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導語

少年成名,有天才之稱的張居正二十三歲考中進士,進入官場,經過二十年在官場的摸爬滾打,一躍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那麼從小立志報效國家的張居正,大權在握,在首輔的位置上做了哪些事情,使得處於中期的明朝有了中興之勢,使得自己被史學界稱為明朝最為偉大的首輔。

高拱和張居正之爭

1572年,隆慶帝去世,他十歲的兒子即位,這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小皇帝剛剛即位的時候,首輔大臣還不是張居正,而是高拱,張居正是次輔。他坐上首輔位置,還有一番波折。事情還要從高拱說起,高拱是什麼人,他和張居正兩人都曾進入裕王府(裕王就是後來的隆慶皇帝)伴讀,兩人關係很好。高拱要比張居正十三歲,兩個人都有才華和野心。但是高拱為人心胸狹窄,他先彈劾之前的首輔李春芳做了首輔,之後目中無人十分自傲,張居正見此,十分不滿。於是他聯合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和太監馮保,一起撤了高拱的官職,張居正這才成了首輔。

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培養明君

張居正做首輔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盡好當老師的職責,為了國家培養明君。眾所周知,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一個盡職盡責的皇帝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萬曆皇帝即位的時候才十歲,張居正上奏說皇帝應該每月三、六、九日上朝聽政,其餘時間在文化殿學習。另外張居正還為皇帝找了六位大臣給皇帝講讀。張居正給皇帝安排的課程緊湊,輕易不變動。張居正為教育皇帝天下來之不易,送《皇陵碑》給他並和他交流,還舉隆慶皇帝的例子教育小皇帝要節儉愛民。事實上,小皇帝也沒有辜負張居正的期望,對他很是尊敬,而且虛心受教。張居正為了培養明君,也確實是不遺餘力。這是張居正做的第一件事。

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改革吏治

明朝中期,官場風氣十分腐敗,大部分官員安於現狀,只知道貪圖享樂,還有一些官員靠拍馬屁上位,非常混亂。此外,張居正發現官場上的公文政治很是嚴重,這種由公文傳遞處理事情的制度很容易出現弊端,比如敷衍了事,假公濟私。於是張居正決心變革,他打著明太祖朱元璋的名義,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反對的聲音。他提出考成法來整頓吏治,考成法規定朝廷各部門都要設立登記和收發文的登記文簿,任何政令都要嚴格審核,如有拖延,有關官員都要受到懲罰。考成法推行後,大大改變了官僚主義的風氣,效果顯著。

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經濟改革

當時,國庫存銀只有二三百萬兩,張居正針對這個情況,實行開源節流的政策。他一方面減少財政支出,比如暫停大工程,削減驛站費用,抑制藩王的俸祿等。另一方面,他採用給當地官員派發任務的方法收繳賦稅,結果很多拖欠的賦稅都收繳了上來。此外,張居正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理財的作用,比如加強對邊防重鎮錢糧的管理,加強戶部對財政的管理。這些措施實施後,都頗有成效,國家的經濟有了很大的好轉。

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解決土地問題、教育問題

土地問題是每個封建王朝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知道,古代封建王朝是小農經濟的時代,土地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土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兼併問題。張居正針對這個問題,提出"清丈田糧"的改革,也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根據土地好壞徵收不同的賦稅。並且提出一系列具體性的建議,使得政策得以有效實施。此外,張居正也在教育方面進行了改革,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

忠君愛國,厲行改革,細數張居正做首輔的那些事

結語

張居正做首輔的十年,是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十年,同時也是他最累的十年,他在國家的各個領域都推行改革,並展現出莫大的決心。而事實也證明,他的改革頗有成效。他無愧於自己的內心,無愧於帝師的頭銜,無愧於自己的理想。他是優秀的老師,是優秀的政治家、改革家,也是合格的首輔。萬曆因為他,而有了早期的賢明,明朝有了他,而隱隱有了中興之勢。這對於越來越弱的明朝來說來之不易,可以說,張居正使得明朝又延續了百年,勞苦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