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提出了哪些新政策?

稼轩读历史


你好

当年汉桓帝死的太早了,又没有留下个一两个儿子,当时的外戚怕自己权利被夺,就从宗室里东挑西捡,最后随便选了个只有12岁的刘宏即位,他就是汉灵帝。

要说汉灵帝的新政策那第一个就是他用宦官限制世家,本身也算个非常高明的政策。

第二个政策就是卖官卖爵,你要知道东汉末年朝廷的体制已经严重僵化了;当时的官员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其他寒门智力通天想当官都当不了。

而汉灵帝的买官政策虽然是比较恶劣,但是也算是给了一条让寒门上位的路。

而且买官的钱也不是进入刘宏的私人口袋,而是进入了皇库,用于朝廷维持统治。

第三个政策是争议最大的都说刘宏的州牧制度,使得汉朝分裂,可你要知道黄巾起义,各州各府黄巾叛党骚扰频繁;当时的朝廷对各州的控制基本相当于无了,所以他给了地方军政自主的权利,只是有便于缴灭黄巾和稳定州府的地方秩序,也没毛病。

那既然政策都没毛病,为什么汉朝还是分裂了?

第1他用宦官可宦官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欺压文武众臣,欺压百姓,导致众人心里起了逆反的心里。

第2买官政策,考虑失准了,那些买了官的到了地方上任就越发收刮民膏民脂,想搞回本钱,结果把百姓给搞造反了。

第3就算汉灵帝刘宏他不设立州牧制度给予那么大权利,可地方豪强世家还是会一样的募集私兵,与其让他们连手造反,还不如个个分裂他们好消灭造反。

我认为其实州牧政策任命的都是老刘家的后代!荆州刘表,幽州刘虞,兖州刘岱,益州刘焉,扬州刘繇···

要不是就是徐州陶谦、并州丁原这样的保皇派。

如此汉朝还是灭了,我只能说是命数已尽。


民间小俗事


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历史评价很差,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就说到“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由此可以看出他在位期间基本没有推出过什么好的政策。

但负面的政策却不少。

一、宦官政治

在位期间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郎。其中最信任王甫、曹节,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他对宦官的依耐程度。

二、卖官

公开宣布可以花钱买到关内众多部门职位,除顶层职位外,其他的官位任你选择,价高者得。

而卖官所得钱财,均供于汉灵帝刘宏享乐。

三、重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年),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

其结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这样评价过汉灵帝:“恒、灵四十年间杀千百比干,毒害他们的国家,可以用血吃吗?可以用坛?单父天拜郊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