以盜掘東陵帶有一定的民族主義情結,雖然理由有些牽強,但也算得上是個不錯的藉口。可如果他盜掘的是明十三陵,那麼將無可辯駁,坐實了貪財盜寶的罪名。

事實上,孫殿英盜掘東陵的主要動機是出於國民政府剋扣糧餉。孫殿英的部隊是一群由土匪、賭鬼、煙販子組成的烏合之眾,原本投靠在“狗肉將軍”張宗昌的旗下。北伐戰爭開始後,善於見風使舵的孫殿英見直魯聯軍節節敗退,於是轉投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被任命為第十二軍軍長,在薊縣、遵化一帶駐紮。

由於不是國民黨的正規部隊,十二軍的軍餉、軍糧總是被拖欠剋扣,官兵們近半年沒有發餉,軍心浮動,隨時都有譁變的可能,把軍長孫殿英急得是火燒火燎,近在咫尺的清東陵自然而然進入了他的視線範圍。可他好歹也是一軍之長,私自盜掘東陵那可是殺頭的大罪,為此他屢屢向上司催餉,徐源泉也沒有辦法,對他是不勝其煩。

最後,孫殿英向徐源泉攤牌,說糧餉久不發放,士兵苦不堪言,恐有譁變之虞,有官兵建議掘開東陵,以陵內珍寶充作軍餉的流言。徐源泉聞言大吃一驚,隨即怦然心動,這樣一來軍餉便有了保障,孫大麻子不會再催命鬼似的纏著自己,而且事情成功後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好處,因此含糊其詞,並不表態。

孫殿英等的就是這個結果,立即命令師長譚溫江以“剿匪”的名義向盤踞在馬蘭峪的土匪馬福田部發起進攻,馬福田抵擋不住,率部撤退。隨即,孫殿英以搜索土匪的名義將部隊開入陵區,並在交通要道張貼告示,宣佈將在陵區內舉行軍事演習,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當時清東陵附近一片荒涼,人跡罕止,誰也沒有想到堂堂的國民革命軍會幹出令人不齒的盜墓行徑,因此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雖然當時並沒有現在那樣繁華,但至少也曾經是天子腳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孫殿英如果盜掘明十三陵,肯定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成功率將大打折扣。

東陵盜寶案可以說是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盜墓案件,據說光是運送陵墓內奇珍異寶的卡車就用了十幾輛,孫殿英也以臭名昭著的“東陵大盜”著稱於世。但孫殿英在清東陵內只盜掘了裕陵和定東陵兩座陵墓,而包括康熙景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在內的上百座陵墓卻全部遭到了盜掘,這是當時那個特殊時代下的悲哀,不能怪罪於某一個人。

總而言之,孫殿英之所以盜掘清東陵而不是明十三陵,既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主觀因素,也有“剿滅土匪”的恰當藉口,更有替“先祖報仇,革死人命”的高尚理由,這些條件明十三陵都不具備,因此而逃過一劫。孫殿英曾說:“不管別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或許,他真的一直是用這個理由來寬慰自己和麵對千夫所指的吧!


歷史茶坊


孫殿英作為一名軍人,打仗沒出名,反而是盜墓出了名,成了東陵大盜,為世人所熟知。

有的朋友要問了,這孫殿英既然是盜墓,為啥盜了清東陵而不盜明十三陵呢?其實這個問題簡單的很吶,只要聽我簡單一說,你就明白了。

孫殿英被蔣介石收編之後,當時他去遵化幹啥?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他正是奉命去剿滅一個當地著名的盜墓賊——馬福田。東陵大盜大戰盜墓賊,多少有點黑吃黑的感覺。孫殿英帶兵打敗了駐紮在馬蘭峪的馬福田後,他陷入了困境,畢竟自己不是啥著名將軍,自己的軍隊在蔣介石那也是後媽養的,沒有啥油水,眼看著部隊沒有軍餉,孫殿英有點犯愁。

就在他為難的時候,他想起來他趕走的盜墓賊馬福田,他一拍大腿,為啥馬福田能盜墓,我孫殿英就不能了呢?於是孫殿英決定盜墓,目標是慈禧和乾隆的墓。

為啥不盜明十三陵?

因為明十三陵遠啊

這種事情還長途跋涉的幹嘛啊,咋順手咋來唄。當時他駐紮在遵化,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明十三陵就不一樣了,足足有160公里的距離,這種事情沒必要長途跋涉去盜明十三陵。


因為清東陵墓葬有錢啊

大家都知道,這乾隆和慈禧倆人,都是奢靡的掌權人,他們在位的時候,慈禧好排場、乾隆好遊玩,花錢拿都沒數了,他們的陪葬品自然不會少。而明朝就不行,明朝的皇帝都是一些做乞丐、木匠啥的奇葩,沒有像慈禧、乾隆這樣奢侈的皇帝。

孫殿英盜墓為了啥?就是為了錢,為了軍餉啊,既然選擇盜墓了,他必須選擇有錢的清東陵盜啊,不可能去盜什麼明十三陵。況且,明十三陵都幾百年了,沒準都讓賊人光顧過了,而清東陵不一樣,尤其是慈禧,這入葬還沒多少年呢,裡面的財寶肯定很多,而且盜墓成功率高。

因為盜滿人墓好交代

孫殿英大小是一個軍長, 不是大頭兵,人家是有腦子的,他深深的明白,他盜掘慈禧和乾隆的墓葬,自然是要受到當時滿清殘餘勢力的攻擊,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孫殿英早就算計好了一切,他盜掘完清東陵後,就趕緊給蔣介石送去了不少,還給馮玉祥拿了不少黃金,將慈禧嘴裡的大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再上對其他勢力上下打點,此事這才算告一段落。

但是這不是孫殿英計策的全部,等此事平息差不多的時候,孫殿英喊出了驅除韃虜的口號,他盜掘清東陵,成為了一種義舉,大家都拿了他的錢,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與他對立,於是大家拿著錢,任由孫殿英東拉西扯,活生生的把自己說成了反抗滿清的英雄了。

但是他挖明十三陵就不行了,因為明朝是漢族人的王朝,挖明十三陵,那是在挖老祖宗的墳墓,大家自然都不能容他,他的“驅除韃虜”口號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孫殿英不敢盜掘明十三陵。

因為他想報仇

孫殿英選擇盜掘清東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報復,他的家人曾經有人被清政府殺害,他正好趁機報復清朝,挖掘他們的墳墓,還羞辱慈禧的屍體,為自己報仇,出了一口惡氣。有這樣的遭遇,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藉口,即使是清朝的殘餘人士也說不出來什麼了。

孫殿英與明朝沒什麼仇,所以孫殿英就選擇盜掘清東陵,而不是明十三陵。

孫殿英盜掘墳墓的目的主要是錢、報仇。這兩個原因,都只能是清東陵才能滿足他,加上距離近,他需要速戰速決,盜墓這種事自然不能拖拖拉拉,被人抓了現行,事情就不好收場了。所以,孫殿英選擇了路程近、錢多、有仇怨的清東陵來進行盜掘,補充軍資。


野史日記


第一,孫殿英不敢。民國時期,滿清被推翻,漢人和滿清的仇恨還在,滿清就像落水狗,人人喊打,馮玉祥明目張膽的驅逐了溥儀,結果不僅沒有遭到聲討,還贏得進步的名聲,孫殿英盜了滿清的墓也算”順應民心”,很容易遮掩過去,民國政府大佬們收了孫殿英賄賂,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都當看不見,所以孫殿英沒什麼事。要是盜了明朝的墓,估計孫殿英就離找死不遠了,別說天下的漢人就是民國大佬們也不會放過他,他沒膽子盜明朝墓。

第二,孫殿英不想。孫殿英雖然是軍閥,名聲不好,品行不行,但前期在一些大義面前絲毫不含糊,長城抗戰打的最猛,傷亡最大的就是孫殿英的部隊,所以作為漢人孫殿英壓根就沒打算盜大明皇陵。
第三,孫殿英沒能力。明朝皇陵不是在南京就是北京,都是大佬們雲集的地方,都在大軍閥手中,哪個他也惹不起。清朝的就不一樣了,偏僻落後,正好在他防地,所以孫殿英才能下手,讓孫殿英去校長的老巢南京去盜墓這不是找死嗎?就是北京,閻錫山、李宗仁、張學良哪個他也不敢惹,也沒人會讓他在眼皮子底下幹這種事。


寂寞的紅酒


雖然孫殿英本人說是為了洩公憤、報私仇才盜掘的清東陵,甚至還把明末的抗清大將孫承宗生拉硬套扯上了關係,但是也掩蓋不住他內心的真實目的,那就是太缺錢了。


孫殿英這個人沒文化,而且家境也很差,愛賭愛嫖,還曾從事過毒品鴉片生意,後來因為被軍方打壓的太厲害於是跑到了陝州謀生,在路途上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他進入了部隊,憑藉著自己的左右逢源之術一路節節高升,在軍閥混戰的歲月裡,孫殿英能夠不斷髮展壯大,在於他看明白了各路軍閥之間的矛盾,搖擺於張宗昌、馮玉祥、蔣介石各大軍閥之間,但也因此導致了各大軍閥對他的信任度不高,所以才有了後面孫殿英得不到軍餉的支持,產生了盜取皇陵的念頭。

言歸正傳,孫殿英為什麼不盜明皇陵,而且挖清東陵呢?


第一,作案條件允許

在國民革命軍擊敗奉軍和直魯聯軍後,孫殿英部潰逃到了河北地區,善於見風使舵的他看奉軍大勢已去投降了南京政府,蔣介石為了維穩收編了孫殿英,並給了孫殿英一個第六軍團十二軍的軍長虛職,並讓他駐守薊縣、馬蘭峪等地,而清東陵的所在地就在遵化,所以孫殿英是具備作案條件的,把寶貝埋在土匪孫殿英的地盤下已經產生了巨大隱患。

而明十三陵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北京,且北京的駐軍勢力成分比較複雜,並不在孫殿英的掌控之內,再加上北京是前朝國都目標太大,條件不允許。


第二,作案動機明確

南京政府雖然收編了孫殿英,並委任了孫殿英軍長職務,但蔣介石卻不給予孫殿英所部的軍械糧餉,在孫殿英的十二軍彈盡糧絕瀕臨解散之際,孫殿英手下的參謀長提議保全武裝力量,並指出了效仿曹操盜墓賣寶來解決軍費問題,孫殿英深思熟慮下決定鋌而走險打清東陵的主意。

在亂世之中,孫殿英如欲成大業手中必有錢,有了錢才能壯大實力,沒有錢就會被吞併或者解散,在十二軍生死存亡之際,孫殿英選擇比明十三陵更富貴多金的清東陵不足為奇。


第三,輿論壓力更小

孫殿英盜墓行為雖然惡劣,但卻正值亂世之秋,而且還是在民國軍閥混戰之時,各路統帥都在忙著奪取城池和財富,根本無暇顧及東陵。況且清朝是當時已經被拋棄了的外族政權,左右不了軍閥的活動,只要多花錢打點得當,在輿論上孫殿英是不會負太多責任的,後來孫殿英的逍遙法外也恰恰證明了這點。

而盜取明十三陵則就可能會揹負千古罵名了,畢竟自己也是漢人,倒不如趁著民國驅逐韃虜的口號下投機一下,這樣輿論壓力會小的多。


納蘭談史


且不說地理位置。因為當時孫殿英的駐軍就一直不穩定。當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深入人心。孫殿英之後辯解也是說自己父母被清兵殺害。


孫殿英炸開清朝皇室墓葬後舉國譁然。各界人士紛紛要求將孫殿英繩之以法。孫殿英趕緊給宋子文送去了“慈禧的枕頭”翡翠白菜,給戴笠送了乾隆的朝珠,有一百零八顆,無價之寶無數。把乾隆墓葬裡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宋美齡竟然把它鑲嵌在自己拖鞋上(不愧是灌腸愛好者)。在國民政府的多放庇護下這事才不了了之並且釋放了他的部下,師長譚溫江。所獲寶物無數,各種渠道出售,大部分賣給了洋人。


此人盜墓無數,流氓發家。孫殿英在這些軍閥手下時設立了三個招待所,一個招待日本人,一個招待國民黨,一個招待八路軍。還真是“靈活”。

之前孫殿英是馮玉祥的部下,後來倒向了蔣介石,抗戰爆發後孫殿英又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和平救國軍”。充當日本人的犬馬,給中國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日本投降後,臭名昭著的漢奸孫殿英再次投靠蔣介石,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民黨的“先遣軍”。最後被解放軍擒獲繩之以法 ,也是罪有應得!
現在網上還有一些奇葩竟然說孫殿英說“民族英雄”。(你們的“民族英雄”孫殿英)

不知道我們的民族英雄知道和這種漢奸家奴為伍作何感想。這些寶物就是永遠埋在中國地底下也比被都跑到洋人手中強!你們對民族英雄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是非不分?無知至極,可笑至極。不說投靠日本人,就說孫殿英盜東陵如果都是“民族英雄”的話,那我們鐵骨錚錚的郭沫若老先生可要掙一掙這個民族英雄的稱號了!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明月清風閣


首先,十三陵不再孫殿英的勢力範圍之內,也就說是他人地盤上的東西孫殿英動不得。

再者,就算孫殿英當時管轄十三陵一帶,他也沒有膽量這麼做,就算做也是偷偷摸摸,而不像盜挖清東陵一樣,明目張膽,還要動用炸藥。

第一點比較好解釋,當時軍閥林立,魚龍混雜,今日稱兄道弟,明日大炮伺候,翻臉比翻書還快。這些軍閥無非都想擴大自己地盤,最盼就是對方出差錯,自己便有了討伐的口實。

孫殿英不過是小小軍閥中的其中一個罷了,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槍沒槍,真要有人有錢有槍,他也犯不上冒著罵名去盜挖皇陵。東陵盜寶之時,孫手下人馬不過才區區數千人,孫殿英不挖墳盜寶的話,這些人馬估計都“養不活”。

孫殿英在軍中混跡多年,什麼人物沒見過,什麼事物沒經過,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因此只敢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呈幾下威風。要真敢跑到十三陵造次,孫殿英連長江都過不了,就先沒命。

其實假設當時當時就算孫殿英駐守十三陵一帶,他也不敢盜挖,因為十三陵埋葬的是漢人皇帝,朱元璋當年驅除蒙元之後,建立以漢人為皇帝的大明政權。孫殿英盜挖清東陵,可以以響應孫先生“驅除韃虜”為口號,可以堂而皇之的對外宣稱為漢人報仇。孫殿英為此愣是對外宣稱自己是明朝忠義之稱孫承宗的後人,祖宗三代皆毀於滿人之手,自己身為孫承宗之後,不能不報祖先之仇。孫殿英其實有些糊塗了,他對外說自己祖宗三代都被滿人所殺,三代都死了,他哪來的?

挖清東陵有藉口,挖十三陵找個什麼藉口呢?因此那些軍閥再惡,也沒有一個敢打十三陵的主意。其他軍閥不敢,孫殿英也不敢!


大獅


賭棍、毒梟、悍匪,當他剝下西太后的冥衣時,驚得目瞪口呆!

罕見大盜墓,西太后屍橫當場、斑斑傷痕,乾隆髙宗及眾嬪妃屍骨拖出棺外,一地狼藉,民國大人物得到鑲龍寶劍,夜明珠,各軍政大員,見者有份。而超級盜墓賊孫殿英官運亨通一一任安徽省主席。

為什麼孫殿英盜墓不去明十三陵,而是清東陵呢?請你耐心看下去一一

大家知道,明十三陵在昌平區,距離北京僅僅幾元錢東票。

清代皇陵共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是在清朝入關後在河北遵化縣和易縣的東西陵。東陵距離北京二百四十華里,這個地方原來是明朝崇禎皇帝選擇的地方,但是,沒有動工。清順治帝福臨死後,在此建陵,稱孝陵,依次為康𤋮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另有四座後陵,五座妃園寑,一座公主墓,後陵是:

1.昭西陵:孝莊文皇(順治之母,有電視劇講述了孝莊歷史)。

2.孝東陵:孝忠章皇后(順治之後)。

3.普祥裕定東陵:孝貞顯皇后(即慈禧,咸豐之後)

中心陵區面積約48平方公里,即所謂前圈後龍區。整個陵區一直扯到長城腳下的興隆山東西走向的山溝,山溝每年除雜草一次,並挖了人工溝用以防火,在陵區外又設20公里所謂官山,任何人不準進入。當時前圈後龍,滿山樹林,參天蔽日,松柏長青。
(東陵)

民國二年,北京紫禁城仍然住著宣統溥儀,當時民國政府對清室有八項優待條件許諾,其中,東陵仍有綠營兵駐陵守護,還有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負責陵園日常工作。

從民國三年開始,這些留守人員開始懇荒種地,維持生活,東陵的植被破壞逐漸升級。

1921年,直隸省長曹銳查辦天豐益商舖盜買陵樹案為由,派何謙率兵一團進駐陵區,查收該商舖一切財產,並設懇植局,何任局長。從此,東陵落入北洋軍閥之手,開始你爭我奪局長位置,毎上任一個新局長,立馬打森林木材主意,瘋狂盜伐,1928年,當年的群松蔽日,已變成滿目荒山。

(東陵)

還有更兇的局長,眼睛又看上地面建築的銅製裝潢如銅釘,銅字,各殿隔扇、檻框、窗欞等全部被盜,清室曾派員作了調查,記錄,寫了祥細的巜查勘東陵殘毀情形清單》,破壞情況十分嚴重。

1928年,國軍北伐隊伍打到河北了,奉軍往東北方向撤了,但奉軍當時收編的積匪馬福田乘機叛逃,冀東各匪抱團取暖,互相勾結,為害一方。國軍乃派六軍團之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前來剿匪,六月扺薊縣,沿途看見到處都是折毀的東陵殿宇木料,銅構件被大
(孫殿英)

量外運的情況,孫殿英騎著高頭大馬,這個土匪收編的軍長哪裡貓兒聞得腥味,心想,你們這些土鱉偷得,老子未必要你們教,想起剛才一個相識土匪頭子拜見自己的那段話:"西北懸天一枝花,天下綠林是一家。綠林哥們別把葉子竄,失落綠林好義氣,眾位託福,羅全大意。"

孫殿英心中突發盜陵之念,口中不禁叫道:老子要挖"四塊子、狗棚頭"!隨從不解,只有同道中人譚溫江師長心中明白,大哥要打棺材主意了。

為了運輸這些即將到手的東西,孫殿英致函遵化縣縣長,派徵三十輛大車,理由是從七月四日至十一日,要舉行軍事演習。

七月四日晚,東陵響起幾聲巨大的轟炸聲,火光沖天,煙霧迷濛,沉寂的東陵將轟動全國以至世界。


良人執戟2


為什麼孫殿英盜取清東陵而不盜取更富有的明十三陵呢?

第一:明十三陵的位置在哪兒?那是在北京鬧事地區,孫殿英是去盜墓的可不是去給祖先修墓的阿。膽子在大也沒有那個實力光明正大去盜墓!清東陵的位置在邊山遠區,孫殿英挖掘清東陵也是偷偷摸摸去的。

1:首先以軍事演習為名把清東陵附近居住的老百姓,都清理到別的地方。

2:孫殿英只是個軍閥頭子,沒有盜墓經驗也不會風水學。他盜墓的方法用大炮轟把炸藥埋進墓裡炸,這樣動靜肯定會不小,所以孫殿英提前以在這裡軍事演習為藉口,轟轟烈烈的搞了好幾天。

第二:明十三陵畢竟年代久遠,墓葬室不容易被找到。懂點學問的盜墓賊一般會事先找到墓道口或者在墓室上面打一個盜洞。這樣的人才在孫殿英手下肯定是沒有的。但是清東陵可不一樣,清東陵當時有一些守陵的老人。孫殿英當時炸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墓道口,最後逼迫一位守陵的老人,才從老人嘴裡得知墓道口在哪兒。

其他說什麼孫殿英仇視清朝想要報復,覺得明朝是漢人建立的,他的祖先也是明朝的民族英雄,所以沒有盜墓明朝。這種說法基本上站不住腳,一個盜取古墓的盜墓賊那還有什麼民族觀念。如果有民族大義清東陵的陪葬品為什麼最後大量國寶遺失在海外? 在者既然已經掘開墓道口取到一批陪葬品就得了,沒必要把清東陵弄得滿目瘡痍,致乾隆的辮子都沒有放過,慈禧太后的褲子都被扒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