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背後:一個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

口罩背後:一個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點在“防”。打開百度搜索鍵入“口罩”二字,顯示結果多達9230萬條。世衛組織已經宣佈新冠肺炎疫情為“大流行”,小小口罩吸引著全世界幾十億人的目光。

小小口罩,背後是環環相扣的生產鏈條和系統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一個當今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

原材料:央企“跨界護盤”,熔噴布產量大幅提升

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加工製成的無紡布。醫療口罩一般採用多層結構,其中最內層和最外層為紡粘無紡布,中間層便是熔噴布。

熔噴布,是口罩中起過濾作用的關鍵材料,是口罩的“心臟”,除了能阻擋較大粉塵顆粒外,還可以通過表面的靜電荷將細小粉塵、細菌和病毒飛沫吸住。作為過濾功能口罩的必要原料,1個普通醫用外科口罩要使用1層熔噴布,1個N95口罩則至少要用掉3層熔噴布,1噸熔噴布可以做100萬隻醫療外科口罩。

我國熔噴布的產能並不高。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熔噴法非織造布實際產量為5.3523萬噸,佔當年紡絲成網非織造布產量的1.8%。

疫情突發,讓此前小眾的熔噴布一舉成為市場寵兒。面對急劇擴張的需求和口罩原材料短缺的矛盾,央企紛紛“跨界護盤”。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把研發口罩所需熔噴料、熔噴布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一週之內便完成了研發生產的一系列工作。石化院蘭州中心僅用8天就完成關鍵設備採購、安裝,並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於2月28日成功開發出中國石油自主聚丙烯熔噴專用料,日產能2噸。

3月6日24時許,北京西郊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廠區,碩大的熔噴頭源源不斷地噴出白色纖維,瞬間凝結成雪白的布匹。參建各方600多名員工12晝夜連續奮戰,中國石化和國機恆天集團合作建設的燕山石化熔噴無紡布生產線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

據國務院國資委醫療物資專項工作組消息,截至3月6日24時,中央企業熔噴布當日產量已達到約26噸。隨著新的生產線建成投產,熔噴布未來產量將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供求緊張局面。

市場監管部門也果斷出手。記者10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針對哄抬熔噴布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公安部依法查處擾亂熔噴布市場價格秩序的違法行為,堅決斬斷哄抬熔噴布價格的違法鏈條。

關鍵設備:協同研發攻關,補齊口罩產業鏈短板

在製作熔噴布時,需要把高熔指聚丙烯通過高速高壓的熱空氣流熔化,再從紡絲微孔中拉出,在氣流引導下均勻地鋪在收集裝置上,利用自身餘熱,粘合成網,還要通過駐極處理,讓熔噴布帶上一定電荷,利用靜電吸附飛沫,這樣,熔噴布的過濾效率會更高。

熔噴布生產線投資巨大、技術含量較高、設備安裝複雜、對廠房要求高,這些是制約熔噴布產能擴大的重要因素。“建設一條熔噴布生產線差不多要800萬元,國產設備的交貨期要3至4個月,進口設備則要6至8個月。”江蘇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口罩產業鏈中,作為國內最大的醫衛原料供應商,中國石化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產者,為保障中游熔噴布價格穩定和下游口罩產品供應,中國石化決定打通產業鏈,全面介入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生產。在北京,中國石化燕山石化2條熔噴布生產線已經投產;在江蘇,中國石化儀徵化纖還有8條熔噴布生產線正加速籌建,預計4月中旬建成投產。10條熔噴布生產線總投資約2億元,全部投產後日產量可達18噸醫用口罩熔噴布。

口罩機是影響口罩產量另一環節,也是口罩產業鏈的短板。它將多層無紡布通過熱壓、摺疊成型,超聲波焊接,廢料切除,耳帶鼻樑條焊接等工序,製造出具有一定過濾性能的各種口罩。

受疫情影響,口罩機同樣非常緊缺。總部位於廣州黃埔區的多家骨幹企業及其供應鏈成立了平面口罩機攻關組,僅用一個月時間攻堅克難,生產出100臺口罩機。據攻關組牽頭企業國機智能公司介紹,10天研製首臺套平面口罩機並完成壓力測試,20天生產100臺套,是在沒有過往經驗、關鍵零部件採購相當困難、技術人員奇缺、疫情防控壓力很大的情形下完成的。

由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1出2型”高端型全自動口罩機也在北京成功下線。該型口罩機由793項、共2365件零件組成,只需簡單培訓,便可實現單人操作。計劃實現20臺的批產,包括樣機在內的24臺全部投產後每天將產出300萬隻口罩。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志強介紹:“這24臺口罩機,預計3月底全部投產,短期內實現日產量百萬級以上。”

各相關企業接續努力的同時,國資委緊急推動加大醫用口罩機、防護服壓條機等關鍵設備的研製生產,採用“多家企業、多種方案、多個路徑”的模式攻關。截至3月7日,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等6家企業累計製造完成壓條機574臺,平面口罩機153臺,立體口罩機18臺。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可用於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佔54%。因此,中國的生產能力對全球抗疫都具有意義。以美國為例,美國正要求4家投資亞洲最大經濟體的海外企業回國生產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以保障美國本土需要。但美國衛生部官員指出,生產相關產品的原材料,是需要中國市場供應的。事實上,在美口罩生產商將工廠幾乎全部遷到中國市場,美國的口罩90%要從中國進口。

口罩背後:一個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

產業鏈:全民硬核復產,中國製“罩”為世界作出貢獻

普通醫用口罩是由紡粘無紡布層、熔噴無紡布層、耳帶線、鼻樑條等部件組裝而成,根據不同種類還需添加過濾棉層和活性炭層。看似普通的構件,卻涉及化工、紡織、機械、冶金、電子等基礎工業門類,涉及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准入許可、生產週期七大要素,而只有中國,才擁有最完整的口罩產業鏈、供應鏈和生產要素。

至2月29日,中國口罩產量創下新高: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有效滿足了疫情防控需求。

“雙億”目標實現的背後,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硬核復產”。國家還通過建立臨時收儲制度,明確重點醫療防護物資政府兜底採購收儲;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給予稅收、金融支持;建立重點企業生產臨時調度制度,派出駐企特派員全力擴大生產;市場監管部門“特事特辦”,加快審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為企業創造生產條件。

“雙億”目標實現的關鍵,是以中國完善的工業體系、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配套能力為支撐。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據瞭解,目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在3月12日商務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指出,中國將對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較重國家和地區,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持出口企業組織口罩等醫療物資對外供應,為全球防疫作出應有貢獻。編輯整理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