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在漫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儒、佛、道三家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慈悲救度,它们三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尤其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和外传而来的佛教,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爱相杀,两者之间既互相融合思想教义,又因为修行的不同而产生分歧。但是道教和佛教都是以劝人向善、济世度人为主的宗教,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人。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佛教的僧众在见面时,常常会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听到僧人念诵“阿弥陀佛”的圣号。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一尊佛,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说,皈命世间一切有觉悟的“佛”。道教修行者在日常交流时也有类似的念诵圣号,最常见的是“福生无量天尊”。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道教的神仙众多,天尊是道教信奉的众多神仙中最尊贵的一些神明,道教典籍《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曰:“天尊:道性无隐无显,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现在,非未来,非过去;非因所作,非缘所生。是故名常。道性即是天尊,天尊即是真人。真人是常,道性是常。一切有为之法,皆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故为常。虚空者,即是道性;道性者,即是天尊;天尊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常乐。”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道教的天尊众多,最为熟知的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们的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居于三清仙境。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了大道的本源。“福生无量天尊”的意思可理解为福报来自于无数的天尊,但是不可以简化为“无量天尊”。“无量”是虚指的数量词,有无穷的含义,直呼“无量天尊”显然不对。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此外道教还有“玉皇赦罪天尊”的圣号,玉皇即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道教认为玉帝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道教认为玉皇大帝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道教认为,念诵“玉皇赦罪天尊”圣号,可以消除诸多的罪业,得到诸多神祇的佑护。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道教还有“雷声普化天尊”的圣号,雷声普化天尊即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祖是道教和民间信奉的一位重要的先天尊神,是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的化身,他居于神霄玉府,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雷部的诸位神将皆归雷祖调遣,《历代神仙通鉴》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道教认为,诵念“雷声普化天尊”圣号可以让人逢凶化吉,脱离苦厄,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教是“南无阿弥陀佛”,道教的日常用语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误解


最后要说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圣号,太乙救苦天尊,简称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玄上帝寻声救苦天尊,居于东极青华宫,是道教的主神之一。在人遇到危难之时,持诵”太乙救苦天尊“就会得到救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排忧解难,化凶为吉。道教修行者在进行晚课时,需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太乙救苦天尊寻声赴感,化身三界救苦救难。

本期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识,欢迎大家的关注。

福生无量天尊

玉皇赦罪天尊

雷声普化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