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始終是脫貧攻堅的"硬核"


滕德銀

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職業教育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有效途徑。如今,在大小涼山,"紅旗飄得最高的是學校,環境最好的是學校,人氣最旺的還是學校。"彝區群眾對教育發展看在眼裡、喜在心裡。(3月17日,人民日報)

筆者覺得:教育扶貧,始終是脫貧攻堅的"硬核"。

貧困村之所以貧困,原因眾多。但是,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深刻的原因所在。在是個貧困村,有九個就在教育上存在短板。

社會在發展,在進步,緊靠原始的傳統的種養殖業,靠力氣吃飯的時代,那是已經過去了。作為農民,必須是新時代的農民,那就是思想要新,產業要新,要緊緊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走好科學的種養殖之路才行。

可是在貧困村,這些往往都是短板。追溯短板的源頭,那關鍵還是在教育上出了問題。貧困村的農民,一般初中畢業的都很少很少。如此的教育匱乏程度,要讓群眾致富,那的確存在嚴重多了教育短板。

因此,落實好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各級黨員幹部都要很重視教育扶貧的問題。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方,更應該旗幟鮮明提升短板的高度啊!

治國理政,教育是生產力。基層社會治理,文明程度的提升,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功在千秋,不可忽視。因此,辦好教育,補好這個短板,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中要打好的一場"硬仗"。

貧困村的人的教育素養,始終是脫貧攻堅的力量、辦法之源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