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簡評:“商公雖死,而秦法未敗”

先介紹一下商鞅:

商鞅(約前390---前 338),出生於衛國沒落貴族家庭,原姓公孫,名鞅,也叫衛鞅。後因在秦國變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為商君,故史稱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學說,少年時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賢令》後,便帶著李悝的《法經》,隻身入秦。

商鞅在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後來到秦國,很快得到接見。

歷史課,簡評:“商公雖死,而秦法未敗”

商鞅

商鞅一見秦孝公,說“帝道”空話,孝公“時時睡,弗聽”。

二見,說“王道”大話,不中孝公之意。

三見,言“霸道”實話,終感“可與語矣”

“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

“語數日不厭”。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為:

(1)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

(2)嚴肅軍紀

(3)嚴格戶籍制度,實行什伍制度

秦朝法律非常嚴厲!

以二十級軍功授爵制而言:

軍功爵制:斬敵甲士首級一顆

賞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庶子”一人;

有爵之人,犯法抵罪;宗室貴戚無軍功無爵。

商鞅變法沉極大地發展了秦國新興地主經濟,增強了秦國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重農抑商政策在初期對農業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了奴隸主舊貴族,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穩定了統治秩序。這次變法壯大了秦國軍事力量, 秦國在對外兼併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遠超東方六國,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歷史課,簡評:“商公雖死,而秦法未敗”

秦兵馬俑見證了秦國軍陣之盛!

商鞅變法非常成功,但是觸及了舊貴族的利益,也就是得罪了很多反對變法的舊權貴。

秦孝公是商鞅變法的支持者,秦孝公是商鞅的有力後臺,但是在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失去了支柱,所以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背後的舊貴族就開始反撲,他們要處死商鞅,最終商鞅被逼,無奈逃出自己的封地商地。

由於他在變法過程當中強調:要嚴格戶籍制度,強調沒有身份證的人是不能在客棧投宿的。所以客棧的店主不敢收留他。

歷史課,簡評:“商公雖死,而秦法未敗”

他鼓勵耕織,促進了秦國農業的發展,但是農民不敢收留他,因為這個時候的全國實行嚴格的嚴格的什伍連坐制度。如果農民收留他的話,商鞅被舊貴族誣陷為謀反的罪犯後,收留他的農民是要被判刑的,收留他的他的鄰居還要進行連坐,因此農民們也不敢收留商鞅。

商鞅後來被車裂而死,但變法措施卻延續到秦朝,後人學者對他的評價是“商公雖死,而秦法未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