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祕密應該讓步嗎?

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仍然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當前並不能夠制定出關於人工智能的完整的法律制度。人工智能立法有一個比較複雜的地方的地方就在於不用的場景和不同的功能立法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立法的動作還是要提前走。


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秘密應該讓步嗎?


現行AI法律

就人工智能的法律應對而言,我國目前更多的是從產業政策促進、扶持和發展的角度對人工智能提供行政指導。所以現在的法律和規範都是偏向於促進它的發展,嚴格來說還沒有懲罰性的法律出現。


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秘密應該讓步嗎?

2018年3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也基本算是規定了人工智能在金融活動中的地位和出現什麼情況應該怎麼做的行動指南。


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秘密應該讓步嗎?

商業機密算法

涉及到法律,公平就是唯一的標準,但是公平性和算法的秘密性有的時候就是一個衝突,現在普遍的做法還是站在秘密性這邊,這一司法立場有助於促進技術創新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但算法公平性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秘密應該讓步嗎?

修改現有法律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法律規制提出了現實要求,而法律領域也越來越深刻地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在美國刑事訴訟領域,算法廣泛運用於預測個體是否會重新犯罪,以及是否到庭,從而影響定罪、量刑以及保釋。


怎樣對AI智能進行法律規範?面對算法和數據秘密應該讓步嗎?

所以總的來說,現在並不存在關於人工智能的一般化的法律規制。相關的法律規制應當是和具體場景結合起來的,存在立法、司法和技術的三種形式。而新的立法也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下手。大家關於AI人工智能立法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