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守湖北主戰場外圍“防火線”做出速度、力度和溫度

築守湖北主戰場外圍“防火線”做出速度、力度和溫度

央廣網長沙3月19日消息(記者蔣琦 姜文婧 劉會民)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湖北和武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緊鄰湖北的省會城市,湖南長沙在全國抗擊疫情一盤棋中,立足全國大局,勇於擔當,牢牢築守湖北主戰場外圍“防火線”,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做出了自己的速度、力度和溫度。

湖南、湖北,橫是長江洞庭相望,豎是京廣鐵路相連,兩省社會經濟聯繫緊密,人員往來十分密切。嚴峻的防控壓力下,長沙市的行動迅速果決:在湖南省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三天前,率先成立防控領導小組;基層黨組織築牢堡壘,織密群防群治網。

長沙市衛健委主任周敏:市政府比較早地成立了大數據局,利用大數據分析武漢、湖北返程人員的軌跡數據,及時地把這些數據推送基層,大大提高了人員摸排的效率。

2020年1月16日,長沙市第一醫院發熱門診診斷出全省第一例高度疑似病例,有著三十多年傳染病工作經驗的副院長謝元林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組織該院啟動二級防護,並將患者單間隔離。

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僅用三天時間完成改造,成為長沙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定點醫院。3月14日下午,隨著最後一名患者出院,長沙市實現了在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全體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隔離病房醫療救治負責人周志國: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出院的病人沒有出現複核又陽性然後又重新住院的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前期的救治的經驗和方案都還是很合理的。

武漢封城之後,面對滯留在長沙的武漢人,長沙率先開放11個定點服務場所,妥善安置武漢滯留人員生活。由於人員流動銳減,湖北各地血庫庫存告急。緊急時刻,長沙熱血馳援武漢。

長沙市血液中心主任晏永和:疫情暴發出來以後,街上很少有人,採血採不到,所以我們把庫存儘量做大,提前給武漢送了1200個單位(指濃縮紅細胞)過去了。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沙)作為產業生命線,保持了每天一班穩定開行,成為很多進出口企業復工復產首選的物流方式。長沙一家重工企業發往白俄羅斯生產基地的設備和原材料,就通過中歐班列實現了從長沙到白俄羅斯明斯克“門對門”運輸。

企業負責人黃建兵:泵送機械1-2月份其實已經完成了比去年同期增長200%的發運量,周邊供應鏈在一週之內得到了快速復工。

截至目前,長沙市已有1071個重大項目實現開復工,其中新建項目開工225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068億元,續建項目復工846個,復工率達到了97%左右。

長沙市發改委副主任雷光裕:“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的建設活動在全市已經鋪開了。把損失奪回來,打好經濟的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